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下的风景

更新时间:2023-07-26 18:53

《太阳下的风景》是当代作家黄永玉创作的随笔集,首次出版于1984年。

内容简介

《太阳下的风景》收录了黄永玉的随笔。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纪念山水和人物而写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黄永玉与20世纪各位风流人物的因缘际会,发现聂绀弩、沈从文等作家的人生细节;也能看到作者青年和壮年时代的浪漫与坎坷,他学画的过程、对于艺术的独到见解。书中还附上了黄永玉亲自绘制的多幅插图,以及珍贵的私家照片。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潇洒旷达的人格魅力,展现在一行行幽默平易的文字之间。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在《太阳下的风景》中,黄永玉讲述了自己12岁离开家乡辗转各地,学木刻、研习绘画,通过饱览“社会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体察世态人情、感知人性人心、领略人生风景的故事。从当初用布团子代替油墨滚子、锅烟调熟桐油代替油墨,到克服一切困难发奋学习木刻;从浪迹天涯得到无数好心人的指点和帮助,到对各艺术门类的广泛涉及;从一次次挺过生活的磨难和艰辛,到迎来文艺创作上的全面井喷,成长的历程中,黄永玉一路感受着人间的温暖。年少漂泊异乡,是一对善良的夫妇热情收留了他,鼓励他多读书。两年时光里,黄永玉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艺术经典。书本拓宽了他的眼界,打开了他的胸襟,让他在品读社会这本“大书”时斗志昂扬。即使在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日子里,他也丝毫不失大度。有一次,一个受人指使的小伙子拿着鞭子抽了他200多下,他的衣服成了血衣。但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回击,而是默默记下了这个数字,在心里始终坚信“生活会好起来的”。谈起这些,黄永玉不无感慨地说:“自己在颠沛的生活中一直靠书本支持信念。”

在回忆与众多“大咖”交往的篇章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与表叔沈从文之间的温情故事。从小时候直呼“你是从北京来的”,到年纪稍长开始似懂非懂地赏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说,是沈从文的精神力量一直鼓舞和鞭策着黄永玉向更高更广的艺术领域驰骋。在书中,黄永玉真实还原了沈从文人生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比如沈从文刚到北京时,生活没有着落,在一个雪夜,是郁达夫救济了他,并热切鼓励他不要放下手中的笔,感动得沈从文伏在桌上无声地哭了。再如,有一年,沈从文听从黄永玉之劝,回到家乡凤凰小住了一段。多年后的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地拉着黄永玉的手说:“谢谢你,让我回了趟凤凰!”这些描写将沈从文重情重义的一面尽遣笔端,一位文学大师的真性情也跃然纸上。

书中也不乏黄永玉游走各地参观他人作品、感知民间艺术留下的所思所想。在华君武的漫画前,他称赞幽默感“是判断一个伟大民族智慧和气质的尺度,是人类生活和道德的酒曲。”进而,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漫画家应该把笔触瞄准社会和历史,用真诚和良善去针砭时弊,才不负自己庄严的使命。黄永玉曾被人称为“老顽童”,生活中,他秉持着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他用人生实践告诉人们,暖阳朗照下的风景,一定美不胜收。

作品评价

如同黄永玉描写的故乡小城凤凰那样,“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这几个词也可以用来概括这部文集里的文字。它带我们再一次亲近了黄永玉所经历的“如此漫长、如此浓郁”的生活。(《新浪读书》评)

《太阳下的风景》好看,好就好在,它走的并不是教师爷式的拿腔拿调的路子,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凤凰口气,本该是正襟危坐高头讲章谈艺术,黄永玉叼着烟斗,几袋烟的工夫就把事情给办了。这些写于三四十年前的文章,之所以今天读来仍感觉生趣盎然,胜就胜在作者以一副随性率真的笔调,“让那些形象都姓起黄来。”这就是黄永玉老头的不简单。但一本书的口气,或者说腔调,像一个人的表情,还真不是装出来的。所谓相由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太阳下的风景》谈人论艺,不废话,直奔主题,不装神弄鬼,更不假充博学,完全是一颗朴素之心。凤凰口气和朴素之美,在《太阳下的风景》中是彼此成全,互为表里。(《北京青年报》评)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黄永玉(1924年8月—2023年6月13日),湘西凤凰人,画家、作家。自学美术,十六岁开始木刻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阿诗玛》、生肖邮票《猴》、《猫头鹰》、《荷花》等。自学文学,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著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