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甘遂汤

更新时间:2023-07-07 23:47

大黄甘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下。具有破瘀逐水,养血扶正之功效。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

歌诀

大黄甘遂汤阿胶,血水相结腹痛消,妇人经闭下肢肿,破血逐水见妙招。

组成

大黄四两(12g),甘遂二两(6g),阿胶二两(6g)。

用法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功用

破瘀逐水,养血扶正。

主治

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

方义

方中大黄荡涤胞中瘀血,使瘀血从下而去。甘遂攻逐胞中水气,使水气尽从下去,与大黄相同。逐瘀泻水,洁净胞宫。阿胶补血,佐制大黄,甘遂攻逐太过,以达峻药攻而不猛,阿胶于方中非在补血,而在佐制大黄、甘遂之烈性。诸药合用,逐而不峻,利而不伤,补而非补,相互为用,以奏其功。

运用

本方以少腹满、小便难、舌质紫暗、苔黄、脉沉涩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闭经,尿潴留、肝硬化腹水、精神分裂症、臌胀、癃闭等病症。

加减化裁

治癃闭,加牛膝、木通;经闭,加桃仁、丹皮;癫证,加郁金;狂证,加山栀;腹胀明显,加槟榔、厚朴。

使用注意

1、本方药性峻猛,不宜久服。

2、服用本方当下血,切不可误认为病症加重,而是正气祛邪于外,病为向愈。但同时也要知道,有些病者下血而病不愈者,其当继续治疗。

3、孕妇及血虚证者禁用。

附方

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份(9g)。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主治:血瘀湿滞,阻于胞宫证。妇人宿有症病,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出处:《金匮要略》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大黄甘遂汤与桂枝茯苓丸都可治疗瘀血与水相结证,但桂枝茯苓丸所主瘀血与水相结之症瘕,结块痞硬,按之有物,治在活血化瘀,消症散结;而大黄甘遂汤主瘀血与水相结之少腹满而臌大,按之无物,治在活血利水。再则,桂枝茯苓丸主瘀血与水相结,病程较久,积久成症,治在缓攻;而大黄甘遂汤主瘀血与水相结,病程较短,证为新病,治在速攻,久服则伤正,是其不同。

重要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主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2、《金匮要略今释》引《类聚方广义》:“主治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 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

3、《金匮要略方义》:“主治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 舌暗苔白者。”

4、《金匮要略心典》:敦,音对。按《周礼》注:槃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