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卷

更新时间:2024-07-23 13:12

《天龙卷》是高庸所写一本武侠小说,分上、下册。《天龙卷》简介: 「天心教」图霸武林,广征奇才翻译梵文剑谱,「天龙门」少主江涛周旋于正邪十三奇之间,终将武林秘籍公诸于世,进而揭开自己身世之谜!

作者介绍

高庸本名王泽远,一九三二年生;四川西充人,为将门之后。自幼嗜读杂书,雅好词章,颖悟过人。惟因国共内战之故,仅高中肄业即随海军来台。一九五五年退伍,以经营小说租书店为业;始潜心钻研各家武侠小说,并思自行创作。

一九六○年王氏初以「令狐玄」笔名撰处女作《九玄神功》,崭露头角;乃鼓勇再推出《血影人》、《残剑孤星》、《锈剑瘦马》诸作。因未如理想,曾一度辍笔。一九六二年改笔名「高庸」,重整旗鼓,参加大美出版社武侠征文比赛;卒以《感天录》一书入选佳作,从此乃踏上武侠创作征途,成为职业小说家。截至一九七六年高庸「封剑」转任中华电视台编剧为止,一共写下近二十部武侠作品;其中尤以《天龙卷》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堪称是「武林一绝」!

师法金庸

据高庸自承,其少时最早接触也最着迷的武侠小说还珠楼主代表作《蜀山剑侠传》;由是眼界大开,目无余「侠」!直到成年后偶阅金庸射雕英雄传》,为之倾倒,乃决心踵武前贤,投身武侠创作行列。吾人由「高庸」笔名寓意观之,当可思过半矣。

在台湾武侠作家中,高庸出道甚早,约与古龙慕容美上官鼎同时;而略迟于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三剑客」。论名气,高庸自不如彼等享誉之着;论文笔,则简洁洗炼,张弛不定,彷佛金庸!其小说声口之佳、亦庄亦谐之妙,竟可与慕容美颉颃争胜,殆为他人所不及。

但奇怪的是,高庸笔耕半生却未能走红,也是事实。这或与个人际遇有关;或因精品不多,难成一大家数,以致未获社会广泛注意及公正评价。然持平而论,其代表作《天龙卷》之文情跌宕、构思奇绝,在在出人意表;实可跻身于武侠名著之林,传诸久远。笔者因愿为文推荐此书,与海内外知音共同赏析、探讨。

小说鉴赏

《天龙卷》原系高庸于一九六六年应新加坡《南洋商报》之邀所撰武侠长篇连载小说,正接手刊登于金庸天龙八部》之后。由于高庸笔路与金庸相近,该报恐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乃情商作者易以「林非」笔名发表。刊出后,果然佳评如潮;香港《武侠世界》且改书名为《空门三绝》予以转载。其实《天龙卷》原名甚当,而《空门三绝》名不副实,仅只是噱头而已。

按《天龙卷》故事曲折离奇,大致分为明、暗两线交叉进行:

·明线主要是叙述少侠江涛初入江湖,因偶然机会应聘前往天心教总坛译书,而与教主爱徒燕玲产生恋情。后由「千面神丐」朱烈口中得知,天心教乃一邪恶组织,图霸武林;而所译梵文剑谱「擎天七式」,正是当年「神剑双英」威震天下之武林绝学。如译出剑谱,则天心教将无人能制。于是一面设法拖延译书进度,一面伺机脱身。旋得「碧目仙翁」颜光甫相救,花言巧语骗取「擎天七式」译本,欲恃以为恶。江涛追悔不及,遂决意将此秘籍公诸于世,永息江湖纷争。

江涛金陵吟风斋刻版印书壮举,感动隐迹风尘已久的老侠白吟风;乃慨赠「天龙门」掌门玉符,托付重任。嗣后白吟风误中妖女雪姑毒计而死,江涛即护送其遗骸往梵净山天龙石府,接掌门户。旋又为取水火双剑,迭经险难,死里逃生;江涛始明白自己原是「神剑双英」后人,幼遭家变,从小系由义父母抚养长大;而其生父穆宇凡则已被天心教囚禁地牢多年,于是乃率群雄大破天心教,救出老父,重返故园。

