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21:57
大香林兜率净土位于浙江绍兴会稽山脉,景区由原东晋高僧支遁创建的弥勒庵和宝林峰组成,位于绍兴县会稽山大香林风景区宝林山(旧称柯山)峰顶;南毗书法圣地兰亭,东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遥相呼应,西临杭州市区。景区规划面积1300亩,中轴线长达2500米,建筑面积近10万余平方米,由兜率天宫(天上净土)和会稽山龙华寺(人间净土)两大建筑群组成。
首次在人间示现的兜率天宫位于会稽山西北第一高峰宝林峰(海拔321米)峰顶,与龙华寺隔“海”(香水海)相望。兜率天宫背后靠山依山而建的是北方多闻天王露天雕像,雕像内建达摩洞,内供达摩及傅大士论道像。兜率天宫宽99米,长160米,高81米(莲花顶海拔399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为绍兴乃至浙江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兜率天”是佛教的宇宙观的欲界第四层天,意为欢喜天,喜足天,是欲界最为殊胜的净土,历代高僧大德都向往往生其佛国净土,如唐玄奘、太虚法师等;其中的兜率天宫内院,是未来佛弥勒菩萨为天人说法的地方。据佛经记载,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从兜率天乘六牙白象来到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弥勒菩萨亦将在其人间因缘成熟后降临人间,度化释迦遗教弟子,将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净化为弥勒人间净土。
兜率天宫建筑从上到下依次为:紫金莲花、观景平台、善法堂及七重宝垣。天宫顶部为堪称“世界之最”的四十八瓣、直径56.7米、高16米的锻铜贴金莲花,莲花内为天宫千人大讲堂。莲花是大乘佛教的象征,也是周边莲花山峰的浓缩。巨型莲花寓意着弥勒菩萨接引持五戒行十善的娑婆世界众生往生兜率净土,同时也代表着佛菩萨脚踩的莲花,莲花上供奉着巨型无相大佛(即“礼佛者心有多大,佛就有多大”)以契合《金刚经》“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之意。莲花下为香客观景台,可遥望杭绍平原及绵延起伏的会稽山脉。观景平台下为高38米的天冠弥勒说法大厅——善法堂,内供世界第一高室内“露天”(穹顶装饰成天空)大佛。善法堂外厅两侧一层为历代往生兜率天的高僧大德佛龛及天宫水陆内堂,二层为佛教八大宗派论坛(佛教会议中心及讲堂)。说法大厅下为宽99米长180米高28米的七重宝垣。宝垣内为佛教艺术博物馆及讲堂等。宝垣外墙雕刻着长达四千余米的诸天罗汉菩萨及佛造像,从上到下依次为八十八佛、释迦成佛图、弥勒成佛图、四大菩萨图、五百罗汉朝弥勒图、诸天图、飞天伎乐天图。宝垣外围配5000米汉白玉精雕栏板,似白云烘托起整个兜率天宫,使人遥望天宫,虚无飘渺;进入天宫,金碧辉煌,震撼人心。
每逢晴朗夜间,位于天宫宝垣山门下的6000平米天宫广场上,一场以天宫为背景,依《弥勒上生经》演绎的大型佛教山水实景情境灯光秀将游人带入如梦似幻的天宫幻境,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融合营造了天宫“佛光、云雾、钟声、鼓声、梵音、佛乐”浑然一体的佛境氛围,呈现了佛经中“莲华上有无量亿光”殊胜景象。
会稽山龙华寺建在香水海南,依山而建,将两个山头南北贯通,雕梁画栋,层层叠叠,清净庄严,气势恢宏;建筑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是国内单体最大的皇家风格的佛教寺院。内有可同时容纳500人的禅堂及斋堂,有僧寮居士寮及上客堂等。龙华寺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建龙华阁(内建藏经楼及法堂),供龙华树(桂花树)下弥勒成佛像及龙华三会场景露天雕像,左右建药师殿及弥陀殿,形成新的横三世佛殿;卧佛殿(内供汉白玉雕卧佛及十六住世大阿罗汉像);大雄宝殿(内供释迦佛及十大弟子及海岛观音群雕,东西配殿供四大菩萨及祖师伽蓝像);天王殿(内供接引布袋和尚像及韦陀坐姿像和四大天王像);山门(两侧供六米高石雕哼哈二将像);礼佛广场(宽56米长130米);水景照山。从照山到兜率天宫北侧北方多闻天王,形成了长达2500米的中轴线,堪称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建筑风格融合了皇家寺院的大气恢宏和江南园林的婉约灵动,红墙、金瓦组成的礼佛殿堂群与富有江南民居风格的白墙、木柱、黛瓦组成的人居楼阁群相映成趣,移步换景,美轮美奂,彰显了二十一世纪皇家寺院的建筑典范。
