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4-06-05 08:06

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图书馆,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学校同时成立,为全国大学图书馆中之最先者。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天津大学图书馆历尽艰辛,在历任馆长和馆员们的努力下,终于成就了收藏有丰富资源、服务于教学科研、拥有高素质馆员队伍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图书馆。

图书馆介绍

图书馆是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十五211”期间,随着学校在资源建设和硬件网络设施投入的加大,天津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系统平台搭建和读者服务工作都有了飞跃发展。围绕着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通过引进、自建数据库,以及资源的共建共享,并进行充分的整合、链接,使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相互补充,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并行发展,形成了一套学科门类较为齐全、重点学科重点保证、包含多类型多载体多语种的文献保障系统;为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除传统的借阅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之外,还开设了查新、原文传递定题服务、专业文献研读、面向学科的信息资源讲座等服务项目,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天津大学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资源、快捷方便的网络设施和兢兢业业的馆员老师,吸引着登攀在知识高峰的莘莘学子,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170余万人次,借还书总量达到180万册次,实行了开架阅览、借阅合一模式,周开放106小时,为全校3.4万读者提供7天×24小时网络服务,7天×14小时阅览服务,7天×8小时的借阅服务。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的加快,电子资源的网上阅览下载次数也逐年上升,2004年为48万人次,2005年达86万人次,2006年达127万人次。这些数字充分反映了图书馆在学校师生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天大学子勤勉踏实的严谨学风。

天津大学图书馆将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以育人为工作主线,以创新为工作思路,以读者为工作之本,努力构建与学校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和高水准的信息系统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信息资源和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历史沿革

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图书馆,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学校同时成立,为全国大学图书馆中之最先者。其初设备组织均甚简陋,由校中文案兼任管理员,职名为通判衔兼图书馆经理官。后聘美籍爱温斯和东伊那任图书馆名誉管理员和图书馆主任,管理制度及目录组织等均采用美国图书馆管理方法,直至解放后仍沿用了一段较长时期

民国以后,受时局动荡之影响,发展不大。

抗日战起,学校沦为日军兵营,仅有部分贵重图书寄存于英租界外商公司,相当数量的图书期刊流落社会,损失惨重。

1937年北洋工学院西迁入陕,与北平大学等校成立西北联大。旋于1938年7月与北平大学工学院等校合组西北工学院,成立了西北工学院图书馆。

抗战胜利后,1946年取回寄存图书及收回散失书刊,恢复重建北洋大学图书馆。

解放前夕,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护校运动中,书刊得以完整保全。

1951年9月,北洋大学图书馆与河北工学院图书馆合并成立天津大学图书馆,以西沽原馆址为天津大学图书馆总馆,以元纬路馆址为南院分馆。

1952年全馆随学校迁至七里台新址。

1956年12月,在全国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要求各校加强图书馆工作。天津大学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加强了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配备得力干部,增加经费等,与此同时筹建了规模较大的独立馆舍。

自1958年8月迁入近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阅览楼(现图书馆北馆),天津大学图书馆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扩大,藏书增加,建全规章制度,进行了业务改革,中外文图书统一采用自编分类法分类编目,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都有所提高。

1969年,部分工作人员被疏散到宝坻县账房圈和大苏庄,一年多后始陆续返校。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后,业务始逐渐恢复。

1976年天津遭遇大地震灾害,馆舍震裂,书架倾倒,书籍散乱。全馆同志在震后修复书架、整理书刊,并在地震棚中坚持借还业务。

1981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天津大学图书馆为天津市委员馆。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条例》的贯彻,促使天津大学图书馆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费连年增长,干部队伍扩大,藏书急速增加,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1985年完成4570平方米专用书库的扩建,馆藏书刊得以合理布局,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1990年总面积为 10968平方米、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科学图书馆(逸夫馆)建成,与同期筹建的300余平方米建筑分馆先后投入使用,馆舍大规模增加,扩大了开架阅览范围和数量,特别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教学科研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1995年5月,图书馆引进美国惠普公司HP-9000/800 G30小型机,并配置了相应的图书馆多用户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的计算机管理。