·暗线所安排的故事背景及若干伏笔,十分繁复,但均有脉络可寻;每当明线进展至关键时刻,它即发挥穿针引线、拨云见日或烘云托月的作用,往往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对于故事主线铺陈的种种悬疑、吊诡情节,它也能适切解开谜团,自圆其说。例如书主江涛背上刀疤之谜、乃师韩文湘画图藏秘、天心教主之子梅剑虹有父无母、「武林十三奇」中正派高人皆有难言之隐、妖女雪姑冒充「飘香剑」聂云英以假乱真,以及「空门三绝」与天心教「老菩萨」的关系、恩怨等等,皆不明写,而用暗笔曲曲透出其中消息。特别是「神剑双英」当年缘何与天心教结怨且祸延妻孥之书眼,却要等到最后再世为人的穆宇凡(即江涛生父)亲口说出,始真相大白。

章节情节

论一部长篇小说之优劣,自当人物与故事并重,不可偏废。《天龙卷》共有九大关目,都写得神完气足,精采纷呈,令人目不暇给;主要是人物写得好,对话写得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这便永立于不败之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

本书故事九大关目环环相扣,穿插人物众多,个个表现出色。依出场序如次:

(一)江涛初上「天湖」译书——有古云飞「插花」、黎元申盘诘、金永坚守关、与燕玲之恋及「千面神丐」朱烈保驾脱逃失败等情。(原书第四~十七章)

(二)颜光甫设局夺剑谱——有「关洛四寇」乔装四大剑派掌门人,尔虞我诈,自相残杀;及「黑白双妖」黑吃黑、江涛痛失剑谱译本等情。

(三)「擎天七式」公诸于世——有江涛印书、白吟风慨谈「天龙门」之秘并授予掌门玉符等情。(原书第二十六~二十八章)

(四)白吟风与聂云英情天铸恨——有妖女雪姑冒充聂云英,骗取《天龙卷》,毒杀白吟风及聂云英殉情、八剑婢殉主等情。(原书第四十一~四十五章)

(五)红石堡透露「神剑双英」惨事——有红石堡总管罗福追忆当年堡主罗玉麟与穆宇凡(即双英)为一无头信反目而自戕经过,以及天心教主梅娘、梅剑虹母子来堡「认祖归宗」(暗笔交代)等情。(原书第四十九~五十一章)

(六)怀玉山寒潭争神剑——有黄大牛「扮猪吃老虎」智赚颜光甫,及「血魔」岑泰等群邪夺宝、江涛得剑等情。(原书第六十~六十六章)

(七)「空门三绝」恩怨秘辛——有一瓢大师述往,谈四十年前「空门三绝」枯僧伽门、浮云子与虎牙师太为争水火双剑而失和内哄,并揭露虎牙师太图霸天下之野心等情。(原书第六十九~七十章)

(八)「箱中江流儿」身世之谜——有江涛义母墓底吐真言,谈当年在江边拾获婴儿并取名「江涛」经过;以及江涛、燕玲保护老安人杀出天心教重围等情。(原书第七十二~七十五章)

(九)群侠大破天心教——有群侠定计闯关、一瓢大师以身啖魔、虎牙师太幡然悟道、天心教瓦解冰消等情。(原书第九十六~九十九章)

以上九大关目分别用「穿针引线」、「推窗望月」或「鸾胶续弦」等精妙手法捏合而成;除了第七项略有不洽外(详后),其它则步步为营,宛如「连环套」结构;而书主江涛则贯穿全书,尝遍酸、甜、苦、辣滋味!或悲或喜,不一而足。

小说人物

就小说人物所扮演的角色来看,除江涛是「主中之主」外,举凡燕玲、朱烈、颜光甫、白吟风等均为「主中之宾」;而梅剑虹、黎元申、金永坚、何四姑、雪姑、丑姑、黑白双妖、天南三鬼、董千里、黄大牛、罗小梅以及一瓢大师、虎牙师太等,则系「宾中之主」。但无论彼等是宾是主,皆可圈可点;殆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概,极为生动传神。今择要评介如下:

·江涛是「神剑双英」中大侠穆宇凡之子,幼负奇冤,却毫不知情。少时从师韩文湘(为「武林十三奇」高人之一),学习梵文及内功、指法;但因师父未及传授轻功便匆匆离去,是故江涛只好「藏拙」——在前半部书中很少施展武功,人多视其为书呆子。实则他一身兼具智、仁、勇「三达德」,是个不世出的少年英雄。

作者写江涛之智,如游天湖时故意落水探「迷宫」(第十二章),在地牢中与其父用梵语交谈而不虞窃听(第二十章),均可谓妙手偶得。至于误中颜光甫奸计,录出剑谱,则系彼以武林公义相激,「君子可欺之以方」罢了。写江涛之仁之勇,尤可见其冒险犯难,于断桥上拼死救出梅剑虹、罗小梅一折(第八十五章)。当时「碧目仙翁」颜光甫因夺神剑事败,愤而斩断索桥,欲置众人于死地。江涛情急智生,闪电般抢上前去;两手各抓住断桥一端,喝令梅剑虹抱着罗小梅速退,且说:「你一刻不离索桥,我就一刻不能松手;难道你要逼我跳下这百丈悬崖?」其智其仁其勇,当真是义烈感人!

书中最出人意表者,是写江涛因身为「活剑谱」(怀璧其罪也),屡遭各路人马当作猎物追捕;乃用所得不义之财行大义之事——将「擎天七式」剑谱译本刻版印书,公诸于世;以免恶人恃此为所欲为,荼毒武林。作者这一奇招曼妙无方,不但造就了一个新的武侠典型,更在创作思想上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新境界(详后),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燕玲是个痴情少女,慧黠可人,又叫「小燕儿」,系天心教主唯一爱徒。初出场时,作者写她用胡乱杜撰的大宛种猫名来「考」自称精通西域各国语文的奸细古云飞,即令人绝倒!嗣后,小燕儿对江涛产生情愫,一再曲意维护,多方周全(第十、十四、十八章);其如诗情怀,醉人若酒。燕玲在书中最动人的表现,是逃婚下山,找到江涛义母家,陪老安人在墓底秘室中住了一年,代江涛克尽子职(第七十二章)。其痴情程度,端的世间少有!比金庸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尤胜三分!

·朱烈外号「千面神丐」,易容术天下无双。在本书所谓「武林十三奇」中,此老人如其名,嫉恶如仇,表现极为出色。作者写他假扮江涛老管家混进天湖,在外人面前竟忘了自己身份,还一口一个「老要饭的」如何如何(第十四章);真是曲中筋节,勾勒入微,妙不可言。另如假扮江涛去盗剑谱,却阴错阳差,换回燕玲一笺情诗;又如假扮天心教护卫统领黎元申,装模作样闯三关,却功败垂成,情急拼命(第十五章);再如假扮生意人,捉弄天南二鬼,竟搞得鸡飞狗跳、鬼哭神号等等(第四十六章);无不写出老叫化诙谐而又刚烈的性格,实可爱可敬之至。

·颜光甫外号「碧目仙翁」,是「武林十三奇」中手段最毒、心术最坏者。作者写他为骗取江涛所译剑谱,不惜牺牲五名弟子性命,竟谈笑自若,面不改色(第二十二章);又教关洛四寇假扮四大剑派掌门人,共同以武林祸福相激将。其义正辞严,使江涛不得不慨然将所记「擎天七式」剑谱译录下来;但剑谱一到手,颜某即欲借刀杀人,以除后患(第二十三章)。钜寇深谋,竟一至于此!但妙的是,这老奸精明一世,却为寒潭捞宝事而跌翻在「大智若愚」的黄大牛手中(第六十六章)。阅此,人人称快!值得为作者之「回马枪」浮一大白。

