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21:06
沔阳(今仙桃)太白湖位于今湖北省仙桃市东南部,与长江相连。沧海桑田,随着人类的活动及地下水位的下降,古太白湖仅剩沙湖镇和仙桃市五湖渔场部分水面。
太白湖大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不详,但我国著名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沔水》中记载:“沔水又东迳沌水口,水南通县(沔阳)之太白湖,湖水东南通江,又谓之沌口。”又有《水经注·江水》记载:“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太白湖。”
明代朱衣撰《嘉靖汉阳府志》记载:“太白湖在县治西一百里,九真山南。”“其水西接沔阳,广袤二百余里。春夏与新滩、马影、蒲潭、沌口等湖合而为一,秋冬水落,各湖始分。”东西长度叫广,南北长度叫袤,可见当时的太白湖面积之广阔。
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沔阳地理记载,太白湖,(沔阳)州东北二百里,接汉阳府界。一名九真湖,一名土湖。潜水自西北来注之,沱自南来注之,其上游西湖、李老、泗港、沙湖及直步、黄蓬、阳明诸水悉汇焉,周二百余里,为沔境之巨浸。达沌口入江。《水经注》沌水通沔阳太白湖,是也。《水利考》:环沔皆湖也。大者凡数百里,小者亦不啻数十里,长波巨浸,诚浩渺之区矣!然其北多属景陵,而李老为大;其西多属监利,而西湖为大;其南则黄蓬为大,其东则太白为大。诸湖皆逶迤入太白湖,故沔,众水之汇也,太白,又沔水之汇也。沔之水,潴于太白,泄于沌口,地势使然也。不然,沔其鱼矣乎。
从“湖水东南通江”、“江水左得湖口”的文字上理解,古代太白湖入江处地貌,绝非是一条河道,而是连接新滩、马影、蒲潭诸湖,延袤数十里的一片辽阔水域。所以古人称太白湖:“盖七泽之最,与洞庭彭蠡相伯仲。”又有诗:“汉沔疑无界,洞庭拟有邻。”其用现代文字描述大意是说:“沔水流域有一个湖泊,湖光美丽,范围广阔,可以与洞庭湖相媲美,汉水同沔水如同没有界限,洞庭湖如同太白湖的邻居,同样吸引着古代的文人骚客,一睹太白湖之美景。”史书记载,大约230年后,正值盛唐,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天宝年间出现了一位大诗人,他就是诗仙李白,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李白一生不屈于富贵,借游历祖国各处风景名胜以抒怀自己的苦闷心情。
李白得知在沔阳一带即今天仙桃市地区,有同洞庭湖相媲美的太白湖,而李白字太白,便对太白湖产生向往,并为之而自豪,认为百年之前有湖名曰“太白”百年之后而有我字号“太白”岂非缘分,但遗憾的是李白一心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让唐王朝由胜而衰,而其后李白由于受到永王李麟的牵连而被迫放逐。此时的李白年岁已大,当他来到一直向往的“太白湖”时却发现,太白湖早已干涸只剩下沙湖一带的水域(即今天沙湖湿地),其名字也早已经不叫太白湖了。可想而知,一生都怀有抱负的大诗人却生不逢时,又遭到庙堂排挤,这时来到早于自己几百年便同自己一个名字的“太白湖”时却发现已成历史,其失望之情和遗憾之意油然而生“莫非太白湖同李白一样空有一腔抱负却生不逢时?”,李白写下《沙湖游》正是基于此情此景“钱塘月,洞庭烟,沙湖水色竟如天。哦,是明瞭,哦,是心酸!缺少高楼台阁,未见墨客留连。”(后镌刻于魁星阁第一层正中石壁)于是古太白湖成为了李白的一个遗憾。
李白百年后,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原本湖光秀色的沙湖也渐渐消失,成为了一片湿地,只剩下沔阳地区的东南一隅地势最低处留下了几片小型的湖泊,同南北朝时期的“古太白湖”同洞庭湖相望的光辉历史早已不复存在,而仅剩的一片水域便是今天的五湖。虽然没有古太白湖那样壮阔,但太白遗风犹在,春天观湖,夏日观“海”,今天的五湖,“古太白湖的最后一滴水”位于仙桃市东南角,是沙湖镇水乡园林生态湿地的精华部分,像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美丽妖娆,仪态万方,被称之为仙桃东南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