在最近的几年中,图书馆先后建成了视像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子检索室、电子培训室及视像会议厅,自行开发研制了图书馆阅览室集成管理系统,引进了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集成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的计算机管理。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先后引进了《CA》、《Ei》等光盘与网络数据库,为帮助师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在全校研究生、本科生范围内开设了科技文献(信息)检索课,并在全校范围开设了各种定期不定期的文献资源利用讲座。

21世纪是向信息迈进的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具有百年历史的天津大学图书馆正在向着多功能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图书馆迈进。

2024年6月,天津大学图书馆首批天津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

馆舍馆藏

天津大学图书馆由南馆、北馆和建筑分馆组成。总建筑面积25691平米, 其中北馆面积为14423平米,南馆(又名科学图书馆或逸夫楼)面积10968平米,建筑分馆面积3000平米,座落在建筑学院教学楼内。图书馆设有开架借书处、21个阅览室和两个培训教室,阅览座位近2000席,其中包括拥有150余台计算机的三个电子阅览与培训室和一个拥有84席的视像阅览室。每年接待读者达百万余人次。另设有18个专家研究室,供专家学者使用。科学图书馆内还设有学术报告厅及配套使用的多功能厅、小会议室,北馆设有视像会议,为校内外的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天津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总量168万余册,已形成以工为主,学科广泛,基础扎实的藏书体系。其中图书37万余种140余万册,中文占全部藏书的65%,自然科学类图书约占藏书的75%,以数理科学及化学和工程技术图书收藏比较丰富; 社会科学类图书以马列主义哲学、技术经济、工业管理、语言和文学艺术图书收藏较多,约占馆藏25%。中外文期刊过刊0.8万种,20余万册,以外文刊为主,占72.3%。自然科学类期刊约占过刊总量的93%。一些世界著名期刊自创刊起即行入藏,如《Chemical Abstracts》自1907年创刊起入藏,《Proceeding of ASME》自1881年起入藏。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文献载体上十分注重光盘、网络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及各种视听、缩微资料的入藏,并在馆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先后引进了《CA》、《Ei》、《Elsevier Science》、《维普题录》、《万方数据》等几十种光盘与网络数据库,并组织力量制作了天津大学博硕士论文文摘、环境科学等自建数据库。

做为馆藏和服务的延伸,图书馆98年年4月正式开通图书馆Web服务器,通过图书馆自建网页提供各种网络信息服务。

天津大学图书馆历经百余年的变化与发展,在馆舍、藏书、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具有相当规模,已跻身于国内高校大馆行列。

特色资源

天津大学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

高等教育信息专题数据库

名优摩托车车型展示库特色藏品

中国建筑参考图集

中国历代建筑画作品数据库

中国宗教建筑图片库

纳米技术信息库

天津大学博士硕士毕业论文文摘数据库

中国古建筑图片数据库

教学参考书

摩托车与内燃机技术剪报信息数据库

1、特色内容的框架设计

天津大学图书馆“中国建筑特色数据库”是大型文字图像综合全文数据库,主体是建筑图像资料库、研究资料库、天津建筑特色数据库和建筑专业导航数据库四个子库。建筑图像资料库包括中国古建筑图片、历代建筑画、古建筑测绘、历史地图、获奖作品等;研究资料库包括御制诗、期刊全文、硕博论文、电子书等;天津建筑特色数据库包括天津特色建筑、天津地方文献。建筑专业导航数据库设计中、美、加、英、法、德、意、澳、日、俄、荷等国家两千两百多条关于建筑科学研究、建筑大师、建筑作品图库、著名设计协会、建筑设计机构、国际著名建筑咨询网站、设计图纸、建筑虚拟图书馆、研究论文、建筑资源导航、建

