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

更新时间:2024-03-18 09:46

天灸,灸法之一。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药物灸、发疱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重视,现在兴起的经皮给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献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另说将朱砂等药物点涂于穴位亦称天灸(《荆楚岁时记》)。

施灸方法

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蒜泥灸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克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2.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布固定,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症。

3.白芥子灸

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克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克,放置于5厘米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4.天南星灸

将天南星适量研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适用于口眼歪斜等病症。

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另外,贴药处避免挤压,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一般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如贴药后,局部灼热难受,可提前除去。贴药后局部起水泡可涂万花油。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并用温水洗澡,忌入冰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