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5 16:47
天堡城遗址,位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西峰山顶,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东西长62米,南北宽37.2米,东、西、南三面均有进出口,居高临下,十分险要。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峦顶和该峰西北麓龙脖子上。
天堡城遗址,位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西峰山顶.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内,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
天堡城采用当地坚硬的虎皮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天堡城,地堡城两座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等以及东南方向麒麟门,上坊门等入侵之敌。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峦顶和该峰西北麓龙脖子上,用当地坚硬的虎皮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天堡城,地堡城两座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等以及东南方向麒麟门、上坊门等入侵之敌。
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与湘军对垒,湘军是于1864年首先攻陷天堡城后才攻陷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浙军也是先攻陷天堡城才得以光复南京。天堡城现存西,南,东三面. 在山脚下地堡城乘坐缆车, 15 分钟到站,穿过林间小路即可到达天文台参观。
1956年,天堡城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南、陕西、江西、浙江、上海等地纷纷响应,宣告独立。在江苏,当时的苏州、镇江、扬州等地已相继独立,但南京城因其地理位置特殊,且为两江总督府所在地,清政府派江南提督张勋驻守,武器装备先进,兵力雄厚,仍然据守。
不久,冯国璋率清军南下反攻,汉阳失守,全国的革命形势顿时紧张起来。一旦清军攻下武昌,顺江东下与南京的清军首尾呼应,那么革命之火或将被清军扑灭。南京能否光复,关系到全国革命的生死存亡。驻扎在南京的南洋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经历了第一次起义的失败后,在上海陈其美等人的支持下,组建江浙联军,再次攻打南京,上演了一出辛亥版“围魏救赵”。经过数天血战,江浙联军最终光复南京,解去武汉危局。是役也因其战斗激烈、战果辉煌而载入史册,成为辛亥革命胜利的奠基之战。
不攻下南京,不足解武汉颓势
1911年11月10日,镇江万全楼旅馆,起义失败、率残兵退到镇江的徐绍桢正在焦急地等待着镇军都督林述庆的接见,共谋攻取南京的大计。“不过,林述庆并不买徐绍桢的账,多次拒绝了徐绍桢的求见请求,最后还是林述庆手下不断劝说,他才接见了徐绍桢。”民国史专家、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王晓华说。
林述庆不愿见徐绍桢事出有因。武昌起义爆发后,徐绍桢同情革命,但革命之心并不坚定,在其统领下的新军第九镇中,革命党非常活跃。当时南京城的清军官员,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南提督张勋以及江宁将军铁良都对第九镇虎视眈眈,张勋更是派人将第九镇包围了起来。为了表明自己没有反叛之心,徐绍桢上交了第九镇的绝大部分弹药,每人仅留子弹三发。这也是导致第九镇第一次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林述庆本是徐绍桢手下第九镇三十六标的标统,对于徐绍桢的做法颇觉不满。他被调到镇江后,反倒脱出了清军的势力范围,并一举攻占镇江旗营,成为镇江都督,统领镇军。不过,历史却并不像林述庆那样弃徐绍桢而不顾,而是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之下最终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当时上海在革命党人陈其美的领导下已经光复,沪宁沿线南京已成清军顽固堡垒。张勋拥军万余相当嚣张,不动则危及东南,动如溯江而上则祸及两湖。
为此,陈其美召集各地革命党人及军方代表会商攻取南京一事,并将徐绍桢请去共同研究。“当时全国的形势较为复杂,一方面,不断有新的省、市宣布独立,就全国而言,革命党人的力量日益壮大;另一方面,武汉危急,被清廷重新起用的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在用北洋重兵围攻武汉的同时,又派代表到武昌进行和谈的试探。武汉的起义军队在黄兴的率领下正苦苦支撑。”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李继锋说,当时粤军的参谋长犹龙就说,“欲定大事,非速攻南京不可。南京一日不下,武汉必危。武汉不支,则长江一带必不能保,满虏之焰复炽,祖国亡无日矣!”
