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仪

更新时间:2023-12-07 14:28

中国古代地名,东周邢国之都。

建置沿革

夏代《禹贡》定九州,地属冀州。

商朝第十三任君主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商朝末期,为邢侯国(今邢台市一带)之地(邢侯为纣王三公之一,以忠谏被诛)。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封地在邢国(今邢台市辖区一带)。

周惠王十八年、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赤狄攻邢,邢溃,迁都于夷仪。齐、宋、曹等国为之筑城。

周襄王十八年、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卫灭邢。后地入卫。

周灵王二十四年、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晋平公渡过泮水,和鲁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子、邾于、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夷仪会合,进攻齐国,以报复朝歌这一战役。

周敬王二十年、定公九年(前501年)秋,齐景公发兵攻打晋国的夷仪。

地理争议

根据历史记载两处夷仪有两处,一处在邢国国都(今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西,一处在今聊城西南。因为赤狄攻邢而迁都到夷仪。因为赤狄在当时邢国国都西北,邢国迁都不可能迁到离赤狄更近的地方,而且此夷仪离邢国国都距离很近,为了躲避赤狄无意义。所以当时邢国迁都到的夷仪是聊城西南的夷仪。

文献记载

《左传》

春秋左丘明左传

僖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

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传】元年春

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

夏,邢迁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僖公二十五年

【经】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襄公二十五年

【经】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秋八月己巳,诸侯同盟于重丘。公至自会。卫侯入于夷仪。

晋侯济自泮,会于夷仪,伐齐,以报朝歌之役。

定公九年

【传】九年春

秋,齐侯伐晋夷仪。

定公十年

【传】十年春

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

《国语》

(春秋)左丘明国语》卷六

《齐语·桓公霸诸侯》: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

《管子·大臣》:狄人攻邢,邢君出,致于齐,桓公筑夷仪以封之。

《春秋正传》

(明)湛若水春秋正传》卷十二

【惠王十八年】元年

春王正月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正传曰:聂北,邢地,次者止也。书乃止齐焉,顿兵整旅之意。书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着伯主攘夷崇华之义也。邢虽小,中国也,狄人灭之,是夷狄陵中国,冠屦之反易矣。桓公为盟主帅,与国之师而往救之,缓而不及,邢人出奔,乃为之城邢焉。然其始终仗义,亦可见矣。而以为书,次以讥之者,非也。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正传曰:夷仪,杜氏以为邢地,书邢迁于夷仪。纪避狄也。左氏曰: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夏,邢迁于夷仪。愚谓此实传也。谷梁曰: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徃者也,其地邢复见也。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正传曰:城邢者,邢城为狄所坏,故为之修而筑之也。复书齐师、宋师、曹师城邢,着伯主恤小全华之义也。此犹是初次于聂北之师,防邢溃,遂为之逐狄人,今又为之城邢,故国也。左氏曰: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公羊曰:此一事也,不复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谷梁曰:美齐侯之功也。胡氏曰:再书齐师、宋师、曹师城邢者,美桓公志义卒有救患之功也,不以王命兴师,亦圣人之所与乎。中国衰微,夷狄猾,夏天子不能正,至于迁徙奔亡,诸侯有能救而存之则救而存之可也。以王命兴师者正,能救而与之者权。

《春秋左传正义》

(晋)杜预 注、(唐)孔颖达 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

僖元年,尽五年

◎僖公◎陆曰:“僖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之兄,母成风。谥法:小心畏忌曰僖。”

[疏]正义曰:《鲁世家》:僖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庶兄,其母成风所生也。惠王十八年即位。谥法:“小心畏忌曰僖。”是岁,岁在鹑首。

【经】元年,春,王正月。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齐师诸侯之师救邢,次于聂北者,案兵观衅以待事也。次例在庄三年。聂北,邢地。

○聂,女辄反。衅,许觐反。

[疏]“齐师”至“邢地”。

○正义曰:《公羊》、《谷梁》皆以为齐师、宋师、曹师皆是侯伯之身。《公羊》称“不与诸侯专对”,故变称师耳。此时方始救邢,邢本不灭,何以言其封也?左氏无此义。将卑师众称师,此三国皆师多而大夫将,故名氏不见,并称师。《公羊》以为此言“次于聂北,救邢”,与襄二十三年“叔孙豹救晋,次于雍榆”二事相反,为之作说,言此是君也,进止自由;彼是臣也,先通君命。贾、服取以为说,杜以传无此事,故不用其言。《释例》曰:“所记或次在事前,次以成事也;或次在事后,事成而次也。皆随事实,无义例也。此时狄人尚强,未可即击,案兵观衅以待其事,须可击乃击之,故次在事前。”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邢迁如归,故以自迁为辞。夷仪,邢地。

