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5 01:48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挂牌成立于2009年6月25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同建设,简称联合研究院,TJAB。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简称“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作为创新园的核心和标志,由天津市政府投资11亿元率先启动建设,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路220号,占地34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7万平米的一期工程大楼已于2009年6月投入使用。
联合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项目部,平台服务与科研部,规划发展部,专项建设部,公司办公室,教育培训部和财务部等部门。
联合研究院院长为饶子和,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现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三十余年,取得了一系列中药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Nature论文3篇,Cell论文2篇,作为第一申请人申报专利18项。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副院长为张耀洲、周泽奇、赵宇、杨诚、王林和史晋海,院长助理为徐峰、傅晟。
2009年6月25日,联合研究院历时14个月建设完成,正式投入运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联合研究院揭牌,标志着联合研究院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联合研究院连续承担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系列化、国际化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新药研发综合性大平台”的建设和提升,始终坚持“开放联合,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目标”的主题,广泛集成优势资源,建设了药物发现平台、药物分析测试平台、药物研发信息平台、生物药GMP中试平台、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和临床研究平台等核心技术平台,并集全市之力,依托天津市优势产学研机构,联合天津市肿瘤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建设了系列化的支撑技术平台,涵盖了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等药物开发的各个环节,配备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能够充分满足进驻联合研究院的研发团队需要。
联合研究院创造了“政府搭台、市场机制;国有资产、企业运营;不设围墙、开放联合;国际合作、多边认证”的滨海模式,在注重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性技术平台体系的同时,更加强调对外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技术和孵化服务,引进优秀生物医药项目和人才,并为一大批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企业技术的升级优化和人才团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与此同时,联合研究院广泛开展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科研机关以及国际著名制药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研究院与赛诺菲集团、诺贝尔奖得主哈特韦尔(Leland·Hartwell)教授团队、中德生物科技园、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澳大利亚Antisense(ATL)上市生物制药公司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开展项目合作,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美国默克公司、比利时优时比(UCB)公司、韩国三星集团、法国益普生公司和美国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公司等几十家国际大型企业建立交流渠道,积极推进相关合作事宜。
联合研究院积极搭建人才引进、服务与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以及各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联合研究院通过多种模式与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院院士建立合作机制;并且下大力度引进大批具有海外背景的学术带头人超过;同时着力引进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天津市“千人计划”获得者以及“京津冀生物医药领军人才”,这些高端的海外人才聚集已成为联合研究院发展的一大亮点,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以及各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联合研究院利用高校雄厚的基础性研究资源和传统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在人才、资金、平台技术和下游产业经验方面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院校联盟协同创新”模式,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五大高校形成包括平台建设、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构建“五校联盟”,助推联合研究院建设发展。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路220号,洞庭路与海通街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