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贝母

更新时间:2024-04-10 14:10

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是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株可达40厘米。叶通常对生,有时中部轮生或散生的,条形至条状披针形,花单朵,绿黄色,无方格斑,苞片先端有时稍弯曲,但决不卷曲;花被片外三片狭倒卵状矩圆形,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蒴果棱上有狭翅。5-6月开花,6-7月结果。

形态特征

植株长30-4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1.5厘米。叶通常对生,有时中部兼有3-4枚轮生或散生的,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3-7(-12)毫米,先端通常不卷曲,有时稍弯曲。

花单朵,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稍弯曲,但决不卷曲;花被片长3-4厘米,外三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毫米,先端浑圆;内三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毫米,基部宽3-5毫米,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毫米。蒴果长1.8-2.5厘米,棱上只有宽0.5-2毫米的狭翅。花期5-6月,果期6-7月。

近种区别

该种很接近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 D. Don),主要区别点为该种内花被片匙形,最宽的地方在上部约4/5-5/6处,宽12-17毫米,近基部宽3-5毫米。川贝母则最宽在中部或上部2/3处,上部比下部宽度相差不超过一倍);在先端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400-315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生长适宜温度为10.7-17.2℃,相对湿度为60.4-74.6%,年均日照时间为1528-2519小时,年降水量为417-1110毫米,土壤以棕壤为主。含腐殖质丰富、肥沃、质地疏松、透水、无树根石块、湿润的土壤地区生产最好。

在草本层为主的区域伴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野青茅、橐吾、羊茅、堇菜、禾叶蒿草、银莲花、细裂藁本、流苏虾脊兰等及零星分布的蕨类植物与灌木;在以灌木丛为主的区域伴生植物主要为多年生杂灌及头花杜鹃、高山绣线菊等,有时可见黄精、重楼等药用植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陕西(秦岭及其以南地区)、甘肃(东南部)、四川(东北部)和湖北(西北部)。

繁殖方法

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鳞茎整个或分瓣栽种,优点是提供种子快,最适用于培育种子田(如用于大面积商品生产成本高)。

鳞茎

建立种子田:在6~7月采挖鳞茎时,选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鳞茎做种茎,随挖随栽,栽后每年只须田间管理,不必翻栽,逐年就可收获一定数量的种子。如种源不足,用直径2厘米以上鲜鳞茎分瓣繁殖种子田,比用种子快。

整地:先清除地面杂草,捡去石块、树根,翻土30厘米深,碎细粑平。起吐面130厘米、沟宽30厘米畦备用,畦沟里的土暂不挖起,待栽好后再提沟土盖于画。

施基肥: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类或地皮堆肥1000千克或钙镁磷肥、油饼等50-100千克作基肥,撒在畦面,用锄头拌匀,翻入士内、整平,横挖行距10-12厘米,深10厘米的沟备用。

栽种:太白贝母栽种用条栽,栽吋太白贝母芽尖向上,鳞盘向下,不能倒栽,株距6厘米,深9厘米,栽入沟心。太深栽影响出苗。太浅了生长不好。每亩用鲜鳞茎100千克左右。

播种

采种:6月下旬或7月上旬太白贝母的果实成熟,其标准是种子干浆或外壳呈褐色,就将果实采回来,采时特别注意,不要把果壳弄破了,果实收回后,一定及时贮藏处理。方法是用过筛后含水量低于10%的湿润腐殖质土。层果实一层土,贮藏环境是放在冷凉潮湿通风的房角或地洞内,经常检查干湿度,太干了及时加湿土调剂湿度,不能用水淋,淋了种子要坏。种子不能晒千久存,当年收当年用,因为存放一年的干种子发芽率特别低,二年的干种子不发芽。

整地:苗床选阴湿环境的土壤,整地方法和要求与种子培育田同,但苗床表土特别要求细,均匀。

拌制种子灰:播种时,将贮藏的果实从腐殖质中选出(一般用种量每亩约1000个左右)轻轻弄开种壳,抖出种子(决不能用力搓破了种皮,以免影响发芽)。用10-20倍过筛细土或火灰拌成种子灰,待用。

