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4 08:11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后世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大将名叫赵奢,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战屡胜,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年轻时,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赵国有位大名鼎鼎的公子,就是平原君赵胜,他是赵武灵王之子,又是赵惠文王的弟弟,位尊一时。有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的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仗势欺人,还想戏弄赵奢。管家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他大喝道: “谁敢聚众闹事,拒交国家田税,我就按国法处置,不管他是谁!”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侍从,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当时的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杀掉赵奢。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逃到别国去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可赵奢并不害怕平原君的权势,他说: “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赵奢不但不逃,还主动上门拜访平原君,对他说: “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又是以贤德闻名天下的人。天下贤士都以受到您的礼遇为荣,因为在大家眼里,您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正因为如此,您更应该以身作则,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交纳国家田税,那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难免不被别的国家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毁灭。如果到了那一天,平原君您还能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交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交租纳税,那么,国家也就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其实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啊!您身为王族公子,又担当相国重任,怎么可以带头轻视国家法令呢?您更应该率先奉公守法。”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他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认定赵奢是个贤能的人,就把赵奢推荐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命赵奢统管全国赋税。赵奢上任以后,仍然公正无私地处理一切事务。赵国的税赋公正合理,适时按量收缴,国库充盈,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后来,赵奢被任命为大将军,为赵国建立了许多战功。
赵奢奉公守法,勇斩平原君家丁九人;平原君礼遇贤才,知错就改,并将赵奢举荐给了赵王,二人都是赵国的贤臣,这件事也被传为千古佳话。自己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法律的权威高于一切,这是每位公民,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应该谨记于心的。
奉公必须守法,只有守法,才能奉公,这是辩证的道理。领导干部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带头遵守法纪,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百姓才会口服心服。加强法制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绝不能成为官员“对自己高看一眼”的理由,更不能成为一些人作威作福的工具。只有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彻底摒弃特权思想,时时刻刻慎权、慎欲、慎微,敬畏党纪国法,敬畏人民,敬畏历史,克己奉公,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政治本色,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成文用法
在句中一般联合式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后形容办事守规矩。
运用示例
南宋·朱熹《辞免江东提刑奏状二》:“又况今来所除差遣,仍是按察官司。若复奉公守法,则恐如前所为,或至重伤朝廷事体;若但观势徇私,又恐下负夙心,上孤陛下眷知任使之意,进退准谷,无地自处。”
元·曾瑞《留鞋记》三折:“因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敕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
中国当代作家巴金《寒俊》:“我们奉公守法,别人升官发财。”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想俺这为官的,都只要奉公如法也啊。”
清·平步青《霞外措屑·时事·史恩涛》; “如果奉公守法,毫无情弊,何至人言喷啧?”
奉公守法—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这两个成语都含有“以公事为重”的意思。其中“克己奉公”强调“克己”——克制个人私欲,严格要求自己,并一心为公,它含褒义,多用于颂扬公务人员的好品质,如“他一生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也常用于劝勉。“奉公守法”则侧重于“守法”——遵守法令制度,常用于劝戒,“奉公守法”,也常用于辩解。另外,二者的结构也不同,“克己奉公”是连动结构,“奉公守法”是联合结构。
【奉公守法】law-abiding
例:他一向循规蹈矩,奉公守法,绝不会做出此等贪赃枉法的事。
He has always beena docile and law-abiding person. He definitely would not break the law and doanything corru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