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荽

更新时间:2024-07-29 13:44

天胡荽,学名: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是五加科、天胡荽属草本植物。下级共有3个变种。

植物学史

天胡荽始载于唐代《千金·食治》卷二十六,孙思邈在书中云:“别有一种近水渠中温湿处,冬生,其状类胡荽,亦名鸡肠菜,可以疗痔病,一名天胡荽。明代兰茂所著《滇南本草》中有 “破钱草”的记载,重点叙述了其功效,谓 “ 破钱草, 名千里光,味辛、苦、性温。主治发汗,散诸风头痛、明目、退翁膜、利小便、疗黄疽”,并附图,形态特征与天胡婪相吻合。1789年琉球国吴继志所撰《质问本草 》中记载:“肺风草,石胡荽,生阴湿地,春生苗,夏开花结实,性能祛风 ”,附图及性能功效的记述与天胡荽基本一致。

天胡荽在传统的植物分类学中属于伞形目伞形科天胡荽亚科天胡荽属,但各种研究表明天胡荽亚科具有多源性,而天胡萎属则更接近于五加科。在主要基于分子建立的植物分类系统APGIII(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III)中,天胡荽植物属已经被划为五加科下。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气味。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节上生根。叶片膜质至草质,圆形或肾圆形,长0.5-1.5厘米,宽0.8-2.5厘米,基部心形,两耳有时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阔倒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光滑,背面脉上疏被粗伏毛,有时两面光滑或密被柔毛;叶柄长0.7-9厘米,无毛或顶端有毛;托叶略呈半圆形,薄膜质,全缘或稍有浅裂。

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花序梗纤细,长0.5-3.5厘米,短于叶柄1-3.5倍;小总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5毫米,膜质,有黄色透明腺点,背部有1条不明显的脉;小伞形花序有花5-18,花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花瓣卵形,长约1.2毫米,绿白色,有腺点;花丝与花瓣同长或稍超出,花药卵形;花柱长0.6-1毫米。果实略呈心形,长1-1.4毫米,宽1.2-2毫米,两侧扁压,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幼时表面草黄色,成熟时有紫色斑点。花果期4-9月。

生长环境

天胡荽生于海拔100-3000米之间湿润的草地、田埂、河沟边及林下。较耐寒亦耐高温,在-5℃-35℃可正常生长;喜潮湿、耐水渍,而怕干旱,当土壤含水量低于8.89%时,几乎全部枯死;耐荫蔽,也耐一定的光照,但不耐暴晒;喜沃土而畏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湿润并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中长势良好;耐酸土而怕盐碱,适应的土壤pH范围为4.0-7.5,对盐碱土十分敏感。

分布范围

原生地

亚洲:中国(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台湾、北京、上海、重庆、香港)孟加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印度、日本、朝鲜、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也门

非洲: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刚果、埃塞俄比亚、几内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莫桑比克、卢旺达、坦桑尼亚、苏丹、多哥、乌干达、赞比亚、刚果(金)、津巴布韦

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传入地

欧洲:比利时、意大利

非洲:毛里求斯、法国(留尼汪

南美洲:圭亚那、

北美洲:美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大洋洲:美国(夏威夷州)、萨摩亚

下级变种

物种区别

破铜钱:与原种的区别为叶片较小,3-5深裂几达基部,侧面裂片间有一侧或两侧仅裂达基部1/3处,裂片均呈楔形。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喜生在海拔150-2500米的湿润的路旁、草地、河沟边、湖滩、溪谷及山地。全草入药,治砂淋、黄疸、肝炎、肾炎、肝火头痛、火眼、百日咳等。

繁殖方法

播种

可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采收自然野生或栽培留种的种子,经晒干、扬净后储藏备用。

直接播种:一般于9月初开始播种,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种,可将收藏的种子翻晒1-2天后,置于家用冰箱冷藏室内处理7-10天后播种,以打破种子休眠,利于发芽成苗。播前经翻耕施肥、整地作畦后,在畦面上开57厘米的浅横沟,在沟内用7.5-11.25吨/公顷腐熟人粪尿对水25%浇施后,将750克/公顷左右的种子用细泥或草木灰拌匀后,均匀地撒播于沟内,播后覆以约1厘米厚的肥土,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后即可出苗。

