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0:48
《天使在作战》讲述的是医生陈晓兰的故事,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一个单身母亲,但面对身边的以药补医、医疗器材滥用等现象,她出于医生崇高的职业道德选择逐层上访,来解决医院存在的黑暗现象,但是这个过程必然是艰难的,她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失去工作,人身安全常常不能保证等。为了将医疗领域的问题上诉给上层官员,她没有时间照顾父母,使他们在本可以得到救助的情况下死亡了。由此,她更加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人性的丧失,物质财富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而病人的生命在医生的眼里微不足道,她痛心于医疗腐败的严重。她为了病人的安全四处奔走,甚至有的时候连起码的物质生活都不能保证,她从不给病人开昂贵的、高回扣的药,甚至在能食补的时候拒绝使患者药补。病人都承认她是好的医生,是中国医生的良心。
“天使”是美和善的象征,是和平的信使,但是该作品中的“天使”却要去参与斗争,社会腐败到逼迫“天使”去作战,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和医疗行业的混乱性,也使整篇作品具有了反讽的意味。作者朱晓军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叙述,而是在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挖掘一起起医疗腐败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商品大潮的推动,很多商人都实现了一夜暴富,而医生作为普通的工人,没有实现快速富裕的机会。而通过医疗器械谋私这一隐蔽的方式医生能获得大量的奖金收入,医院获得财政来源,而与之相对的政府部门则能够实现经济指标的提升,所以这个一举多得的行为才会受到整个医疗系统的欢迎,而唯一的利益受到侵犯的人是病人,但是他们是弱势群体,不具有反抗的能力。陈晓兰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不愿意参与到这样一种欺凌弱势群体的运动中,而是选择了通过上访的方式解决,而要获得成功,需要有众多的证据积累,而为了搜集证据,她有时甚至会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正是这种无私的精神的存在才最终实现了揭露这种恶现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作者通过对陈晓兰的家庭和医院生活的描绘,使读者走入人物的内心,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深刻的批判,对主人公为了病人的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给予赞扬。
获奖记录
2006年10月19日,该作品获“是谁感动我们”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征文奖。
2007年9月21日,该作品获“新世纪第三届《北京文学》奖”。
2007年10月,该作品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2008年10月,该作品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荣誉奖。
2009年12月23日,该作品获“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
相关活动
2006年6月2日,《天使在作战》暨《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北京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常务副书记黎晶,《北京文学》主编章德宁、副主编杨晓升以及在京的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周明、刘茵、何西来、田颖珍、傅溪鹏、李炳银、崔道怡、王宏甲、王必胜等参加了研讨。
《天使在作战》首发于《北京文学》2006年第6期,后选入《〈北京文学〉2006~2007年报告文学精选》《让天说话》等报告文学作品选本。
朱晓军,男,教授、一级作家。在《北京文学》《当代》《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约三百万字,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与《中国文学年鉴》。出版有《一个医生的救赎》《高官的良心》等长篇报告文学1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