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天神龙

更新时间:2024-01-23 17:42

大黑天神龙是一种发现于蒙古的小型驰龙类,其体长只有70厘米左右。大黑天神龙属于驰龙类中的哈兹卡盗龙类。除了驰龙类的特征以外,这一类群的成员通常还具有一些基干伤齿龙类和基干鸟翼类的特征。虽然大黑天神龙的生存年代为晚白垩世,但是它却是驰龙类最原始的成员。由于它体型很小,以及其它基干伤齿龙类的体型也很小,基于这些数据的体型宏演化分析显示在非鸟类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体型减小早于飞行起源。

命名由来

大黑天神龙的属名取自于藏传佛教八大护法之一的大黑天,种名则是强调发现地是蒙古的南戈壁省。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目前大黑天神龙仅有一件标本发表,即正型标本IGM 100/1033是一件保存质量较高的标本,头骨保存的骨块包括:两侧的额骨,部分保存的左侧上颌骨,部分保存的右侧齿骨和夹板骨,左侧外翼骨,右侧部分保存的翼骨,左侧部分保存的方骨,以及头骨的脑颅部分和一颗牙齿。头后骨骼的部分包括两侧前肢(左右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部分保存的掌骨和指节骨),两侧后肢(左侧股骨,左右两侧的胫骨,腓骨和跖骨)。其中左脚的指节骨保存质量较好,保存了驰龙类标志性的第二趾镰刀爪。

大黑天神龙具有以下鉴定特征组合与其它兽脚类恐龙相区别:体型非常小的兽脚类恐龙。副枕突上的后鼓室窦开口附近有一个凹陷。肩胛骨向后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尖细。前肢较短,肱骨长度约为股骨长度的50%。尺骨在内外侧向显著的压缩,且前后向宽阔。股骨远端的后面具有一个加长的侧脊。前段尾椎的前关节突几乎与水平面平行,指向外侧。肠骨上没有卡彭氏窝。肠骨具有发达的上转子突。

系统发育位置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黑天神龙是驰龙类最早期分异的成员之一,在哈兹卡盗龙的定种描述文献中,它与哈兹卡盗龙形成一个小单系被称为哈兹卡盗龙类。这一类群处于驰龙类的最基部。

科学意义

将大黑天神龙加入到系统发育分析中以后显示,大黑天神龙属于驰龙类中最早分异出来的成员。同时原本认为属于鸟翼类的金凤鸟进入到了伤齿龙类中,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后续的很多系统发育分析的支持。

虚骨龙类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存在体型减小的趋势,且体型减小与鸟类的飞行起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而更进步的驰龙类和其它虚骨龙类单系中较进步的成员则可能多次出现大型化的事件,而检验这些体型演化趋势需要依赖于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恢复每个节点的体重祖先状态。祖先状态恢复分析表明,节点副鸟类,驰龙类,伤齿龙类和鸟翼类都具有非常小的体型,这一结果表明始祖鸟的小型化并不是一个衍生特征,而是继承于副鸟类节点处的小体型。同时除了始祖鸟以外,其它的早期鸟类也都保持着小体型,比如热河鸟和其附近的祖先节点。体型演化分析还表明恐爪龙类中出现过4次大型化事件,其中三次发生在驰龙类内部,一次发生伤齿龙类内部。发生在驰龙类内部的大型化事件包括恐爪龙,半鸟还有由犹他盗龙和阿基里斯龙构成的单系。而在鸟类的支系中,体型则是不断减小的。从虚骨龙类至副鸟类节点,再到鸟类内部的持续体型减小可能与个体发育过程变化和新陈代谢速率变化都有关。

古生态学

德加多克塔组的古气候被认为是半干旱的气候。这块半干旱的地区会有间歇性的河流出现和季节性的雨季。这一地区发现的其它动物包括龟类,鳄类,蜥蜴和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鱼类化石。这一地区主要以小型或中型动物为主。与大黑天神龙共居一处的恐龙还包括属于驰龙类的伶盗龙,伤齿龙类的拜伦龙和蜥鸟龙,窃蛋龙类的葬火龙,可汗龙和窃蛋龙,属于阿尔瓦雷兹龙类的单爪龙和鸟面龙,属于角龙类的原角龙,甲龙类的绘龙。同其它小体型驰龙类相似,大黑天神龙可能主要捕食小型猎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