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华武士会

更新时间:2023-11-25 11:59

民间武术社团。1910年,河北沧县武术名家马凤图受同盟会燕京支部之命与同盟会人士、形意拳家叶云表等创办中华武士会。1911年,该会在天津河北三条石自治研究所内召开第一次筹备大会,推选叶云表为会长,马凤图任副会长兼总教习,河北深县形意名家“单刀李”一李存义任教务主任,河北武术名家“鼻子李”一李瑞东任名誉总教习。1912年曾在天津河北公园教育会举行盛大武术表演。1914年派武术名师郝恩光率员赴日本东京建立分会。1928年停办。

简介

天津中华武士会,民间武术社团。1910年,河北沧县武术名家马凤图受同盟会燕京支部之命与同盟会人士、形意拳家叶云表等创办中华武士会。1911年,该会在天津河北三条石自治研究所内召开第一次筹备大会,推选叶云表为会长,马凤图任副会长兼总教习,河北深县形意名家“单刀李”一李存义任教务主任,河北武术名家“鼻子李”一李瑞东任名誉总教习。该会还先后邀请八极名家李书文、霍殿阁,形意名家郝恩光李玉琳等任教。该会以团结武林人士、进行武术研究、培养武术人才、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1912年曾在天津河北公园教育会举行盛大武术表演。1914年派武术名师郝恩光率员赴日本东京建立分会。1928年停办。

会馆历史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腐败的清朝专制统治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习武自强天津优秀儿女组织起来,在冷热兵器交汇,火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不惜以生命的付出,抗击八国洋夷侵略者。训练义和团武艺的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因怒杀洋鬼子而名声大嘈,遭到西方列强、清朝政府的悬重赏捉拿,在人民群众的保护下,去山西避祸。天津人民抗击列强侵略的斗争,陷入了低潮,国内主张割据者、要求复清者纷纷登场,指责“革命是杀人盈野的残酷行动”。

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夏天,“天津单刀李”李存义、“闪电手”张占魁先生等,在天津河北区三条石组织成立了华夏大地第一个民间武术组织“天津中华武士会”。为了巩固组织、加强对会员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委派燕京支部委员叶云表先生任第一任会长,马凤图(同盟会员、回民、通备劈挂拳名家)先生任副会长,李存义初任总教习,后由李存义任会长兼教务主任。

“天津中华武士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斗争,得到了中国民主革命政府的支持,有了合法性。代表黎民百姓利益,积极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习武人的活动,由各行其是转向了有组织、有领导,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共同抗御侵略的重要时期。

“天津中华武士会”为中华习武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了施展身手的天地。两年多的时间里,天津市内建有武术场馆二十三多个,另外还有中华武术研究社、青年会国术社、海京国术社等多个武术团体等。

会馆名人

阎道生

阎道生(1883—1962),字子阳,中年改字至阳,号阅庐,河北霸州市扬芬港村(原属河北静海县)人。自幼随父读书习字,颇喜书画,后就读湖北武备学堂,肄业后寄居天津,在天津提学使司从事绘画教育,潜心研究绘画、书法、诗词,是驰名津沽的绘画大家。1912年,阎道生参加了“天津中华武士会”,辅佐李存义、继掌门李星阶做文字工作多年,乃文乃武,德艺双馨,是民国时期天津武林的重要人物。天津提学使司学务公所在河北公园内,1912年中华武士会成立,阎道生就成为本部第一班的学员。

阎道生就读湖北武备学堂时的术科很优秀,精于军事,是武备生里的佼佼者。但因厌恶仕途,弃学归津,投身武林。随从李存义十余年,“习形意,十余年来尤笃爱剑,所好头合剑、二合剑、八卦剑、龙形剑、三十六剑、连环剑、十剑以及十三剑法皆精妙,有心得。”(民国23年《静海县志》)。李存义推荐阎道生跟李瑞东先生学习太极剑法,阎道生对剑情有独钟,执着地研究剑法,被号“北冥剑人”。

张景星

八极 门第四代宗师张景星(1843—1924),字拱辰,罗疃人,职业武师。自幼随父张克明,习八极功艺,深得八极精奥,其枪法出神入化。八极拳、六合大枪之法也得师兄黄四海的奖掖。后继承父业掌罗疃张家八式房,他与师兄黄四海共同培养了王中泉、李书文、张毓衡、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等名徒。