播种育苗:苗床以在排灌管理方便、水源清洁、肥力中上的沙壤土地块为宜,一般于9月初开始播种,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种,可将收藏的种子翻晒1-2天后,置于家用冰箱冷藏室内处理7-10天后播种,以打破种子休眠,利于发芽成苗。播前结合翻耕施22.5-26.25吨/公顷腐熟栏龚肥、11.25-15吨/公顷草木灰作基肥,然后开沟敲碎土块,整成连沟1.5米宽的微弓型苗床,用7.5-8吨/公顷腐熟人粪尿对水25%浇施湿润畦面后,将7.5千克/公顷的种子拌以225-300千克/公顷的细泥均匀撒播于畦面后,用细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盖约1厘米厚。提早播种的在育苗前期可采用遮荫网进行适当遮荫,在育苗期间如遇干旱应灌以2/3的沟水湿润畦面,隔夜后及时排除;逢多雨天气应注意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免积水,造成渍害。一般在育苗期间无需进行施肥,到了起苗移栽前的4-5天,应用7.5吨/公顷的人粪尿对水40-50%浇施起身肥,当苗长到3-5叶、匍匐茎长达10-15厘米时,于前1-2天浇灌湿润畦面后,即可起苗移栽。

根茎

根茎繁殖可通过采集自然野生苗、栽种地分苗和采收留苗方式进行,采苗、分苗栽种除5-6月花果期不利成活、需要倍加管护外,其余生长季节栽种均易成活。采收留苗的,只要在采收时按规定密植要求,每穴(处)留置5-6根长约10厘米的根茎后,加以施肥管理便可;但是在连种2-3年后,要进行1次翻耕或轮作2地块选择天胡荽最为野生物种,适生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但也有喜荫湿、多肥,惧强光、干旱的特性,且因其食药兼用的效用要求具有绿色无公害产品的优良品性。因此,应选择在排灌方便、水源清洁、空气洁净、远离交通要道和有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稻田、缓坡地、微潮沙壤土地块种植为佳。

分株

天胡荽地上匍匐茎枝及埋于土中所形成的水平根茎均能节节生根,并长出地上苗株,无性繁殖能力极强。用分株、草块或将茎枝剪成1~2节一段扦插,成活率均达95%以上。天胡荽分株繁殖可通过采集自然野生苗、栽种地分苗和采收留苗的方式进行。前2种方式均可在生长季挖掘带泥茎蔓,随挖随种;采收留苗方式,在连种2~3年后,需要进行翻耕或轮作。

组培

天胡荽的组织培养可选取当年生的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生根及继代增殖培养、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MS培养基可选用硫酸铵+硝酸铵,有利于天胡荽不定芽增殖。

栽培技术

整地栽种

于播种、移栽前5-7天深翻20-25厘米,结合翻耕施用26.25-30吨/公顷栏粪肥、7.5-11.25吨/公顷草木灰作基肥,翻后敲碎土块,开沟作畦,整成连沟1.5米的微弓型垄畦,在畦面上开沟距20厘米、沟深5-7厘米的浅横沟,直播的在沟内浇施人粪尿后,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并覆土;移栽的在沟内间距10-15厘米栽入根茎苗,栽后随及用10%的稀薄人粪尿或对水50%的沼液浇施定根水,以利发根,促其早发。

田间管理

查苗补缺:当播种出苗后,匍匐茎长到7-10厘米;移栽成活后2-4天,应对出苗和栽后成活情况进行1次检查,发现有缺株死苗的,应先取壮苗予以补缺,对补缺苗最好用稀薄人粪尿浇施定根水,以保成活,促进发棵,达到匀苗齐长的目的。

杂草防除:天胡荽属于地被类铺地生长草本,一旦发生草害,相比其他高杆作物损失更重,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还增加采收和捡拾用工。尤以在播种、移栽初期,由于地面覆盖度低,更有利于杂草生长而形成草害。因此,在播种、移栽初期,茎叶未封垄前,结合施肥,应通过中耕除草与手工拔除相结合的方法除草2-3次,以免草害发生。

