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4 03:43
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位于南京堂子街108号,太平天国壁画发现于1952年,经史学专家考证,壁画尚存18幅。
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位于南京堂子街108号,最初是东王杨秀清麾下一名官员的衙署。1856年9月4日夜,南京城里充斥着喧嚣与沸腾。由于对杨秀清的不满到达顶点,洪秀全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史称“天京事变”。不仅杨秀清满门遇害,他的部属也以“东党”的罪名遭到肃清。堂子街108号的主人也未能幸免。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节点,此后逐渐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滥封2000多个王”只是其中一个表现,堂子街108号就成为其中一个“小王”的王府。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铁宝介绍说,太平天国建政南京后,壁画成为各级王府衙馆装饰的主要艺术手段,门扇墙壁,无一不画。但运动失败后,壁画遭到清政府毁灭性的破坏,绝大部分早已荡然无存。
1952年1月,文物部门在堂子街108号的两幢古建筑内,发现了10多幅色泽鲜艳、墨迹清晰的壁画,轰动学界。经太平天国史泰斗罗尔纲先生考证,这些壁画,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绘制的,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组太平天国壁画。
早在1956年,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就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除了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2013年春节期间试开放,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始终没有正式对外开放。
文物部门介绍,长期以来,由于环境条件、保护技术等多重原因,历经150余年的壁画病害日甚,难以满足日常展陈的条件,同时又由于拆迁问题,项目处于做做停停的状态。此次开馆之前,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邀请专家对壁画进行了科学修复,具体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实施,完成了修复保护工作,壁画终于为亮相做好了万全准备。
对于太平天国壁画的保护,扬子晚报是最早呼吁的媒体。早在1986年8月24日,刚刚创刊不到1年的《扬子晚报》,就在头版头条刊发了由记者刘守华(现为新华日报总编辑)采写、孙小伟摄影的新闻《太平天国的珍贵文物——三幅壁画面临毁坏危险》,呼请南京有关方面妥善保护。
2016年5月16日,位于南京堂子街的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开馆。
此次展出的太平天国壁画文物共有24幅原件,包括18幅堂子街壁画以及6幅此前在竺桥发现的壁画。来此参观,首推一幅《防江望楼》图。画作中,一座五层望楼高耸于江河交叉处,朱栏重围、旌旗招展,江面帆船点点、畅行无阻,江边兵船竖桅、俨如苇丛,远处山峦连绵、若隐若现。整个画面有动有静,远近结合。该图饱墨勾勒、色彩厚重、布局恰当、气势磅礴。
望楼是防御建筑,平时用于瞭望,侦察敌情,战时则用于指挥出击或鸣金收兵。望楼五层高,备四色旗、灯。如遇敌情,白天举旗、夜晚掌灯为号,远近军民根据信号判断方位,目标准确,出击迅速,往往取胜。这幅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天京军民时刻以战斗姿态保卫首都安全的真实情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称之为“太平天国壁画中一幅优秀的写实主义佳作”。据考证,画作中的“望楼”,就位于今天南京仪凤门外至上元门江边。
展厅通过多媒体介绍了防江望楼经历的一次战斗:有一次清军船队假扮运粮商船,准备在南京下关江边登陆袭击。但望楼上的太平天国士兵已经察觉出异样,通过“旗语”,暗自调集城中军队,布下埋伏,待清军船队接近后,发动突袭,将敌人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