就在这次会议上,沪、苏、浙、镇等各方军代表一致议决组织江浙联军。“在确定指挥机关时,本设想只设总参谋长一职,但陈其美、宋教仁等考虑,为加强联军统率,应设总司令。”王晓华说,纵观各地军队,唯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威望最高,便推举其为联军总司令。
11月11日,江浙联军发布檄南京清军文,并在镇江成立总司令部。“江浙联军下辖林述庆镇军约3000人、刘之洁苏军3000人、朱瑞浙军3000人、柏文蔚所部淮军(即原第九镇一部)2000人、扬州徐宝山2000人、粤军黎天才600人,总计万余人,子弹由上海配置完备。”王晓华说,部队集结在镇江,攻打南京之战一触即发。
水陆并进,江浙联军金陵围城
11月15日至20日,各处革命军陆续集中于镇江及其西南地区,总兵力1.4万余人。联军的作战方案是先驱逐南京城外清军,夺取各要塞炮台,再攻取南京城。具体部署是以淞军为右翼,攻乌龙山及幕府山炮台;浙军为中路,由麒麟门进占紫金山,向朝阳门、太平门进攻;苏军为左翼,经淳化镇向雨花台进攻;镇军为预备队,随中路前进,攻天堡城;沪军担任警戒;海军配合陆军进攻,掩护、运载陆军登岸;镇军一部与扬州军进攻浦口,断敌退路。一张水陆并进的作战蓝图徐徐打开。
11月24日,江浙联军夺取南京外围各据点的战斗打响。当日夜,右路淞军和一营浙军,乘兵舰直趋位于乌龙山麓,在守台官兵内应下,很快攻占炮台。25日早晨,联军又攻占幕府山炮台。
“当时张勋得知幕府山炮台落入联军之手后,便命令狮子山炮台向幕府山开炮。”李继锋说,但当时的炮兵都是湖南人,不想自相残杀,所以他们开的炮并未瞄准,不是打近了就是打远了,总之打不中。为此,张勋斩杀了一名炮兵,但是换上的炮兵依然如此。联军瞅准这一机会,利用幕府山炮台向仪凤门、太平门的清军猛轰,并不时轰击张勋在城内的指挥部北极阁及两江总督府,为其他路进攻的联军助威。
就在25日拂晓,中路浙军先头部队100余人在马群与清兵数千人相遇,陷入苦战。正午时分,浙军大队赶到,张勋又率领7000余人出城作战。两军混战一处,浙军作战骁勇,至下午4点攻占孝陵卫,击毙清兵千余,以及张勋的得力助手、巡防营统领王有宏。
26日,联军全线出击,苏军刘之洁部由淳化镇进攻上方镇,下午占领高桥、龙桥,翌日晨攻占七桥瓮和上方镇;扬军徐宝山部进攻浦口,海军协同作战,炮轰浦口和狮子山炮台,使下关与浦口交通断绝;浙军朱瑞部和沪军洪承典部击退张勋的反扑,击毙清兵数百人,进至朝阳门(今中山门)外。战至此时,城外制高点大多为联军攻取,金陵已成围城之势。
受阻金陵之钥——天堡城
11月28日,联军向南京城发动总攻击。按照总司令徐绍桢的计划,采取攻、诱并举的策略,即一方面以炮火猛烈攻城,另一方面将敌军诱出城外,全力剿灭。总攻开始后,镇军、沪军攻金川门,浙军和镇军一部攻朝阳门,苏军攻南门。
虽然,联军的攻势迅猛,但是守城清军的炮火同样猛烈。“而且老奸巨猾的张勋又拒不出战,只是凭借金陵城的地势据守。”李继锋说,联军苦战了一天一夜依然没有进展,自身死伤倒是不小。
“其实,张勋敢于据守不出,所仰仗的是位于朝阳门外的要塞天堡城。”王晓华说,天堡城位于南京城东紫金山第三峰钟山的半腰,也就是现在紫金山天文台的位置。该地地势险要,张勋派驻江防营旗兵400人,配有机枪4挺、重炮10多门,居高临下向联军攻击,自然事半功倍。当时浙军军官、率领敢死队攻破天堡城的张兆辰曾说,“天堡城地势险峻,悬崖错出,高踞东北,为金陵用兵必争地点”。“所以,天堡城一直都有金陵之钥的美誉,联军一旦攻占天堡城,那么南京破城指日可待。”王晓华说。正在联军鏖战于天堡城时,国内的革命形势再次到了生死存亡之秋。11月29日,正在指挥联军攻打南京的徐绍桢接到了上海都督陈其美转来的黎元洪汉阳失守的急电。“本来因为南京久攻不下早已忧心忡忡的徐绍桢,在接到这份电报后,口吐鲜血,晕倒在地。”李继锋说,据史料记载,徐绍桢在事后回忆时说,“时南京战殷,又报汉阳失守,余口吐鲜血数盂,军士惊异之,然余不觉也”。
