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园

更新时间:2024-05-18 10:09

静园,位于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居住于此,更名“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

静园概况

静园,位于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园内建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溥仪搬出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先后作为办公用房和住宅使用,院内、楼内搭建违章建筑600平方米,到整理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2007年7月20日,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景区介绍

静园一楼恢复大餐厅、小餐厅、会议室、会客室、文绣卧室等;二楼恢复祠堂,溥仪和婉容的书房、寝室等。楼内装修非常讲究,主要房间均配置护墙板壁橱博古架、书架等,装饰风格均为依照溥仪研究专家的考证精心挑选,使游客身临其境,真实的体会到上世纪的那段岁月。复原陈列展品依据当初摆设,以清末民初的老家具、饰品为主,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辅助陈列主要收录与溥仪及静园有关的器物,以及相关文字、照片资料等,以展示溥仪在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动全过程。

工作人员根据历史文献、图片资料以及专家考证,加之对现场的深入挖掘,形成了对静园庭院的修复方案。庭院主体采用石钉铺地,周围种植庭院植物,力求清雅素静。在庭院中心复原了水池喷泉,使其成为庭院的中心景观。庭院植物以保留原有植物为主,移植了10余种观赏类的乔木、灌木和花卉。

建筑风格

静园主体建筑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风格。

静园展馆

溥仪展馆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保护、利用静园的历史人文价值,整理公司复原和仿制了部分室内家具及生活用品,并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对上千幅历史图片和120万字的文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完成了“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展览资料的编撰工作,建成了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

溥仪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留下了大量生平照片的人,爱新觉罗溥仪展览馆以“紫禁城的黄昏”、“津门寓公”、“出关以后”为主题,分三部分展出了有关溥仪的百余张珍贵图片。

修复展馆

2005年10月,在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领导下,“风貌整理公司”对静园开展了保护性腾迁整修工作,历时600余天,完成了静园的修缮复原,静园成为第一幢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进行整理的历史风貌建筑。

静园修复展览馆,展览分别从静园与原日租界、历史沿革、建筑整修、今昔对比几方面,诠释了静园的沧桑与风华。

静园在整修过程中,一方面将先进的现代技术和材料应用到老建筑中,对危旧墙体、构件进行加固、修缮;另一方面对建筑原有的房屋布局、建筑构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完整地诠释了“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整理原则。

静园历史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撵出北京后,来到天津张园,5年后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来到同街乾园居住。溥仪随后把乾园改名为静园,取“静以养吾浩然之气”之意。溥仪在静园“静观变化、静待时机”,继续他荒唐的皇帝生涯,蛰伏待机,图谋复辟满清帝国。9.18事变后,溥仪的机会来了,他在静园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密谈之后,于1931年11月10日晚从静园后门悄悄溜出,秘密离开天津,到达东北,并在日本人的协助下,当上了伪满的康德皇帝。静园在末代帝王离开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静之园。

新中国成立后,静园被人民政府接收,先后成为市总工会和天津日报社办公和职工生活用房。曾任天津市各界协商会主席的黄火青、曾任天津市总工会主席、中国驻苏丹大使的谷小波、以及当时在天津市日报社工作的当代著名文学家孙犁,都在这里居住过。

溥仪简介

溥仪(1906—1967),清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姓爱新觉罗,是醇亲王载沣之子。 1908年11月14日,3岁的溥仪被立为皇帝,年号“宣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代行颁布《退位诏书》,不废帝号,仍居宫中。1917年7月1日,溥仪在张勋的奏请下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12天后,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将其驱逐出宫。溥仪于1924年11月被迫退位逐出紫禁城之后,1925年2月先住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张园,1929年又迁居静园。静园 即“静观其变”,“静待时机”之意。九一八事变爆发,溥仪更幻想借助日本势力,妄图实现复辟清王朝的宿愿。时任日本天津驻军特务头目的土肥原贤二大校,于10月3日,夜访静园进行密谈。会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土肥原,要求溥仪“无论如何在16日以前到达满洲”。翌日,中国报纸上登出了溥仪和土肥原会谈的新闻。并且,为了掩护溥仪出走的行动,日本军制造了“天津事件”。 1925年2月,溥仪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前往东北,次年3月,在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了5年。1950年8月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

修复工程

2005年8月,静园被天津市政府确定为特殊保护级别历史风貌建筑。同年10月,天津市唯一特设的负责历史风貌建筑腾迁、整理的国有独资公司——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的要求,开始了对静园保护性腾迁,2006年8月,浩大的修复工程开始了。

2007年7月20日,依据“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静园完成了整体修复,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静园不仅维持了它旧时的风貌特征,还在功能上有所增加。除对楼体屋架进行科学加固处理外,对建筑原有的门窗、玻璃、小配件及地砖等原状构件也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和复原。主楼原议事厅内的壁炉、壁灯都被精心保留下来,具有静园特色的几个拱券都完全采用旧料加工修复,原比利时进口玻璃同样是精心清洗过,以保留原样。同时,根据历史文献、图片资料以及专家考证,在主楼一楼恢复了大餐厅、会议室、会客室;也恢复了二楼溥仪、婉容的起居室、书房、寝室等。室内还依据当初的摆设,以仿造的室内家具、饰品为主复原陈列了部分展品,并辅助陈列了与溥仪有关的器物、相关文字、照片资料等,基本展示了溥仪当时在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动情况。而庭院中心的水池喷泉,西侧平房图书馆及其旁边的湖山叠石、竹林景观,西庭院的鱼型喷泉、藤萝架、游廊,也都还原成静园当初颇具特色的景观。

设备设施

如今的静园可组织承办各类商务会议、文化展览、影视剧拍摄等;向社会各界提供展览场地、展览设备租赁;承接各种展览、会议的总体设计、美术制作;组织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以及相关媒体宣传活动。

参观时间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开馆,星期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开馆时间:9:00-17:30

售票时间:9:00-17:00

票务服务

门票价格 : 全价票20元、半价票10元。

取票地址:中国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天津津城静园售票处

优惠政策

免票政策

·1.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和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凭士兵证军官证、伤残军人证和优抚证件可免票参观;

2.残疾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可免票参观,须成人家属陪同;

3.70周岁(含)以上老人凭《天津市老年优待证》、身份证可免票参观,须成人家属陪同:

4.离休干部凭《老干部离休荣誉证》可免票参观,须成人家属陪同:

5.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可免票参观,须成人家属陪同:

6.对大、中、 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需提前7天凭借学校介绍信预约);

7.随团导游凭本人导游证,可免票参观。

半价政策

1.60周岁(含) -69周岁(含)游客,凭身份证享半价优惠;

2.6周岁( 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实行半价优惠,购票时请出示身份证及学生证;港、澳、台等入境青少年凭《港澳居民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及学生证均可享受半票优惠。

交通信息

乘坐下列交通工具,步行几分钟即可达到

A.962路-万全道

B.851路-鞍山道站

C.8路-甘肃路

D.3、50、600、606、631、632、643、657、673、840、850、865、867、870、906、K50等 鞍山道站

E.地铁-鞍山道站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