中耕施肥:中耕施肥要求在即将封垄前结束,一般在播种出苗后匍匐茎长至10-15厘米、移栽后10天左右,用腐熟澄清人粪尿11.25吨/公顷,或沼液15-18.75吨/公顷,或市售精制有机肥1500-1875千克/公顷进行第1次中耕施肥,过10-15天用同样的施用量进行第2次中耕施肥,封垄后不再进行中耕施肥。每次采收后,对所留根茎用腐熟栏龚肥22.5吨/公顷、草木灰7500千克/公顷开沟条施并培土。若在封垄后采收不及时,土壤肥力不高,养分供应不济,可用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等叶面喷施1-2次。

抗旱防渍:天胡荽虽喜荫湿环境,但也怕浸渍积水为害,如遇地下水位偏高地块,应注意开设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浸溃为害;如逢多雨天气应做好清沟排水,以防积水的不利影响,促进根系下扎;如遇干旱无雨天气,应灌沟水抗早,不能灌水的应浇水护苗,以保健壮生长。

采收管理

天胡荽通常采取根茎拔取或离地面2-3厘米处割除法采收,因其用途不同,采收期不尽一致。作为食用,一般在茎叶封行时开始采食,一直可采收到4月底至5月上旬始花时止。到了盛花期后,由于茎叶组织老化,纤维素含量增多,食用口味随之变差,故一般不再作采收食用。作为药用,一般可在封垄后10-15天至盛花期采收,这样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采收后捡去基部黄叶、杂草,洗净后以供食用或晒干后备作药用或销售。作为种用,于6月中、下旬悬果尊片转为黄褐色、种子呈黄色带有光泽时采收,晒干脱粒、扬净后储藏备用。

病虫防治

天胡荽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并不多,为害也不甚严重,生产上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叶甲类、叶枯病、白粉病等。在注意搞好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合理轮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谨慎用药,将病虫害防治在初始阶段,便可控制其发生为害。叶枯病、白粉病可用代森锌、多菌灵、百菌清、唑酮等对水喷雾防治;叶甲类可在成虫发生期、始盛期选用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灭蝇胺等对水喷杀,在幼虫发生期用马拉硫磷、鱼藤精对水或用茶籽饼、烟茎300-375千克/公顷捣碎后用开水浸泡10-12小时,再对以适量水浇施根际处防治。为保证优良品种,化学农药必须在采收前的20-30天停止使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天胡荽为天胡荽属分布最广的一种。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化痰止咳、祛风等功效,被广泛用于医治黄疸型肝炎、晚期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百日咳、胆尿路结石、泌尿系统感染、伤风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丹毒、目翳、脚癣、带状疱疹、湿疹、衄血、风火赤眼、蛇缠疮等。

园林价值

天胡荽形态美、易于繁殖与管理,是一种优良的园艺植物。作为一种耐阴耐湿性均较强的植物,天胡荽茎匍匐生长,又稍耐践踏,用其作草坪致密性较好,可栽植在阴凉环境下作封闭型草坪或作地被植物。因其叶绿、形似铜钱,还可盆栽用于观赏。

生态价值

天胡荽浸提液对油菜田杂草马齿苋、早熟禾的种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利用其化感作用,对田间耐旱型杂草进行生态防控。此外,天胡荽对重金属镉有较好的吸收作用,具有应用于镉污染区进行生态修复的利用潜力。

食用价值

天胡荽的嫩茎、嫩叶、幼苗或根、花可作野菜食用,其硒、铜等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的蔬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物种危害

天胡荽是华南地区草坪上危害较为严重的杂草之一,既可通过种子繁殖,又可通过葡匐茎蔓延侵害草坪,侵占速度快,手工拔除难度大。2,4-D和2甲4氯对天胡荽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结合百草敌或苯达松使用,防除效果更佳。

同型异名

Chondrocarpus sibthorpioides (Lam.) Sweet in Hort. Brit.: 185 (1826)

Hydrocotyle ranunculoides var. sibthorpioides (Lam.) Spreng. in J.J.Roemer & J.A.Schultes, Syst. Veg., ed. 15[bis]. 6: 349 (18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