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4 10:58
中国省级综合性档案馆。1964年 1月建立。1991年1月迁入新馆,馆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1号增1号。
天津市档案局是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主管全市档案工作的职能机构,天津市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事业单位,局馆合署办公。
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机关事业档案管理处、企业档案管理处、法制处、安全保卫处、行政处、征集接收部、档案技术保护部、电子档案信息部、档案保管利用部、档案编辑研究部等12个职能部门;下属档案装具中心、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教育培训中心4个直属事业单位。
天津市档案馆是全国省级馆藏逾百万卷的大型综合档案馆,1996年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档案馆委员会,199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天津市档案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教育文化园区内,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库房面积65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档案保管条件和完备的安全保护装备及先进的利用档案服务设施。库房二期扩建5000平方米工程已破土动工,预计年内完成。
现有馆藏档案762个全宗、132万卷,排列总长度1.9万米,其中建国前档案84万卷,录音、录像档案127盘,照片档案39405张,资料8千余种、5.8万多册。馆内现存最早档案为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全国闻名的天津商会、天津海关、天津邮政档案,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档案真实地记载了天津城市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天津市档案馆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开设了专门阅览室,热诚接待国内外利用者查阅档案;建立了现行已公开文件阅览服务中心,热心为百姓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历史档案特藏库 档案库房
21世纪以来,天津市档案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建成了档案资源网、办公业务网、外网及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一体的“三网一库”,开通了天津档案网,实现案卷级和部分文件级目录机检、机读。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上网查阅档案信息,开辟了公众利用档案的新途径。
为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已建成了天津市档案目录中心、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档案缩微中心和音视频档案处理中心等4个档案信息化加工基地。市档案馆累计完成文件级档案目录录入400多万条,已开始实施重要珍贵纸质档案、照片、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
天津市档案馆拥有一批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档案科研、开发、编研能力。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了《电子公文文档一体化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国家级课题科研,完成了各项规范标准的制定并通过验收。
相继编辑出版了档案史料28种、3000多 万字,并开展了档案教育、咨询、鉴定、整理、代保管、缩微、数字加工、音视频多媒体处理、裱糊、装具等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奖励。
1860年天津开埠以后的档案,较完整的有天津海关、河北邮政管理局、天津广仁堂、天津商会、天津市各行业同业公会、天津县政府等档案。这些历史档案反映了天津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形成和发展,帝国主义在天津设立九国租界、三口通商、创办天津海关及中国邮政、金融币制、进出口贸易、社会团体和名人的活动等。民国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档案,因遭日机轰炸,损失严重,但仍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社会局、财政局、土地局、教育局等全宗内容较为丰富。日伪时期和国民党时期的档案比较完整系统,翔实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奴役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压迫人民的历史。外文档案藏量大是该馆的一个特点,有 195个全宗,71968卷(含英、日、法、德、意等文种),这部分档案产生的年代早,延续时间长,直至20世纪50年代。有天津海关建关、天津最早的对外贸易、最早的邮政事业,电力、电车、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外国驻津机构有英国工部局、天津英国商会、日本居留民团、意大利驻津领事馆等;外国在津企业洋行档案47个全宗,如美孚石油公司、太古轮船公司、美古申洋行、公懋洋行、先农工程公司、颐中烟草公司、义品地产公司、山海关有限公司等。馆藏革命历史档案数量较少,主要是1936年至1949年间中共天津工委、北方局、顺直省委、冀中区党委城工部在地下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些文件。
1988年10月动工兴建的新馆,建筑面积12986平方米,配备自动防火、防盗报警、自动温湿检测、空调系统,以及计算机检索、缩微、复印等设备。馆内设有大、中、小三个阅览室,可供150人同时阅览,并备有各种检索工具。1978~1990年共接待利用者72025人次 ,提供档案资料422920卷(册),还为利用者提供咨询、复印、拍照、裱糊等项服务。满30年的档案,已开放115个全宗,85375卷。1980年以来,该馆编辑出版了《清末海关邮政档案选编》、《天津邮政史料》、《天津商会档案汇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三口通商大臣给天津海关税务司札文选辑》、《中国海关天津关年报汇辑》、《北洋军阀天津档案史料选编》等多种档案史料汇编。
市档案馆党委书记: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