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歌

更新时间:2024-04-22 14:04

《夯歌》是王文彬于1962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它是王文彬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毕业创作,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作品。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赏析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在进行大型工程打地基的时候,还是要靠人工来把地基打结实,这项工作被称为打夯。打夯的时候,通常是用石磙作夯,一个人扶夯,四个人拉夯。扶夯的人既负责掌握夯的方向和落点,又要通过喊口号或唱夯歌的方式,令大家动作一致。在那个时代的记忆中,打夯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重体力劳动。

《夯歌》这件作品便是捕捉住这一典型的劳动瞬间。在构图上,艺术家选取仰视的视角,将主要人物安排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姑娘们的身体动势形成一组放射状的斜线,给人以升腾的感觉。同时,背景中群山的位置都被巧妙的处理在人物的腰线以下,更增加人物形象的高大感。在色彩上,强调外光的效果。灿烂的阳光下,姑娘们身上彩色的衣服,经由地面的暖色反光,颜色更显透彻和轻盈。艺术家同时使用勾线的方法,凸显处在逆光中人物的轮廓线条。整幅画作以明媚昂扬的笔调,勾勒出人民群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创作背景

关于《夯歌》的创作,王文彬先生曾回忆:1957年,在毛泽东主席 “百花齐放”的方针的指引下,当时在美院读书的王文彬与同学们来到山东的沂蒙山区体验生活,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王文彬也参与到兴修水库的劳动中。当地农民如火山迸发般的劳动热情,令他印象深刻。尤其是打夯的妇女们,从过去大门不出的闺秀,转变为今日的劳动能手,这种豪情使他振奋,他想以民歌式的抒情场面,去表现这种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便是《夯歌》的创作初衷

1962年,在讨论毕业创作的选题时,王文彬再次拿出《夯歌》的草图,获得罗工柳先生的高度肯定,并鼓励他将草图画成“有特色、有气魄”的大画。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王文彬仅用了二十多天便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三米多长的大尺幅作品。

艺术家简介

王文彬(1928—2001),字弋人,山东青岛人。1955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后入罗工柳画室。

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后历任附中及油画系、壁画系专业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授。

《夯歌》曾展出于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百年征程 精神图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专题展》,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徐悲鸿纪念馆共同举办的群展《大美之艺》,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与时代同行——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

社会评价

《夯歌》1962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新芽”美展,马上引起美术界的注目,成为表现时代的优秀作品。多年之后回看王文彬先生的《夯歌》,画面中所透露出来的蓬勃朝气依然感动着大家,这件作品也成为最能代表新中国建设的美术作品之一。

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世彦先生对王文彬的艺术也多有赞誉:“苍天未曾假更多年华与文彬先生,他未能倾尽全部才华智慧画出更多好画。但《夯歌》和《山河颂》虽然只是区区两幅画,却也是进入史册典籍的光辉两幅。一生一世能有此两幅,成为绕不过去的丹青事,实已经足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