播种方法:果实贮藏到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冬播,即当地冬季尚未冻土前播种,不宜夏播,因为夏播,是在暑天高温季节,苗床不易保持水分,影响发芽和生长,次年出苗率低。苗床播种方法为了便于锄草施肥,采用平沟条播为最好,条播沟心距12-18厘米,沟宽6-9厘米,深1厘米(以10厘米宽木方轻压1厘米深为最方便),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沟内。种子播下后,要用腐殖质土或拌有肥料的过筛细土均匀地撒在种子上,厚度1厘米。最后用不带种子的稻草或山草覆盖哇面保温、保湿、防止鸟、虫、兽害、冰冻及杂草丛生。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太白贝母鳞茎栽好后,用锄头挖起畦沟里的土打碎盖于啦上,整成梳背形。从裁后第二年起,每年春季3月下旬在太白贝母出苗前用4100倍液“草甘膦”药液,喷酒杀死野草(出苗后不能用,每亩用“草甘膦”2千克);4月上旬出苗后,人工及时除草,并用清水粪或尿素0.25千克加水50千克,施提苗肥(每亩用尿素10千克或清水粪1800千克)。4月中旬至5月下旬用人畜粪或化肥追肥1-2次(用肥量同前),施肥时注意不使肥料落在茎叶上,以免死苗。

搭棚:太白贝母第1-2年生幼苗纤弱,非搭棚荫蔽抗早和防冰雹不可。在播种后第二年三月出苗前,必须先揭去播种时覆盖的草,立即用小竹枝或树条搭好,1米高,荫敲度为50%的活动荫蔽棚。荫棚管理方法,平时注意检修,在晴天荫蔽,阴、久雨天揭棚练苗。只有搭好和管好荫棚,才能提高保苗率。

除草:太白贝母苗1-2年时要重视除草工作,不除草,就不能保苗,不能保证产量。除草要除早、除小,除草时操作要细心,不仿苗。如翻出小太白贝母立即用手指栽下去。经试验证明:每年三月在太白贝母出苗前和七月倒苗后,应用4:100的“草甘朎”液喷酒,除草效果最好,节约工时,保苗率高。但太白贝母出苗后决不能用,如用要杀死太白贝母。

施肥培土:太白贝母每年施肥培土是保苗增产的关键,不可忽视。方法如下。

收获加工

采收:太白贝母产品规格,以纯净,两鳞片抱合紧实,内外粉白色为标准。要获得高质产品,必须掌握好收挖鳞茎季节和干燥方法。太白贝母鳞茎收挖时间,用种子繁殖的4-5年收挖最好,加工质量最高。采挖季节是太白贝母叶开始黄萎时或倒苗后,选晴天,挖起鳞茎,清除泥土,用水洗后,及时干燥。

干燥方法:当天挖回然鲜太白贝母,立即用硫磺熏后薄摊于竹席上晒干,决不能在石板或三合土上暴晒,以一次能晒至半干,次日连续晒干为好。如遇雨天,必须改用炕。烘烤温度在40-50℃内,温度超过要糊化(变成油子),影响质量。晒炕过程中,太白贝母外皮未达粉白前不宜翻动,翻早了要变黄,影响光泽。干燥后装入麻袋摇动,搓脱泥沙残根,色白即可。

包装运输:用竹篓或木箱装好,每件重量50千克为度,以便贮运。太白贝母容易生虫,吸潮,要常检查,发现生虫,立即用硫磺熏,潮湿立即烘晒,密封。

病虫防治

病害:太白贝母在夏天多雨季节有立枯病、猝倒病,发病前后用波尔多液防治。5-6月有根腐病,要注意土壤排水,及时拔除病株。用5100石灰水灌植株四周,防止扩散。

虫害:太白贝母在每年4-7月有金针虫、土蚕、金龟子幼虫等咬坏植株。被害植株地上部份奘,用手轻拔,苗与鳞茎脱离,挖出鳞茎有损伤或无损伤。防治方法:经试验,在虫危害时用1:30的烟叫水灌入植株周围的土中,防治效果较好(每亩用烟叶25千克熬成原液75千克,用时加水,比例为1:30)

兽害:野鸡、野兔、山老鼠(地拱子)危害太白贝母鳞茎和植株。防治方法:野鸡、野兔用枪打,山老鼠用挖汋、套捕或箭杀。各地可因地制宜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太白贝母性味苦干,微寒,具有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消痈散结等功效。长期以来在陕、甘、宁、川、渝等省区被作为川贝母重要的地方习用品使用,广泛用于临床药用实践。现代研究表明认为太白贝母还具有抗菌、抗炎、镇静、镇痛、心血管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溃疡愈合、抗肿瘤等现代药理学作用。太白贝母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热咳嗽、咳痰不爽、支气管炎、肺阴虚等病症。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例如《中国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中药材重点保护品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