书中次要角色另如:写金永坚死守关口,认牌不认人;写黎元申城府深沉,欲擒故纵;写何四姑巧言如簧,挑拨离间;写雪姑美艳绝伦,心如蛇蝎;写丑姑自惭形秽,情意真挚;写董千里面冷心热,脾气古怪等等,几乎无一闲笔,各极其致。作者刻划人物之功力非凡,由此可见一斑。

小说评论

打破争夺武林秘籍窠臼

笔者以宏观的角度来看,本书最大的成就还不在于其「连环套」般的悬疑故事结构,以及状声状色地描写小说人物;而是作者独排众议,打破从一九五○年代后期以来港、台武侠小说界竞相以「争夺武林秘籍」为能事的格局、窠臼——将江湖人物梦寐以求、视若瑰宝的「擎天七式」剑谱(而且还是翻译本!)大印特印,免费赠阅;公诸天下,以广流传!这种勇气、这种见识、这种创意、这种反思皆发人所未发,洵可谓「推倒一世之豪杰」!令人不得不击节称赏,拍案叫绝!

或问:公开武林秘籍之举乃小说家言,何以值得「南天一叶」如此重视?

庄子.大宗师篇》有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此处所谓「藏天下于天下」,正同于「天下为公」之理。今以武林秘籍譬之,则天下高手无不宝爱,皆欲据为己有;然不论其东躲西藏、左习右练,总怕被人偷走偷学。于焉你争我夺,大事不妙矣。若将秘籍公开,人人均可凭聪明才智自修参悟;则「公有物」永为天下所共享,又那里会产生独霸江湖、称尊宇内的「武阀」呢!

——高庸《天龙卷》讽世意义及创新精神之可贵,其故在此。

退一步说,也许当作者杜撰这一大关目时,并没有想到这么多、这么远;他的着眼点是教江涛用「釜底抽薪」之计,以防少数野心家仗此绝世剑法荼毒武林(第二十七章)。但这并无碍于以上论证之成立;错非作者慧思妙悟,下笔如有神助,焉能自我作古,破旧立新!

传功不立派合老子之道

抑有进者,书主江涛因「大公无私」壮举而获「天龙门」掌门人白吟风激赏,慨然传以掌门之位。孰料这「天龙门」的门规十分奇特,竟是「传功不立派」!即仅以武功传世,并无一名弟子;而所谓掌门人,其实只是一位「精神上的领袖」(第二十八章),与少林、武当等名山大派动辄千百名弟子的声势大相径庭。

书中曾藉白吟风之口说:「天龙门传人一向但问资质心性,从不拘泥形式。只要是资质绝佳,心性善良的人,都能获授天龙门武功;同样地,任何门派弟子也都可以接掌天龙门户……」(第二十八章)是故,名震武林的「十三奇」中人,竟有多位是源自天龙门武学;然天龙门却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知。凡此种种,乍看似有悖常理,实则正暗合老子之道;如「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等。其精微处非片言可解。

但此犹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据称天龙门武学尽萃于《天龙卷》一书,而闹得天下皆知的「擎天七式」正是《天龙卷》中剑学一门精华(第四十三章)。此一回龙笔,极尽神头鬼脸不测之妙!然深思细味,颇合情理。

盖「天龙」一词出自佛经,特指诸天、龙神之属;亦为「天龙八部众」简称,均系世尊侍从。是则《天龙卷》在理论上应由古印度传入中土,殆无疑义。书中虽未明确指出《天龙卷》之来历;但由「擎天七式」剑谱系为梵文写就,以及江涛之师韩文湘(亦获传天龙门指功之学)精通梵文等情来看,则《天龙卷》无疑是一部梵文武学经典——与少林派秘传《达摩易筋经》类似,博大精深,难懂难学。此所以白吟风临终之际,不以天心教雪姑骗夺奇书为意;反而对江涛淡淡一笑,说道:「其中原因,将来你自会明白。到那时候,武林已是另一番面目了。」(第四十三章)

作者在此故弄玄虚,不予点破,也不让《天龙卷》抛头露面,正是他的「高而不庸」处!因为这样「恍兮忽兮」落笔,方可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掩卷思之,回味无穷!