1910年,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马凤图创办天津中华武士会,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为教习,“神棍”王中泉、“神枪”李书文携徒张德忠、霍殿阁等莅津,可以说技惊津门。他们在海河北岸这方热土上留下过足迹,传播过技艺。张景星掌功尤纯,能隔豆腐打砖。与弟子张毓衡、韩会卿晚间在八式房对枪,不用掌灯,可见枪技进入神化之境界。练八极拳时,帽头一起一落,顶拔劲的功夫尤深。张景星是八极拳门早期闯天下的早期代表人物,“罗疃八极”的拳、枪的升华,他和黄四海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张景星的事迹载入民国22年《沧县志》。

会馆教学

综述

李 存义先生在中华武士会期间口述了大量的武学知识、技艺,大多都是由阎道生记录、编纂。李存义先生的代表作《拳术教范》等,就是阎道生整理的。韩慕侠痛打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李存义带阎道生一同赴京助擂。

阎道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中华武士会。他寓津二十余年,大部分时间活跃在武术界,身居武林,傲视画坛。他利用自己在绘画界的名望,不断为武士会捐赠画款,筹集资金,民国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和《静海县志》描述他:“襄办中华武士会,有终焉之志”,“中华武士会矗立十余年之久,经劫不稍颓者,至阳与有力焉。”

拳术类

青山拳(李青山创),心会掌(赵道新创),螺旋拳(裘稚和创),犹龙太极(张振之传),龙形太极(张金辉传),金陵太极(王明俊传),陈式小架(李荣臻传),如意掌(郑凤来传),青龙太乙十三式(郑佩燕传), 统一拳(郭汉芝传),飞龙掌(孙禄堂传),文太极(李瑞东传),武太极(李瑞东传),四郎宽(李忠槐传),四郎提(吴秀峰传),八极小架(田晋中传);

杂式捶(鲁奇训传),十二横捶(刘云普传),燕形掌(鲁奇训传),蛇形拳鸭形拳(李恩贵创),乌鸡掌(刘贵生传),寸把翻子(陈良传),戳脚翻子(许双来传),合一(荷叶)通臂(任秀峰传),五行通臂(苏德林传),脱铐拳(任俊峰传),阿斗拳,五子拳(宁士俊传),掌师门拳术(霍正金传), 太极梅花螳螂拳(孙世伯传)。

器械类

武当丹派剑(马杰传),武当绝命剑(郭树璞传),流星锤(温桂山传),夜行刀(胡文河传),苗刀(谷凤鸣传),左把春秋大刀,判官笔(杨加林传),五虎大枪(王树峰传),刀里加鞭(王树峰传),四门龙形剑(刘云普传),三合剑(鲁其训传),滚手刀(霍正金传),醉棍(徐长江传),行步大枪(徐长江传),锁口枪(鲁其训传),弧形剑(赵力传),子午鸳鸯钺(刘云普传)。

人物谱

第一代

冯国璋(荣誉会长) 李瑞东, 叶云表(会长),刘文华(总教习),李存义(教务长),张占魁(副会长)。

第二代

李存义传人:李彬堂(子),张占魁 传人:张远斋(子),李子扬(义子),韩慕侠,李彩亭,李星阶,赵道新,裘稚和,尚云祥,张鸿庆,钱树桥,马其昌,刘云及,门广兴,魏美如,顾小痴,韩子衡,王俊臣,姜容樵,郝恩光,刘朝海,刘锦卿,马玉堂,孙福全,武尽臣,张天普,郭汉芝 ,薛颠,赵祥,傅长荣,唐维禄。

第三代

李子 扬:魏凤苓,马华清;张远斋:张培杰(子),李广福;赵道新:赵大星(子);李星阶:王凤麟,马金镛,于国权; 张鸿庆:张恩贵,金宝环 ;韩慕侠:韩小侠(子),赵云彪(外甥),张国梁,马杰,杜少祥。

