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越剧团

更新时间:2022-06-07 16:59

天津市越剧团,前身为“上海市联合女子越剧团”,于1950年2月由上海甬江状元楼的梁志卿和天津天华景戏院的高伯海联合参股组建。4月,到天津天华景戏院演出。主要演员有花旦裘爱花、小生筱少卿、老生邢湘麟、小丑筱麟童(后筱麟童离去,由章飞飞接替),首演剧目为现代戏《红花果》。剧团因受观众欢迎和有关方面的挽留,就此驻足津门。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被迫解体。1979年7月,剧团恢复重建,至1986年被撤销,少数主要演员被安排到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剧团在天津38年,排演剧目近百出,经常演出于天津、北京两地。

简介

天津市越剧团,前身是“上海市联合女子越剧团”,于1950年2月由上海甬江状元楼的梁志卿和天津天华景戏院的高伯海联合参股组建。

发展历史

1951年,剧团改制为合作制性质的姐妹班,团名改为“联合越剧团”,筱少卿任团长,裘爱花任副团长。

1953年6月,首次晋京演出,在实验剧场上演了《梁祝》《秋江》《白蛇传》等剧。郭沫若沈雁冰、田汉、马彦祥、阿英、欧阳予倩、梅兰芳、洪深等文艺界领导出席观看,给予好评。随即受中央文化部委派,以“天津市越剧团”为名(后一直沿用)入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40余天。

1954年1月,剧团以《梁祝》一剧参加天津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主演者裘爱花、筱少卿获表演一等奖,邢湘麟获表演二等奖。3月,剧团在北京实验剧场演出《红楼梦》,筱少卿饰贾宝玉、裘爱花饰林黛玉,连续客满17场,轰动京城。欧阳予倩亲为排演《葬花》一场,焦菊隐为大家讲授表演理论。

1956年1月,剧团被批准为国营。

1958年,上海越剧院调演员陈佩君、编剧弘英、琴师张土相等支援剧团。

1959年春,剧团在北京长安、吉祥戏院演出《孟丽君》,客满75场,周恩来总理到长安戏院观剧,并与演职员合影和作重要讲话。后应梅兰芳之请,该剧到西单剧场作专场演出,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等莅临观看。田汉、安娥观后高度赞扬。为庆祝建国10周年,剧团新排历史剧《文成公主》,经阳翰笙、翦伯赞、马彦祥及中央民委杨静仁、萨空了三次审查后,于1960年1月,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成功。郭沫若、田汉、马寅初、赵朴初等题诗赞美,翦伯赞、马彦祥、马少波、冰心等发表文章。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座谈会,马少波等对该剧作了高度评价。李维汉副总理在民族宫设宴招待全团演职员。接着该剧进怀仁堂为中央领导人作专场演出,又为十世班禅招待演出。班禅观后提出邀请剧团去西藏演出(后因故未去)。不日又参加了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和陈毅、贺龙副总理等参加的联欢舞会。周总理勉励裘爱花“要好好为人民服务”。2月,《文成公主》到上海演出,受到上海文艺界的好评。中国唱片社为全剧灌制唱片出版发行。

1961年,剧团重新改编演出的神话剧《云中落绣鞋》,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越剧艺术片在全国放映,香港艺声唱片公司为该剧录制成盒式磁带发行。同年,剧团设立了少年越剧训练班,经过多年培训,方爱珍、陈茶花、王秀兰、彭丽丽等青年演员成为剧团的新生力量。

1963年6月,剧团应中国文联阿英邀请,赴京参加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纪念活动,演出《红楼梦》,俞平伯观剧后与会研讨。“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被迫解体。

1979年7月,剧团恢复重建,至1986年被撤销,少数主要演员被安排到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剧团在天津38年,排演剧目近百出,经常演出于天津、北京两地,足迹遍及苏、浙、沪、赣、鄂、冀、内蒙、辽、吉等地,在北方有较大影响,郭沫若为剧团作了“南花北移”的题词。剧团编导人员有弘英、张步虹、孙靖一、林建、张文等,舞美设计张子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