筑论坛等八大类二十九小项。

2、特色功能的服务设计

数据库服务功能定位与设计立足于服务对象的使用特点与需求分析。叩1在充分征求专家和普通用户意见并分析其利用特点的基础上,“中国建筑特色数据库”对自身功能进行了精心定位和设计。数据库主要功能目标是运用先进软件系统技术处理规模庞大的建筑图像及文献资料,建成建筑研究为主题的、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大型服务科研型图像文字综合动态多功能全文信息检索系统。数据库四个主体子库独立使用又相互关联,实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的跨子库链接检索,读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迅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以功能特色最为突出的图像数据库为例,主要提供题名、主题、内容、关键词、类型、建筑所在地、发布来源、资源形式等众多字段的简单与高级检索等功能。

组织机构

综合办公室

办公室是图书馆的办事机构,是图书馆政务管理、业务协调、后勤服务的综合部门,按图书馆规章制度,直接办理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事务。也是图书馆对外服务的窗口,面向各级各类读者提供咨询服务,与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同行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接待来馆访问者。协调管理学术报告厅和会议厅的使用。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多次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讲座,为大学生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进行直接宣传和指导。

办公地点:北馆206?南馆104

采编部

采编部主要负责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需要,承担图书馆各文种图书的收集、整理、编目、典藏等任务。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联机编目中心的骨干成员,采编部将努力使天津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科学化、文献著录标准化,通过购买、国内外交换、接受捐赠等方式,采选符合馆藏标准的各文种图书,为广大读者创建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

地点:天大图书馆北馆一层

流通部

全面负责图书馆对外借还过程中的一切事宜,主要包括:

中、日、俄、西文图书、过刊及工具书的借阅和读者数据库的日常维护等工作。解答读者在借还过程中的咨询、预约、续借、请求、具体问题,以及图书逾期和预约到馆等通知的发送。负责临时借阅证、天南大通用借阅证、天津市高校联合馆际互借证的管理及发放、挂失,借阅证的管理及挂失,以及图书超期、丢失、污损的赔偿。

地点:天大图书馆北馆三层

阅览部

阅览部是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览服务的部门。文献资源范围为图书馆入藏的中、西文的科技、社科类的样本书,有购入的各类中文新书,有教学参考书和馆珍藏的特藏书。该部还负责学校素质教育阵地(知学读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地点:天大图书馆北馆四层

期刊部

期刊部由中文期刊室、外文期刊室、建筑分馆、学位论文管理中心、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室、期刊采编与收到室组成。位于科学图书馆(南馆)一、二、四层。

主要任务:中外文期刊、报纸采购与分编,学位论文采集与整理,中外文期刊、报纸整理与装订,中外文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的流通阅览与读者服务,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

文献收藏范围:全部中、西文科技期刊,1985年及以后中、西文社科期刊,1985年及以后日、俄文期刊,现订报纸及装订报纸,1980年至今学位论文。部分建筑类库本图书。

期刊部的原文传递服务,不受馆藏限制,可以提供各类文献的全文,是我馆为教学、科研提供的特色服务。

地点:天大图书馆南馆二层

信息咨询部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设有“科技成果和立项查新中心天津大学工作站”、电子检索室及文摘期刊检索室,主要以指导读者检索、解答咨询(包括口头咨询、电话咨询、e-mail咨询、网上在线咨询等)、网上信息报道为主,并面向校内外广大用户提供科技查新咨询服务、科技论文水平和引用查新、专题文献检索、定题跟踪服务、国际联机检索、Internet网络信息查询以及代查代检服务。

地点:天大图书馆南馆三层

技术部

技术部位于图书馆北馆二楼,由“电子阅览室”和“语音视像”两大服务板块儿组成。从形式上讲,电子阅览室是以网络传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光盘系统组成的数字化信息检索的服务环境;而语音室,视像厅则是以广播电视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多媒体光盘技术构成的电子模拟化信息学习的服务环境。

系统部

系统部是负责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部门。工作范围涉及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研究及开发维护、图书馆网络资源的管理、图书馆网站建设与维护更新、图书馆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保养管理等工作。

地点:天大图书馆北馆208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