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09:05
宣化天主堂是宣化教区的主教总堂,该堂坐落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牌楼西街,清同治年(公元1869年)由樊国梁神父主持修建,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艾儒略接任宣化总堂神父后,完成了这座堂的全部修建工程,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都士良神父将宣化总堂扩建,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该堂被义和团焚烧。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用庚子教难赔款1万两白银重建宣化大堂。建筑面积810平米,钟楼高33米。总体布局为十字架形,砖木青石结构。设计独特,工艺精细,内部结构别致。大堂为面南朝北。堂内北部设有祭台三座,正面是正祭台,东西两旁设有圣母、若瑟祭台两座。祭台下有栏杆。从大堂正门进入,有16根灰白石柱矗立在两旁。从大门到栏杆处全长37米。屋顶铁犹如苍穹,石柱到屋顶,全由四个石拱砌成,堂内顶棚呈弧形系由木板合成。大堂正面有三个门。祭台的东西两侧是更衣所,各设一门。十年浩劫时圣堂内外破坏严重,并被用作水泥制品车间十多年。80年代归还教会后,教友们在已故陈化育和张德正二位神父的领导下进行了较大的修复工程,1986年10月份完工。
宣化天主堂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内,1944年夏,日本强占大修院为宣化省公署所在地,大修院迁入主教府东院,命名为“圣家大修院”。1954年全部拆散。
1945年宣化第一次解放,同年11月原“察哈尔民主政府”在大修院和主教府设立。
1979年全国开始落实宗教政策,1980年12月,宣化将大堂归还了教会,部分教产得到了落实,按期付给租金,并给以部分赔偿。
宣化天主堂自1904年建成后,曾于1935年进行过一次大修。1980年归还后的天主堂屋顶漏雨严重,石柱部分表面受损,祭台荡然无存。1986年宣化区政府拨款8万元,教会自筹资金16万元,进行了全面恢复性工程。当时在已故本堂陈化育神父和张德正神父的的领导下,工程师赵惠、李武等精心设计,广大教友义务劳动,这次修复工程恢复三个祭台。圣母和若瑟祭台以画像代替雕像,两块主教墓碑修复后重新竖起。音乐楼用工字钢架代替木架,最大的工程要算两个钟塔楼和人字山墙的复原工程,大堂内重新进行了粉刷彩绘,配齐了大堂内的全部跪凳。1986年10月重新开放,为庆祝宣化天主堂“光荣十字架大堂”建堂100周年庆典,迎接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主内兄弟姊妹的莅临,本堂王治海神父经多方筹款,综合大家的意见,于2003年3月至7月对大堂进行了又一次大修。宣化天主堂经两次修复之后,目前基本保持初建时的风貌。
宣化天主堂的建筑风格,是标准的哥特式建筑。双钟尖塔楼高插云霄,雄伟宏大。内部为大石柱和飞扶壁桁架木石架构,彩绘装饰简洁明快,极富浓厚的宗教色彩,庄重而华丽,粗犷而宏厚。宣化天主堂的建筑规模,当时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圣堂堪与媲美,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宣化大堂就地取材的青石料,用粗犷的刀法雕刻,线条明快多变,流畅活泼。在国内外如此规模风格的建筑都是很少见的。据有权威的神父所传,凡来本堂的外国神父或参观者,均对该堂的建筑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
宣化大堂就其建筑的宗教内涵,建筑学、美学、声学等方面,都有极高深的文化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