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上的父亲

更新时间:2023-09-01 16:11

《天台上的父亲》是邵丽创作的小说集,首次出版于2021年9月。

内容简介

该书收录《天台上的父亲》《风中的母亲》《北去的河》《黄河故事》等十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天台上的父亲》始终牢牢地定焦于父亲的自杀事件,写出了仕场生涯对一个男性的深刻异化以及为他的家庭成员带来的磨难;《风中的母亲》塑造了一个在乡村的城市化进程中与中国勤劳智慧的传统女性完全不同的第一代“新”老人;《黄河故事》细致书写了一个对食物和做饭有狂热梦想的父亲,勾勒出了那一辈人特殊年代里的生活状态。

作品目录

人物介绍

父亲(《天台上的父亲》中的父亲)

在“我们”兄妹三个的童年时代,父亲是完全缺位的,并且后来这段父爱缺失的历史,成为整个家庭秘而不宣的禁忌话题,没有人谈论它,“那样对他会有一次结算,但那是他作为一家之尊不能接受的”,“只是我们和父亲之间,这种隔膜,再也不可能擦干净了”。读者能够轻易窥见,在儿女们与父亲之间其实缺乏真正的水乳交融的亲情联络,仅存着冰冷生硬的血缘捆绑,这样的亲情没有一丁点以理解和包容为基础的“爱”在其间,以至于在父亲退休罹患抑郁症之后,最懂他的人、最牵挂他的人不是同一个屋檐下的儿女们,却是他的挚友和他曾经带过的下属。直至父亲自杀后,父系权威伴随着父亲的肉身消亡而失效了,在沉痛混杂着解脱的“失父”情绪中,儿女们反而获得了某种重新认识父亲的契机,并进而生发出想要走近父亲内心世界去看一看的情感渴求。父亲死后,子女们一面通过回溯各自的记忆,一面在母亲和旁人的叙述中展开对真实的父亲的追认和寻找。

父亲(《黄河故事》中的父亲)

“我”的父亲生于富足的书香门第、中医世家,满腹学识却用于钻研美食。父亲在烹饪研创方面的显著成效却没有得到乡邻的真正认可,更为严重的是母亲对于父亲的热衷美食极为反感,视之为不成器、不入流,认为其所作所为彻底颠覆了她的生活理想——期望自己的丈夫成为像自己父亲那样威震一方的体面人物。母亲对父亲的冷遇、不间断的斥责促使父亲在悲愤中葬身黄河。父亲的烹饪绝技没有使他在乡间赢得尊重,在家庭中也逐渐无奈地让渡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作品鉴赏

该书中多个篇名关乎父辈,以河命名,明显标示出一种精神血脉。这也是邵丽写作的故事背景和灵感发生的触媒。“黄河”背景下“父亲”“母亲”等形象在她的艺术和精神谱系中被综合、被重写。小说中的“父亲”对读者来说隔膜且熟悉。很多传统家庭中的父亲不太容易让人亲近,是“天台上”的父亲,既真实存在,又颇具象征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依然处于男权社会,父亲是权威、权力的象征,既喜欢权力,也被权力伤害过。《天台上的父亲》中,父亲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他被权力绑架,又十分依附权力。失去权力,于他而言就是失去了生命的支撑。这时候的父亲,与其说是权力的象征,不如说更是权力的奴役。从脱离开权力的那一天,父亲成为一具活尸游魂,除了死,似乎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办法可以化解开他心中的忧郁。父亲自杀了,“我”和哥哥妹妹才逐渐接近父亲,了解父亲,在母亲的讲述里,在父亲的记录里。而在《黄河故事》里的父亲,从来没有走到过他想去的地方,他一生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好厨子。但在那种逼仄的环境里,他的梦想看起来既可笑又可怜。父亲一生唯一的一次绽放,就是当三轮车夫给人送菜的时候,在路边一个小饭店死乞白赖地当了一次大厨。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饭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的死更令人伤悲。两个父亲都死了,死于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父亲的死亡不是偶然的,它有着质的规定性和执着的方向,除了环境之外,关乎取舍,关乎“性格决定命运”,是情感所至、是故事走向的必然。进入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错位已远远无法以“代沟”所能涵盖。邵丽尝试以文学的角度切入父辈的生活,因此,她的笔下不是“父亲”本身,而是凝视父辈之后的心灵印记。她关心父辈个体的存在方式,以饱满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浮沉。

“当你懂得了一条大河,你就懂得了世事和人生。”父女关系对于邵丽来说更是一个庞大的话题。由此,邵丽重新回到了家族之中,情感之中,命运之中,历史之中。在故事的讲述中,她重新活过,而且活得特别清醒,纯粹,逐渐走向内心,走向与父亲的和解。她发现,越开放,对内心的张望越热切,因为参照系更博大,更深邃。开始是找故事,后来是那些故事找自己。“它们拥挤在你周围窃窃私语,拼命挤进你的生活里,直到你跟它们融为一体。”几十年来,邵丽始终没有停止对家族的思考,因为那是一个特殊年代所能产生的特殊人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谈到:”我在想,对于上一代人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还有耐心窥看。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下一代人对我们还有兴趣吗?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我们经历的这个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时代还能留下什么?所以这也是我着急进入家族叙事的原因。”作者回望父辈,将他们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塑造出个性鲜明而又不同以往的“父亲”和“母亲”形象,并以此为坐标勾连起家庭往事,映照出中国人的伦理生活、中国家庭的情感结构,展示个人和家庭在时代洪流、历史环境下不断变迁、令人唏嘘的命运。她在讲述一个困窘的时代。不管经历怎样的黑暗和磨难,最终总会走向“应许之地”。这不是麻木之后的自我陶醉,而是心灵解脱后的一种精神生长,是一次精神的寻根。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2021年10月12日,该书入选辽宁文学馆2021年度“秋天好书”。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邵丽,当代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创作小说、诗歌、散文四百余万字。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作家》等全国大型文学刊物,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选载。著有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我的生存质量》《黄河故事》《金枝》等。作品曾列《收获》《十月》《扬子江文学评论》等年度排行榜榜首,先后获《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北京文学》《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年度中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