会稽山龙华寺精美的佛像造像采用国内佛教造像艺术水准,殿内供奉的诸佛菩萨罗汉造像均出自国家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之手,清净庄严,令礼佛者顿生“恭敬心”、“欢喜心”与“信心”!在佛像造型设计上,秉承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指导思想,庄严、如法、创新,不落传统梏桎(去民间鬼神化色彩),走人间佛教的造像道路以契合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及佛像承载的表法意义。如供奉于天王殿,张开双手作欢迎众生状的接引布袋和尚像,寓意佛教将一改以往隐遁山林、随缘度化的被动弘法为主动入世弘法,要带领众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共建小康家园及人间净土。
会稽山兜率净土是一个人间佛教的四众道场。道场以“包容、和谐、快乐”为理念,希望通过佛化教育与实践,培养具备“佛心、道骨、儒表”的居士团队:广修六度,行菩萨道,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事业,打造出一片人间净土。
在佛教教化的形态上,兜率净土不仅仅只作为对信众提供的烧香拜佛场所。兜率净土提倡“人间佛教”模式,鼓励信众积极参与到人间净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之中;提倡“自力”、“利他”,行菩萨道,觉悟众生,服务社会,共同创建美好的人间净土;与此同时,兜率净土以讲经说法、禅修静修为主,旨在成为一处人们“启迪智慧、享受快乐、培养人格”,理想的修行静心之所,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倡导“让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次(每次三至七天)‘出家’的经历”:放下工作、生活的压力,晨钟暮鼓,禅坐静修,在正信佛法的熏陶下,在法师的带领下,看破人生,放松心情,享受自在的身心,继而开启新的智慧觉悟之旅。
在佛教“利他”的实践上,兜率净土提倡每位护法居士要广修六度,行菩萨道,在“利他”的事业中获得“自利”,为小康社会和人间净土的实现付出自己无私的努力。
在寺庙管理上,由四众弟子共同建设管理,法务系统由出家众管理,事务系统由在家众管理;在佛教善款的管理上,兜率净土将摈除传统弊端,结合现代科技与手段,运用基金会管理模式,实现每笔善款收支透明和实时查询,接受功德主监督。
《维摩经》中说,“心净则佛土净”。兜率净土致力于为众生打造一个修心净心的庄严净土,让心中自性、圣洁的莲花开满人间,祈愿这个娑婆世界不再有贪婪与邪恶、暴力与战争,让我们的人民都具备“佛心、道骨、儒表”,让我们的社会都实现“包容、和谐、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成众生期待的人间净土。[1]
重建弥勒圣境历史依据
恢复重建的弥勒圣境原址,由原弥勒庵和兜率峰组成,位于绍兴县会稽山大香林风景区宝林山(旧称柯山)峰顶,始建于东晋永和十年(354),由高僧支遁所创。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争频繁,一些社会上层名流、高僧不断地从北向南迁徙,相继避世江东。高僧支遁(313~366),字道林,陈留人(今河南开封市南)。其家世代信佛,他自幼读经,25岁时出家,精于《般若经》及净土思想。他与谢安、王羲之、孙绰、许询等名士交游,以好谈玄理而闻名当世。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支遁在会稽山支脉柯山附近鹫峰寺立道场,而且,还对弥勒经典作了大量翻译和广泛传播,并写下了著名的《弥勒赞》。后支遁依弥勒上生经和下生经描述,在会稽山脉西端柯山峰顶建龙华寺修行弘法,并利用《众僧集仪度》来管理丛林(后百丈怀海依此建丛林清规)。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绍兴先贤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龙华寺寻访支遁公,探讨弥勒信仰。据《法苑珠林》卷十六记载,东晋戴颙,依据梦告造立弥勒像,后安置于会稽山龙华寺(现该像原貌已不可考)。所以说,我国最早的弥勒造像就立于绍兴会稽山龙华寺,会稽山是弥勒信仰的发祥地。