会馆没落

从1912 年正式成立到1928年中止活动,天津中华武士会这一北方最大的武术团体存在了十五六个年头。武士会的终结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成立。中央国术馆带有明显的官办性质,并得到了军政各方面的支持,他的地位相当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现在的中国武术协会

从中央国术馆的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张占奎为首的中华武士会的骨干成员,如尚云祥,李星阶,李子扬,黄柏年,姜容樵,付剑秋,赵道新等,都积极参加到中央国术馆的早期活动中。有的人还担任了职务,成为骨干力量。传说在国术馆组织的一次全国性表演和比赛中,奖牌几乎全让北方人拿走了,此事引起了南方武林人的不满。最后张占奎拍板:武术靠的是实力,这次就这样了。可见张在国术馆的地位和权威性。

中华武士会活动终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经济实体力量的支持。可以把它和上海精武体操会做一比较,精武会成立于1909年,比武士会稍早一些,两者都是教授武术的团体。从踏上上海滩到成立精武会六个月后(1909年9月)病逝,霍元甲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里,不可能为武术传承做很多事情。但精武会的事业却越做越大,主要原因就是它得到了上海经济实体的支持。创始和领导人陈公哲家族做五金生意,另一个领导人姚詹伯,父业颜料,稍差一些的卢纬昌,父业建筑。

随着生意的触角,佛山,广州,新加坡,香港,许多地方都设立了分会。在北方,包括东北与华北,他们的买卖不是很多,再加上有中华武士会这样较大的武术团体,所以这边就没有设立精武分会。由于具有经济实力,所以精武会可以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聘请各个拳种的武术教练,来向会员传授武功。最后还到天津请李存义先生南下上海任教。精武会的学员只要坚持学习武术,还可以在就业或生意上得到帮助,依附并服务于一些经济实体,这是精武会能够长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在天津,中华武士会这些方面就略逊一筹。

1912年10月,在中山公园举办“天下英雄会”的武术表演,李瑞东担任主持人。他和王兰亭创编的“文太极”“武太极”是大会的压轴节目。平日他来武士会大家就称之为会长。李存义逝世后,李瑞东想真正接任会长一职,却遭到大家的冷落。因为这些人毕竟都是练形意八卦的,李瑞东非常生气,武士会不来了,经济上的主要支持也就没有了。在张占奎,薛颠,韩慕侠,李子杨,尚云祥,孙禄堂,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由教务长李星阶主持,中华武士会又活动了几年。直到1927年南京中央国术馆筹建,张占奎率弟子赵道新和李星阶 尚云祥 李子扬应邀南下,参与早期的一些活动。武士会的活动也渐渐走近尾声。

会馆价值

“天津中华武士会”为天津、为华夏,培养了一 大批有名望的武术人才,他们的踪迹遍及大江南北,为强种强国,洗“东亚病夫”之耻辱;以拳掌之力,血肉之躯,惩恶扬善、抗击夷倭,护国安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郝恩光等人还远渡日本,在孙中山活动过的地方,成立了海外的“中华武士会分会”。 该会还先后邀请八极名家李书文、霍殿阁,形意名家郝恩光、李玉琳等任教。该会以团结武林人士、进行武术研究、培养武术人才、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

“天津中华武士会”员,武林豪杰韩慕侠,以龙的子孙不甘忍受凌辱,不畏强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做支撑,藐视侵略势力的傲骨侠风,痛打了自命不凡,不知天高地厚,自谕“震环球”的俄国人、“天下第一大力士”康泰尔,横扫了邪恶的洋夷势力在中华大地的狂妄之气,把它们的霸气踩在中国人民的脚下,一败涂地,让他们的威风扫地;大长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志气,让中国人在三座大山面前,在侵略者、在邪恶势力面前挺直了腰板昂起了头。

中华武士会培养出的弟子,成名者数以百计,学员数以千计,使形意八卦两大拳种在天津扎下了深根。并在北方地区推广开来。这是它对中国武术的最大贡献。各省、市均掀起了如火如荼的习武热潮。受“天津中华武士会”的影响,河北天津具有“三多”:习武的人多;武术团体多;身怀高超武技的豪杰多。习武人的代表人物霍元甲、李存义,是悬在侵略者头上的一把钢刀,令侵略者闻风丧胆、望风披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