至此,围攻金陵的江浙联军深知,不速速攻下南京,一旦武汉失守,清军顺长江东下,与南京守军内外夹击,那么革命失败在所难免。而要速攻下南京,必须首先端掉天堡城要塞。11月30日,江浙联军总部举行会议,调整作战方案,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天堡城,势必将其拿下。联军总司令部决定集中浙军、镇军、沪军近万人合力进攻天堡城,另以苏军一部进攻雨花台作为牵制。
悬赏令出,敢死队浴血夺取天堡城
事实上,早在联军总司令部下达必须拿下天堡城的命令之前,浙军的张兆辰、吕公望等人早就已经看到了天堡城在南京战局中的重要地位,并力主将其作为首要攻击目标。11月27日,沪军1500人攻击天堡城失利,撤退到镇江;28日,浙军再次攻击天堡城,同样未能成功。到了30日,联军虽然集中力量攻击天堡城,但一开始仍然收效甚微。在张兆辰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到30日下午两点左右,负责防堵天堡城败兵窜扰的浙军在紫金山脚下遥望山顶发现,天堡城的清军络绎登顶紫金山之巅,可见清军优势仍在。浙军司令朱瑞急忙召集军官,商议进攻之策。但是,兵士们久战疲惫,都面露难色。
“最后,浙军发了一个悬赏令,召集敢死队夺取天堡城。”李继锋说,当时主要定了4个条件,夺取天堡城的官兵,记为攻打南京第一功;事成后每员赏大洋50元;如有伤亡的,则加倍奖赏;如果战死,则在天堡城铸铜像,立纪念碑,列刻官职姓名以流芳千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悬赏令一出,便有两百余人应征,加之军官张兆辰、叶仰高振臂高呼,亲任敢死队领队,将士们的士气顿时被鼓舞了起来。30日下午3点,张兆辰和叶仰高各领百人,分成一二支队。第一支队由白骨坟沿东湾上中茅山,第二支队由明孝陵圆通寺上山。
“紫金山我们现在爬起来还挺费力,那时敢死队要冒着枪炮往上打,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王晓华说,张兆辰的敢死队刚到中茅山中部时,便被天堡城守军发现,并用炮向其攻击。无奈之下,张兆辰只能率部匍匐绕到山后前进。到了紫金山后方,张兆辰遇到了叶仰高敢死队的几个士兵,这才知道他们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敢死队已经被天堡城的机关枪打散了,暂时不能前进。同时,浙军、沪军也有敢死队上山,但在天堡城的密集炮火下同样不能前进半步。“张兆辰在观察一番地形后,选择了一处悬崖向山顶攀登。”李继锋说,当天晚上7点多,张兆辰到达紫金山西部山坡时,再次被天堡城守军的探照灯发现,又招来了一阵枪林弹雨,到晚上8点多,才到达天堡城东部开始和清军对峙。双方一直打到深夜12点,联军将敌军逼退至天堡城炮台东北两峰。
与此同时,叶仰高率领敢死队绕到紫金山南面,攻打清军右侧。两面夹击之下,天堡城守军大乱。张兆辰乘势占领了一个小山头,并继续向天堡城挺进。到12月1日凌晨3点左右,敢死队距离天堡城已经非常接近,但士兵们也已经疲惫不堪。张兆辰向天堡城观望,发现上面仍有三四十守军,如伺机反扑,敢死队将功亏一篑,于是便想找叶仰高商议攻城之策。