另据史书记载,太建元年(公元596年),嵩头陀(禅宗开山祖师达摩)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傅(弥勒化身傅大士)曰:嵩公兜率待我,不可留也,四月二十四日趺坐而终。临终前曾对弟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可见,晋时会稽山地区就是弥勒信仰的中心,这还可从遗存的新昌晋代弥勒石佛和绍兴柯岩五代弥勒石佛,及中国历史上两位弥勒化身——南北朝时期会稽山西南地区义乌傅大士和五代时期会稽山东南地区奉化布袋和尚就可见一斑。
据《绍兴府志》记载,唐代初期,朝廷为龙华寺赐额,会稽山龙华寺由此盛极一时,成为兜率净土信仰的中心和典范。然唐武则天之后到宋代,随着弥陀信仰传入会稽山地区并逐渐兴盛成为了净土信仰的主流,故会稽山龙华寺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衰微湮灭。
现重兴十方选贤丛林会稽山龙华寺,旨在传承光大支遁开创的会稽山佛教法脉,弘扬包容和谐快乐的弥勒信仰,开创弥勒的人间大同和谐净土。
重建弥勒圣境佛教文化定位:包容和谐快乐
弥勒圣境位于绍兴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山——会稽山脉西北端大香林风景区内,占地四平方公里,距杭州机场仅20公里,是古唐诗之路的发源地,历史上吸引了王羲之,李白,陆游,徐霞客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到此驻足游览,并留下三千多篇赞美会稽山的诗文。大香林景区内有千亩植于宋代的千年古桂群,有一碧万顷的竹山林海,有静谧幽深的古寺群落,有古唐诗之路上的山阴古道。
弥勒圣境的佛教文化定位为包容,和谐,快乐的弥勒信仰,让刚摆脱了物质贫困的国人进一步摆脱精神贫苦,让弥勒圣境成为长三角地区富裕后人们难得的理想的修行静心圣地,让绍兴县会稽山成为继四大佛教名山之后的又一座佛教名山。促成会稽山弥勒圣境诞生的因素有三:
(1)会稽山不仅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同时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名山,更是弥勒信仰的发祥地。两晋时期会稽山已是当时中国佛教文化名山,并且高僧辈出:支遁(东晋),达摩(南北朝),智永(隋),鉴真(唐),湛然和智凯(唐),贯休(五代)等都结庐会稽山修行弘法,为佛教中国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晋代绍兴柯岩及新昌30米高的弥勒大佛的开凿,及五代时期弥勒化身布袋和尚游戏并圆寂于此使会稽山成为了历史上“包容,和谐,快乐”的弥勒信仰根本道场。这是会稽山弥勒净土诞生的历史因素。
(2)会稽山环境优美,人民富庶,社会和谐,符合《弥勒下生经》记载的弥勒下生成佛的自然条件。这是会稽山弥勒圣境诞生的环境因素。
(3)中央提倡打造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提倡佛教要为现实社会服务。这是会稽山弥勒圣境诞生的现实因素。
故此,弥勒圣境——会稽山龙华寺有别于传统寺院,不仅仅作为对信众提供的烧香拜佛场所。会稽山龙华寺倡导现代佛教要为社会服务,要建立现代的丛林制度,僧人要有弘法布道精神,要为解脱众生精神疾苦服务。为此,会稽山龙华寺同时倡导 :让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次(每次三天)“出家”的经历,放下三天的工作生活压力,晨钟暮鼓,禅坐静修,在法师的带领下学会放松心情,享受轻松身心,继而开启新的智慧觉悟的快乐人生。弥勒圣境就是要成为这个人群启迪智慧享受快乐的理想的修行静心的场所,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弥勒圣境建设的景观定位
