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饥馑

更新时间:2023-08-31 03:28

天明饥馑(1783~1787),江户时代中期1782(天明二年)至1788(天明八年)在日本发生的大饥荒。被后世认为是江户四大饥荒之一、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饥荒。

起因

日本东北地方在进入18世纪70年代后持续遭受冰冻雨雪灾害、农作物持续减产并引发农业疲敝,随后情况开始波及关东等中心区域。天明三年3月12日(1783年4月13日)津轻岩木山、7月6日(8月3日)关东浅间山相继大规模喷发,各地普遍遭受火山灰影响致使农作物大面积毁坏。次年,日本全境出现大面积歉收,米价飞涨。受当时幕府执政老中田沼意次重商主义政策影响,幕府未能做出有效举动,导致饥荒、粮价飞涨同时在全国范围蔓延。

破坏

以遭受粮荒影响最深的东北地区为中心、全国有数万人受灾,同时,各藩藩政基本陷入瘫痪局面,难以对饥荒做出应对,同时对灾害的统计、救援工作相继失败,大量农民变成难民流失。以陆奥弘前藩为例,灾前13万人口(安永九年)在灾后仅存8万(宽政四年)、过半领民流失。

混乱

饥荒引起的难民潮致使原本受灾较轻的关西地区治安急剧恶化。天明七年(1787年)5月,江户、大阪相继爆发捣毁米店事件,随后在全国35个城市及数百座村庄爆发捣毁米店、反抗藩政的暴动。

终结

天明六年(1786年)8月27日,老中田沼意次辞职。翌年,十四岁的德川家齐成为德川幕府第十一代将军。天明7年(1787年) 6月19日,松平定信就任老中,开始执政。

定信实行抑商政策。废除田沼意次时代建立的铁、铜、石灰、硫黄、人参等的专卖商行,对庆长年间(1596~1614)以来发展起来的御用商人分别给以整治。在江户设立町会所,调整物价。

实行重农政策。奖励种植粮食作物,限制种植经济作物,储粮备荒、造林、治水。1790~1794年一再发布《旧里归农奖励令》,在江户设立“浮浪者收容所”,劝导城市游民归乡务农,禁止农民离乡入城,以确保农村劳动力。

在定信有力的援救政策下,饥荒至次年基本平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