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9:39
太白楼,原名谪仙楼,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唐贤街1号,地处翠螺山南麓,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始建谪仙楼于此。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当涂知县滕宗谅重修谪仙楼。
明正统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重建谪仙楼。
明万历九年(1581年),御史张一鲲巡按江南,命太平知府林一材主计,当涂县令杨维诚主持鸠工庀材,重修谪仙楼。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谪仙楼不幸焚于大火。
清康熙元年(1661年),知府胡季瀛重建,谪仙楼改名为太白楼,又称“唐李公青莲祠”。
清咸丰四年(1854年),清军前提督邓绍良焚毁太白楼。
清光绪三年(1877年),兵部尚书彭玉麟捐资重建太白楼。
1958年,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对太白楼和李白祠进行维修。
1959年,马鞍山李白纪念馆成立,设于太白楼。
1978年,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城建局对太白楼和李白祠进行大规模重修。
2008年,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对太白楼进行维修。
太白楼为三重飞檐木结构古建筑,总体建筑高18米,占地面积578平方米,为三层两进,楼后为李白祠,两侧各有厢房庭院;主楼设有李白纪念馆陈列室,一层为“思咏厅”,二层为李白纪念堂,三层为“风月楼”。楼内置李白坐像一尊。
太白楼整个建筑近似一座道观,飞檐重阁,歇山屋面,斗拱画梁,挺拔壮丽。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歇山屋顶,筒瓦滴水,鳖鱼走兽,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尤其是祠堂正厅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飘逸,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
太白楼以大型锻锕介绍了李白采石“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浪漫传说和生平游踪,以两尊李白楠木雕像演绎了诗人中年与晚年时期的精神风貌,通过文物的展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文化的内涵深厚。
主词条: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鸿章在天津行馆为采石太白楼撰书楹联一幅。联语云:“凭眺俯江流,想当年采石矶边,醉月谪仙,望古独携怀谢句;登览余我辈,问此地天津桥畔,谈瀛海客,何人解草吓蛮书。”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蒋介石登临太白楼,并撰楹联一幅:“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狂放,动地惊天。”
唐·白居易《谪仙楼》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明·吴承恩《太白楼》
青莲居士登临地,有客来游兴不孤。山水每缘人得胜,贤豪多共酒为徒。
云飞醉墨留朱拱,花拥宫袍想玉壶。独倚阑干倾一斗,知君应复识狂夫。
清·安致远《水调歌头·泛采石饮谪仙楼》
万树苍葱处,幻出谪仙楼。倏忽凄风骤雨,陡作满江秋。一片风帆残照,数阙渔歌初歇,两岸苇修修。江南风景好,唤起隔江愁。
瘦驴背,残鱼脍,敞貂裘。何如宫袍美酒,潇洒少年游。水畔蛾眉如月,好对龙吟鼍怒,烂醉木兰舟。古今多少事,尽付与东流。
郭沫若《采石矶太白楼漫题》
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举杯犹在手。
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斗,成诗三万首!
2013年3月5日,太白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楼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唐贤街1号。
08:30—17:00
雨山区内乘坐4路公交,可直达太白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