“但张兆辰不知道,就在他有这一想法前不久,叶仰高已经牺牲了。”王晓华说,当时镇军、浙军部分兵士曾迅速占领了紫金山最高峰,居高临下俯瞰天堡城。天堡城的清军假意竖起白旗投降,并要联军长官说话。联军不知有诈放松了警惕,镇军管带杨韵珂起立回应清军,当即被清军乱枪打死。清军乘势反扑,叶仰高所率敢死队虽然奋力反抗,但仍然不敌,叶仰高在击毙数名清军后,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仅32岁。得知叶仰高死讯后,张兆辰痛彻心扉,振臂疾呼,“为叶参谋报仇!”敢死队员们个个义愤填膺、奋勇当先,集中火力仰攻天堡城。已经攻上山的镇军也因为杨韵珂的壮烈牺牲而士气大振,与天堡城守军殊死相搏。面对喊杀声震天的联军,天堡城守军无心恋战,被跃登炮台的敢死队员全数歼灭。
此时,已是12月1日早上6点,天堡城一役耗时10多个小时,联军死伤两百余人。至此,金陵之钥天堡城尽入联军之手,为联军进城打开了一扇门。
三炮定乾坤,南京光复
夺取天堡城后,联军随即升起革命旗帜,利用天堡城这一制高点,居高临下向城内开炮,守城清军军心涣散,纷纷弃城而逃,联军遂攻入金陵城光复南京。
“攻破天堡城的同时,南京城附近的几个制高点,如雨花台、幕府山等处皆已入联军之手,南京城破已成定局。”王晓华说,南京城破有三炮定乾坤之说,不过关于破城的细节,各种史料记载却略有不同。有史料称,“镇军遂联军占领天堡城后,夺获敌炮8门,炮弹10余箱,天亮时检视各炮,发现仅有德式山炮一门完好,随即联军便操此炮向太平门内富贵山炮台轰击。”发射的炮手名叫于魁,是第九镇炮标中有名的神炮手。
当时于魁经过目测后,对南京城内主要的清军阵地富贵山炮台连发20余炮,全部命中,炮台营房先后塌倒。接着,于魁又调转炮口打向北极阁张勋指挥部,将北极阁轰了一个大洞。当时两江总督张人骏和江宁将军铁良都躲在北极阁内,听到炮声知道南京守不住了,便通过美籍传教士马林出面求和。
另有史料记载,占领天堡城的当天晚上,联军从上海运来了两尊大口径的攻城炮,联军连夜将炮拉到了藤子树附近高地,12月2日凌晨便开炮攻城。第一发击中富贵山炮台,此为张勋驻地;第二发击中北极阁,此为张人骏和铁良的大本营;第三炮击中太平门城楼,守城的清军为之胆落。
“三炮过后,清军便派人和联军商议求和。”李继锋说,当时张人骏、铁良提出了四个条件,一是不伤人民性命,二是不杀旗人(满族人),三是准令张勋率部北上,四是准令张人骏、铁良北上。对于这四个条件,徐绍桢只接受一二四条,同时通过英国领事向张人骏等转告了联军的四个条件,一是张勋暂拘一室,待临时政府成立再行释放;二是张勋的部队需缴械投降出城;三是由联军派员监视张勋部队遣散;四是张勋搜刮的80万两库银需一并交出。
对于联军的条件,张勋大怒,仍然负隅顽抗,而张人骏和铁良自知不可能抵挡联军,于是便弃张勋于不顾,悄悄于12月1日夜间,从今鬼脸城处,坐在吊篮中让人从城墙上放到城外,逃到下关一日本兵舰上逃往上海。12月2日,联军攻破太平门、南门等处,张勋势穷力竭抵挡不住,率残部出汉西门由大胜关渡江北逃。联军随即占领雨花台,攻进聚宝门(今中华门);留在城内的江防营统领张联升等率部投降,打开太平门,欢迎联军进城。
至此,经过数天的激战,南京城宣告光复,此时距武昌起义仅52天。南京光复给武昌革命军减轻了巨大压力,武汉局势也转危为安。孙中山先生曾说:“汉阳一失,吾党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大局,因以益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