[疏]注“邢迁”至“邢地”。

○正义曰:传称“师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则是诸侯迁邢也,而文作邢自迁者,以邢迁如归,故以自迁为文。《公羊传》曰:“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言邢迁于夷仪许迁于白羽者,皆是其国之意自欲迁之;宋人迁宿、齐人迁阳者,他人强迁,其国之意不欲迁也。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传例曰:救患、分灾、礼也。一事而再列三国,於文不可言诸侯师故。

[疏]注“传例”至“师故”。

○正义曰:《春秋》之例,先会而后盟者,会则具序诸国,盟则总称诸侯,《公羊》谓之“前目而后凡”。此上文已列三国之师救邢,救邢与城邢,犹是一事相连耳,而再列三国之师,不依前目后凡者,於文不可言诸侯师故也。案:此十五年历序诸侯盟于牡丘,下书诸侯之大夫救徐;襄二十七年历序诸国大夫会于宋,下云诸侯大夫盟于宋。此不言诸侯之师城邢者,此与会盟小异。十四年诸侯城缘陵,为其事有阙,故裛称诸侯,此若云诸侯之师城邢,似为其事有阙。总书为贬,故虽则烦文,而再列三国。

《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管仲

救患如同解倒悬,提兵那可复迁延?

从来霸事逊王事,功利偏居道义先!

话说三国驻兵聂北,约及两月,狄兵攻邢,昼夜不息,邢人力竭,溃围而出。谍报方到,邢国男女,填涌而来,俱投奔齐营求救。内一人哭倒在地,乃邢侯叔颜也。桓公扶起,慰之曰:“寡人相援不早,以致如此,罪在寡人,当请宋公、曹伯共议,驱逐狄人。即日拔寨都起。狄主瞍瞒掳掠满欲,无心恋战,闻三国大兵将至,放起一把火,望北飞驰而去。比及各国兵到,只见一派火光,狄人已遁。

桓公传令将火扑灭,问叔颜:“故城尚可居否?”叔颜曰:“百姓逃难者,大半在夷仪地方,愿迁夷仪,以从民欲。桓公乃命三国各具版筑,筑夷仪城,使叔颜居之,更为建立朝庙,添设庐舍,牛马粟帛之类,皆从齐国运至,充牣其中,邢国君臣如归故国,欢祝之声彻耳。

木瓜》之诗以咏之。诗云:

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兮,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兮,报之以琼玖。

当时称桓公存三亡国,谓立僖公以存鲁,城夷仪以存邢,城楚邱以存卫。有此三大功劳,此所以为五霸之首也。潜渊先生读史诗云:

周室东迁纲纪摧,桓公纠合振倾颓。

兴灭继绝存三国,大义堂堂五霸魁。

《水经注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疏

应劭曰:邢侯自襄国徙此。守敬按:《汉志》,襄国县,故邢国。当齐桓公时,卫人伐邢,邢迁于夷仪,全云:邢以狄难而迁,非以卫也。守敬按:《左传 闵元年》,狄人伐邢,齐人救邢。僖元年,诸侯救邢,邢迁于夷仪。至卫人伐邢,在僖十九年,卫人灭邢,在僖二十五年,与邢迁夷仪无涉。应劭本《左传》为说,自当作狄人伐邢,邢迁于夷仪。而今本《汉志 注》作卫人,与此同,盖传抄者讹狄为卫,后人又据以改郦书也。其地属晋,守敬按:《左传 宣六年》,赤狄伐晋,围邢丘。[见下。]成二年,晋人以屈巫为邢大夫。杜《注》,晋邑。又蔡声子曰,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襄八年,晋会诸侯于邢丘。哀四年,齐国夏伐晋,取邢。是皆其地为晋之证。号曰邢邱,守敬按:《左传》谓之邢邱,而亦单称邢者,省文耳。然武王时已有邢邱之名,[见下。]则不自晋始。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戴乙处势作势处。故曰平皋。瓒注《汉书》云:《春秋》,狄人伐邢,邢迁夷仪,二句详上。不至此也。今襄国西有夷仪城,去襄国一百余里,守敬按:《春秋 僖元年》杜《注》,夷仪,邢地。《元和志》、《寰宇记》并云夷仪城在龙冈县西一百四十里,[六]俗讹为随宜城。《一统志》在今邢台县西。邢是丘名,朱依 本作邢是丘名,赵从之。《笺》曰:旧本作平皋是邢丘。戴从之。守敬按:邢是丘名,本《汉志》文,旨意明了,郦氏自应据之。旧本未惬。瓒谓邢国在襄国与应劭同。其所以驳应劭者,盖以夷仪在邢国,而邢丘不在邢国之境,故言邢丘是名,非国名。而郦氏又不以瓒说为然,故下文历引故籍,先表其有城,后实指其为国,以明邢丘非国之谬。非国也。守敬按:以上应劭及瓒说,皆引见《汉志》颜《注》。余按:《春秋 宣公六年》,赤狄伐晋,围邢丘。《左传》文。昔晋侯送女于楚,送之邢丘,见《左传 昭五年》。即是此处也,非无城之言。《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三年,朱三作二,赵据《竹书》改。戴改同。今本周显王元年。守敬按:残宋本、明抄本是三年。郑城邢丘。司马彪《后汉 郡国志》平睾县下。云,县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矣。守敬按:邢之封,或以为先在襄国,或以为先在邢丘。《汉志》,襄国,故邢国。《春秋 隐五年》、《庄三十二年》,是时,邢尚未迁,杜《注》并云,邢国在广平襄国。此先封在襄国之说也。《说文》,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内怀。《续汉志》,平皋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此又先封在邢丘之说也。据《韩诗外传》,武王伐纣,到邢丘,更名邢曰怀,是先有邢丘之名。邢国当以邢丘得名。《玉篇》,邢,胡丁切。

