大鱼山

更新时间:2024-09-27 21:54

大鱼山,古称宜山,位于岱山岛西北的灰鳖洋海域,东距高亭镇24公里。岛屿形状似大鲨,因此得名。大鱼山是火山列岛的主岛,面积8.44平方公里,地势起伏,森林覆盖率超过40%,最高点海拔152.6米。岛上有15个自然村,居民3000余人,分为4个行政村。

地质地貌

大鱼山海域开阔,据说海面曾多次出现海市蜃楼清代刘梦兰有《鱼山蜃楼鱼腥脑的小岛,以灯塔闻名,塔建于1872年,亦为鱼山胜景之一。大鱼山扼舟山上海航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海防大队、东海游击总队均先后驻岛。1944年8月,浙东游击队海防大队1中队64名战士在鱼山岛与日伪军激战,敌军派出两架飞机、两艘战舰和400士兵围攻,游击队英勇杀敌,牺牲战士37人,最后在群众掩护下,余部撤出该岛。西山嘴岗墩建有纪念碑,碑高近8米,即为纪念在大鱼山阵亡的革命烈士。

大鱼山林木茏葱,除黑松遍布外,尚有枫、樟、梧桐等乔木。岛周围海域盛产潮间带海洋物种,多泥螺蛤蜊藤壶蛏子等,保持有较好的小岛自然景观风貌。

历史沿革

大鱼山在清代和民国期间属定海县。1949年,为翁洲县鱼龙乡。1950年解放,属定海县岱山区;1953年11月岛设渔山区,辖宫山、大西两个乡,属岱山县;1956年5月,为渔山乡;1958年10月为东沙公社渔山管理区,属舟山县;1960年6月,属岱山公社;1961年10月建立渔山公社;1962年6月,复属岱山县;1984年改建为渔山乡,2001年7月并入高亭镇。岛上有行政村4个。2000年有居民1035户,2921人。

山岛之战

大鱼山岛,扼舟山至上海航路之咽喉。抗战时期,新四军将士在此与日寇展开过一场规模很小却异常激烈的战斗。

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胜利。已成强弩之末的日伪军在沿海拼命修建机场和防御工事,企图阻止盟军在浙东地区登陆。

与此同时,一直在敌后坚持抗战的新四军也将目光投向海上。5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要求海防大队迅速组建一支武装,开辟海上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接受任务后,海防大队领导决定先拿下大鱼山岛,再以此作为跳板向舟山群岛进军。海防大队第一中队承担了此次任务,出征的有6个战斗班,每班8人,总指挥是副大队长陈铁康,指导员严洪珠,再加上司务长、卫生员、炊事员等,总计76人,配备了机枪3挺、土炮2门、长短枪50多支,每人配备手榴弹4枚、子弹100发。

1944年8月19日晚,出征人员于古窑浦港分乘5艘大帆船出发。21日清晨,部队顺利抵达大鱼山岛南水头。时逢落潮,战船只能泊于外滩,无法靠岸。70余名指战员便涉水登陆,一鼓作气冲上海岛,在东海扎下一颗钉子。

驻舟山日伪军得到消息后,数天内就集结兵力600余人,同时出动炮舰1艘、中型登陆艇2艘、装有重机枪的汽艇5艘和大型机帆船5艘、飞机2架,气势汹汹地向大鱼山岛发起海陆空联合进攻。

25日上午,战斗打响。敌人欺我守军兵力单薄,孤军无援,先以飞机低飞扫射和战舰火炮轰击来压制我阵地火力,然后组织部队登陆,发动地面进攻,却多次受挫,无功而退。

下午1时许,久攻不下的日军被迫改变战术,放弃全面进攻,转而依仗密集的炮火步步为营,以拉网式攻击向阵地紧逼。这时大多数战士枪膛里的子弹已经用尽,大家一面用手榴弹和石块阻击敌人,一面将打完子弹的枪支朝山石上猛砸,拆掉机芯或零部件,把它扔到山崖下面。此时,阵地上的主要指挥员都已英勇牺牲。面对四面冲上来的敌人,战士们勇敢地跳出战壕与日军展开白刃搏斗。有的战士将刺刀狠狠地扎向敌人,有的举起石块与敌人死磕,有的则抱着日军一块摔下悬崖,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下午3时,终因敌众我寡,孤岛陷入敌手。

大鱼山岛之战,双方激战7个小时有余,驻岛海防大队包括副大队长陈铁康、指导员严洪珠等4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而日军战死30多人,伤20多人,伪军死伤30多人,共计80余人。

由于敌众我寡,且孤悬海外再无援兵,惨烈的结局从最初就已注定。即使如此,新四军将士仍在绝境中奋起迎战,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海陆空联合作战时毫不畏惧,宁死不降,打出了铁军威风。参战的日军军官佐藤经藏也感叹:“很少碰到这样英勇善战、血战到底的中国兵……”

威震东海的大鱼山血战,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面临绝境、决不屈服的英雄事迹相似,因此又被誉为“海岛狼牙山战斗”。此战规模虽小,较少见诸史册,却是八年抗战悲壮激烈的一个缩影。同时,它作为人民军队遂行的第一次海岛作战,在军史上留下了独特而又光辉的一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