(1),在会稽山西北第一高峰(海边321米)弥勒峰建兜率天宫(天宫背后靠山依山体建北方多闻天王露天雕像,雕像内建达摩洞,内供达摩及傅大士论道像)。兜率天宫宽100米,长160米,高81米(莲花顶海拔399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为 绍兴乃至浙江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兜率天宫建筑从上到下依次为:直径68米高16米金莲花(锻铜贴金),金莲花为周边莲花山峰的浓缩,也是弥勒佛脚下的的莲花,上供高耸入云的巨型无相大佛(待技术允许时在夜间以激光局部成像),可谓礼拜者心有多高,佛有多高。莲花内为天宫法堂。莲花下为香客观景台,可遥望杭绍平原及绵延起伏的会稽山脉。观景平台下为高33米的天冠弥勒说法大厅——善法堂,内供世界第一高室内“露天”(穹顶装饰成天空)大佛。善法堂外厅两侧一层为历代往生兜率天的高僧大德佛龛及天宫水陆内堂,二层为佛教八大宗派论坛(佛教会议中心及讲堂)。说法大厅下为七重宝垣。宝垣外墙从上到下依次雕刻八十八佛,释迦成佛图,弥勒成佛图,四大菩萨图,五百罗汉朝弥勒图,诸天图,天界龙王飞天伎乐图。宝垣外围配6000米汉白玉精雕栏板,似白云烘托起整个兜率天宫,使人遥望天宫,虚无飘渺;进入天宫,金碧辉煌,震撼人心。天宫宝垣山门下建6000平米演出广场,建成后每逢晴朗夜间,以天宫作背景,依《弥勒上生经》演绎大型佛教 山水实景情境歌舞,让香客进入梦幻般的兜率天堂。演出广场下建容水量30万立方的大型天湖(天宫放生池),以水分割天界与人间。
(2),在兜率峰南跨过天湖500米处山峰(海拔280米),建会稽山弥勒成佛道场——龙华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内有可同时容纳500人的禅堂及斋堂,有僧寮居士寮及上客堂等300余间)。龙华寺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建龙华阁(内建藏经楼及法堂),供龙华树(桂花树)下弥勒成佛像及龙华三会场景露天雕像,左右建药师殿及弥陀殿,形成新的横三世佛殿;卧佛殿(内供汉白玉雕卧佛及十六住世罗汉像);大雄宝殿(内供释迦佛及十大弟子及海岛观音群雕,东西配殿供四大菩萨及祖师伽蓝像);天王殿(内供接引布袋和尚像及韦陀四大天王武士像);山门(两侧供六米高石雕哼哈二将像);礼佛广场(宽56米长130米);大肚弥勒水景照山(依山体自然形态建大肚弥勒像及水景) 。从布袋和尚照山到兜率天宫北侧北方多闻天王,形成了长达2500米的中轴线,堪称全国乃至世界之最。
(3),在兜率天宫建筑上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营造佛境氛围:佛光、云雾、钟声、鼓声、梵音、佛乐。
弥勒圣境的建成,至少为汉传佛教创造出以下九个第一
(1),构筑了第一个善信向往的天堂——兜率天宫;
(2),打造了亘古第一尊高耸入云的无相大佛(凡人仅能见到佛足下的直径68米的巨型金莲);
(3),第一次由四众弟子营造的完整的弥勒佛境:说法天冠弥勒、思维交脚弥勒、龙华树下弥勒佛、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及傅大士;龙华三会广场、兜率天内外院、善法堂、天宫演艺广场;佛光、云海、钟声、梵乐。
(4),第一次在汉地诠释并再现了龙华树(据大德梦告龙华树在中国为桂花树);
(5),打造了世界第一室内大佛——天冠说法弥勒(坐姿);
(6),创造了亘古第一接引弥勒像——接引布袋和尚像;
(7),打造了亘古 第一高北方多闻天王石雕坐像;
(8),开创了中轴线长达2500米,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
(9),开创了没有围墙的寺院的先河。站在兜率天宫及龙华阁,目力所及,都是圣境的范围。没有围墙,体现了现代佛教的开放包容。
弥勒圣境的建成,必将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旷世伟业,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又一里程碑,成为人间佛教划时代的新起点。
公交177路到“大香林景区”站下车,步行至天宫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