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8 20:50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是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于1949年成立,并于1965年扩大参与国范围,包括中国、日本、 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都参与其中,中国在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主要职能是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发布海啸警报。
美国是除日本之外遭受海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阿拉斯加州1946年发生地震和海啸,导致132人死亡。此后,美国迅速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直到2005年,美国有两个海啸预警中心:一个是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另一个就是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1949年成立。所有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成员,都是通过全球通讯网(GTS)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相连,通过卫星24小时不间断传输。
根据可查的历史资料,中国在公元前47年到2002年期间共发生29次海啸。1781年发生在台湾地区的海啸导致4万人死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尽管中国的大陆架、岛屿等地质构造有些特殊,因而受外洋的海啸影响较小,但国际上仍将中国划为海啸危险区之一。有专家认为,中国东部有三个主要地震海啸冲击危险区,即京津唐、苏北、南黄海地区和台湾地区。中国在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海啸预警系统。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收集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发布海啸警报。如果地震发生在太平洋盆地内或附近,并且强度在6.5级(含)以上但在7.5级(含)以下(阿留申群岛为7级),则向预警系统有关各方发出海啸信息公告。如果地震强度超过7.5级(阿留申群岛为7级以上) ,则发出海啸预警/监视公告,警告有关各方注意发生海啸的可能性。
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这是2005年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这个大名鼎鼎的预警中心却只是一幢小平房,像一辆“拖挂房车”,平常也只有两个人值班,办公室像普通美国人旅游用的“拖挂房车”,就是普通美国人外出休闲旅游的活动房屋嘛,那种“房车”随时都能用车拖走的,怎么看也不像是“全球公认、水平最高的海啸灾害研究机构”。
进入那个“拖挂房车”时,看到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值班:一名地球物理学家和一名海洋学家。在唯一一个狭小的会议室内,只有几张简单的折叠椅。办公桌上有点乱,到处贴着黄色的便签条。除此之外,只有摆放得密密麻麻的有关地震海啸的资料书、墙上挂着的大幅地图、桌面的海潮分析图,才显得这里像是一个与地震、海啸、海洋有关的地方。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每年只有100万美元的预算,包括了所有的支出:工资、补贴、项目研究、设备更新、软件开发等等,却要24小时为26个国家乃至全球服务。
对此,太平洋灾害中心主任布伊卡感叹道,也许是大海啸发生的几率“太少了”,人们没有意识到海啸的危害性,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即便在美国这样深受太平洋海啸威胁的地方,应对海啸的资金投入和关注程度还是远远不够。夏威夷群岛虽然没有发生过大海啸,但却深处海啸威胁地带。夏威夷大岛希罗市市长哈里·金无奈地对记者说:“我怎样才能说服美国政府,为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拨更多的资金呢?”
由于数据不足,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只是对印度洋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建议,却无法对印度洋地区的地震海啸作准确预报。而一旦他们有所建议,电话那端的印度洋国家可能没人接听。此外,由于语言障碍,对方有时根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等对方对海啸(tsunami)这个词回过神来,已过去了好几分钟。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该中心监测到了之前发生的地震,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应急通信网络和预警网络,他们与印度洋各国迟迟无法联系上。
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每人都配备了两个传呼机,以便在其中一个不工作的时候,另一个还能发挥作用。一旦办公室内的仪器设备收到地震的信息,就会立刻向他们的传呼机发出信息。该中心仍一直坚持开展对当地公众的教育活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都会进行海啸应急演习。这里的科学家每天也在努力对过去发生的地震海啸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制作各种研究模型,加深了解地震与海啸的关系。他说:“也许海啸只是百年一次,或者根本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你只有2到3分钟的时间反应,所以必须保证所有的东西都随时做好准备。”
到2005年时,地球物理学家塞萨罗在这个“拖挂房车”工作12年了,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科学家:戴大大的眼镜、穿一件红色
短袖花衬衣,一说起海啸、数据分析等问题就特别来劲。他平常值班的时候,白天必须要完全“泡在”办公室,两个人轮流吃饭。而到了晚上,他们也不能回家,而是住在办公室附近的一个小平房内,以便当呼机响起时,他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办公室。塞萨罗说,他从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办公室,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我头一件事要知道的,就是警报拉响了多久、距离上次地震多长时间、地震的位置和频率,然后再判断它是否足以引起一场海啸。如果可能,我还要尽可能预测海啸可能最远到达哪里、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可能波及到哪些地方。”他说,这个过程可能只有10分钟。
塞萨罗说,一旦作出“某个地震可能引起海啸”的判断,他们就要马上向世界各地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布警报。“ 那就是我的发布工具。”此外,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多年来编写了不下100套软件,但这些软件是没有专利的,免费向参与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预警信息。
据了解,在1948年到1986年间,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出的警报,20次中有15次是错误的。此外,为了提高海啸预警的精度和速度,日本和美国在其周边海域部署了20个能实时监测海浪高度的浮标,但这个系统至2005年未经“实战 ”考验。夏威夷当地政府曾专门作过统计,每一次海啸预警后的人员大撤离要损失3000-4000万美元。
根据历史上的地震海啸资料分析,震级在6.5级或以上大地震才会使海底地形发生巨大异常形变。但海底地震频率比地震引起海啸的频率高得多。据中国地震局相关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
首次测试
2006年4月27日,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将于5月16日开始为期两天的首次全面测试。本次测试由一个国际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预警2010年海啸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2010年2月27日向所有太平洋沿岸国家发布海啸预警,称由南美洲国家智利里氏8.8级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将在未来24小时之内袭击多个亚洲沿海国家、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海平面仪表指数显示,一场海啸已被引发,可能造成广泛的损害”。因此,“当局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应对这种威胁”。该预警中心表示,一次地震后的首轮余波并非一定是力量最大的,而由于当地地形学的显着差异,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海浪高度很难准确预测。而在过去,跨太平洋的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很难对亚洲造成致命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