老菩萨问题以及其它

作者高庸早年辍学,仅读到高二即投笔从戎,嗣后一直没有机会接受完整教育;但博采众长,自学成材!笔走龙蛇,忽张忽弛;文情跌宕,才气纵横,均非时下台湾一般所谓「名家」可比。特别是《天龙卷》破除陈陈相因的「武林陋习」,出奇制胜!即置之于四海共钦的「武侠泰斗」金庸小说之列,亦无愧色,可概其余。

高庸之博采众长,就《天龙卷》一书所见,约略有以下数端:

一、借镜于历史掌故者——如写天心教护法金永坚(乃高丽蛮子也)把守「天湖」头关之铁面无私、认牌不认人,即大有汉文帝时周亚夫主「细柳营」军令森严之概。

二、借镜于传统戏曲小说者——如写江涛、朱烈进出天湖之「盘关」、「出关」情事,即散见于明、清小说及《四郎探母》等剧;然其欲擒故纵,变化莫测,则非他人所及。

三、借镜于当代武侠名著者——如借用诸葛青云早期名著《紫电青霜》中「武林十三奇」之称,更新人物为「儒、释、道、闺、丐、神、仙、(双)妖、魔、(三)鬼」;而每人出场时口吟两句「七绝」以表身份,则系采自司马翎早期名著《鹤高飞》中四堡五寨高人「故习」。至于所谓「血魔」、「血影神功」云云,当脱胎于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血神子」无疑。

此外,金庸小说素喜「掉书袋」以炫其学;高庸邯郸学步,却难免失着。如写江涛与古云飞争辩中国何时与西域、天竺交往一折(第三章),即引经据典,大背史书,当为败笔。但金庸小说人物个个均擅「学舌」,高庸则无此弊;是其有犯亦有避也。

当然,古今中外任何文学作品皆多少有其缺点;《天龙卷》在武侠小说中虽可称得上是故事结构绵密、布局玄奇奥妙,亦非无懈可击。最令人迷惑的是:天心教「老菩萨」与「空门三绝」、「神剑双英」之间的历史恩怨问题。

按本书开卷不久即出现天心教「老菩萨」之称而不名。作者一路写来,皆守口如瓶,保密到家!教人但知天心教有个类似西太后(老佛爷也)「垂帘听政」式的的太上教主在发号施令,却不曾出场亮相;一直等到全书接近尾声,方由一瓢大师道出「空门三绝」四十年前之恩怨,而首次出现「北天山心源庵主虎牙师太」之名(第六十九章)。然作者亦未说破此人即是天心教「老菩萨」,却要俟最后正邪大对决时始令其公开露面。其「蓄势」笔法精妙非常,原极可玩味;但一「玩」之下,问题来了:

既然虎牙师太在四十年前即将另外「三绝」害得一死一残,当时便可独霸武林;何以要苦等四十年后方大展鸿图?此其一不可解。既然虎牙师太早已武功绝世,何以还要追逼后辈「神剑双英」所持「擎天七式」剑谱?此其二不可解。既然「神剑双英」在十七年前因故被其构陷而罗门留下梅剑虹(为罗玉麟与天心教主梅娘所生)这个遗腹子,何以十七年后才心血来潮,大搜天下,找寻背有刀疤的「仇人之子」?此其三不可解。另如「空门三绝」中的浮云子是「玄」而非「空」(空门乃泛指佛教僧尼),以及韩文湘「信中秘画」之打哑谜等,犹为余事了。

最后,笔者要特别指出:「天心」二字原系「天帝之心」简称,引申为「仁爱」之义(见《汉书·董仲舒传》)。唯《天龙卷》以「天心」立教,而尽行不仁不义之事,却正是作者刻意反讽现实之一大妙着!古今所谓「欺世盗名」者,概属此类,看官不可不知。而今有一武侠小说家以「刀笔」暗加讽刺、挞伐,竟不着痕迹,当是快事!此所以《天龙卷》洵为传世之作,而高庸亦可不负此生矣。

作者:叶洪生「藏天下于天下——论高庸《天龙卷》之讽世意义」

——一九九二年冬写于「南天一叶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