《左氏传》狄伐邢。杜预云邢国在广平襄国县。又轻于切,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内。盖莫能定而两存之。臣瓒言,邢迁夷仪,不在邢丘。又言,今襄国西有夷仪城。是以初封在襄国,后迁于襄国西之夷仪。谓始终皆在襄国邢丘之邢国,并无其事,则许慎、司马彪皆为妄矣,不第应劭也。郦氏但驳臣瓒非国之说,而于邢丘襄国之封,谁为后先,置之不论。而复引《郡国志》邢丘故邢国,则似以邢丘为初封之国矣。陈氏奂云,襄国为邢始封国,怀即《春秋》之夷仪,为邢徙封国。凡班《志》言故国,皆是始封国,似襄国之邢为始封,为班氏之定例。

《春秋大事表》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顺德府

邢台

邢国在县西南,后入晋。晋夷仪在县西百四十里。《通典》:龙冈县百五十里夷仪岭,邢国所迁有夷仪城。按龙冈即今县治,邢本以畏狄而迁,若只在故都相近数十里,与不迁何异,当以聊城为是。疑夷仪本邢故邑名,后迁于新邑,而仍以故地名之。卫灭邢,地入于卫,其故国之夷仪则入于晋,自是两城。定九年,齐侯、卫侯次于五氏,传言伐晋,夷仪又晋师千乗,在中牟。杜注:谓卫救夷仪也。此夷仪自当在邢台,若在聊城,则与中牟五氏俱远不相涉 晋鄐亦近邢地。

《春秋地名考略》

(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卷九:

夷仪

杜注:夷仪,邢地。臣谨按夷仪公羊作陈仪,卫人灭邢之后,夷仪为卫地,襄二十四年,诸侯防于夷仪,将以伐齐,水不克。二十五年,复防于夷仪,以伐齐。防庄公弑齐人,请成晋许之。是年,卫献公在齐晋侯逆之,将使卫与之夷仪,秋,卫侯入于夷仪。杜注:夷仪,本邢地,卫灭邢而为卫邑,晋愍卫衎失国,使卫与之一邑。二十六年,卫侯衎复归于卫。《左传》曰:书复归国纳之也。杜注:本防纳之夷仪,今从夷仪入国,嫌若晋所纳,故曰,国纳之。按哀二十四年子贡对卫出,公曰“献公孙于齐,子鲜、子展为夷仪之盟,而君入”即此事也。然二子盟国,人于夷仪不见正传,当以此条推之。又定九年,齐伐晋,夷仪为卫讨也,。十年晋伐卫,报夷仪也则又为晋地,盖实卫之边邑,与齐皆连壤也。杜佑《通典》:龙冈县,百五十里夷仪岭,即邢国所迁,有夷仪城,俗譌为随宜城。《寰宇记》:夷仪山,在邢州西北百五十九里,今顺徳府西百四十里,有夷仪城。

再按刘昭曰:聊城有夷仪,聚后汉之初范升为聊城令,保于夷仪,即此,今在东昌府西南十二里。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四

◎山东五

◇东昌府

夷仪城府西南十二里。《左传》:僖元年,齐迁邢于夷仪。又襄二十四年,晋及诸侯会于夷仪,将伐齐。明年,复会于夷仪。又是岁,卫侯入于夷仪,复归于卫。时卫已灭邢也。后又为晋邑。定九年,齐侯伐晋夷仪。《史记·卫世家》:献公自夷仪反于卫。又后汉建武初,范升为聊城令,保于夷仪。《后汉志》:聊城有夷仪聚。今亦见直隶邢台县。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清)杨述 等《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壬戌】十有八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今山东东昌府聊城县有聂城,齐西界,近邢地),救邢,邢迁于夷仪(故城在今直顺德府邢台县西俗谓之随宜城),诸侯城邢。

狄伐邢,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夏,邢迁于夷仪,诸侯城之。

《大清一统志》

(清)穆彰阿 等《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三

东昌府【一】

夷仪城【在聊城县西南十二里,《后汉书郡国志》东郡聊城有夷仪聚。按春秋邢迁于夷仪注,夷仪,邢地,今直隶顺德府邢台县有夷仪城是也,地名偶同,与此无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