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1 20:19
奥林匹斯十二主神(英语:Twelve Olympians),是古希腊宗教中最受崇拜的十二位神,他们分别是:众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农业女神德墨忒尔、战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光明之神阿波罗、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与美女神阿佛洛狄忒、火神赫菲斯托斯、炉灶女神赫斯提亚、神使赫尔墨斯。
奥林匹斯十二神是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在宙斯率领下战胜了提坦,取得世界的统治权,希腊神话和宗教中最重要的神祇。
“十二神”的概念要早于现存的古希腊或罗马起源,可能是阿那托勒的起源,更准确说是起源于吕基亚。在赫梯遗址中,从楔形文字中发现了赫梯十二神,他们全为男性,没有赋予性格特征。他们映射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吕基亚的十二神。自公元前400年起,在吕基亚的坎托斯的市集,专门划出一方土地供奉十二神。
希罗多德认为十二神的概念起源于古埃及,但这个起源缺少相关的史料。在《荷马史诗》中,众神在集会中见面。但最先引用奥林匹斯众神的古宗教仪式发现于《荷马祷诗致赫尔墨斯》。希腊对奥林匹斯十二神的崇拜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并可能未在密绪刻(迈锡尼)文明时期有先例。
雅典的奥林匹斯十二神的祭坛通常定于小珀西斯特剌托斯执政期间(公元前522~521年)。
注:本词条多使用更为常见的名词翻译,但在此目录给予一定性指正。
一些译者习惯将Twelve Olympians译作“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但实际上这种译法是完全的臆造,或对希腊文化的不了解所致。
奥林匹斯十二神的古希腊语里为 Δωδεκάθεος Ὀλύμπου,Δωδεκάθεος 一词是由“δωδεκά”+“θεος”复合而成;δωδεκά是希腊语中的十二,θεος是希腊语里广泛的意义上的“神”,没有“主”这个意思。在希腊神话和宗教中,主神是宙斯,古希腊的诗人常用“神人之父”,“神人之王”,“天父”,“父宙斯”,“众神之王”来称呼他,而在希腊化的希腊地区,对他的崇拜以近乎一神教的崇拜(与基督徒崇拜上帝相似);十二神是希腊神话宗教中最受崇拜的十二位神,各地域,城邦略有不同。因此,无论从字面意思还是在理解希腊文化之后“Δωδεκάθεος”,都应该译成“十二神”,“十二主神”的译法属于曲解词意的主观臆造。
并且,“Ὀλύμπου”为Ὄλυμπος的属格形式,意思是“奥林波斯的” ,Δωδεκάθεος Ὀλύμπου的由古希腊语译出的准确译法应是奥林波斯(的)十二神。而在古希腊语中,可通过修改词尾实现单词的格(nom.,gen.,dat.,acc.,voc.)、数(sg.,dual.,pl.)、性(m.,f.,n.)和词性(n.,adj.,ppl.)变化。奥林波斯神(居于奥林波斯,奥林波斯的)又可作Ὀλύμπιος;其变格阴性是Ὀλυμπία,其阳性是Ὄλυμπις。不能根据格变就音译作“奥林匹斯”,而要根据主格译音。
有些译者把Olympus和Olympians译作奥林匹斯和奥林匹斯神,有下面两个原因:
1、由于Olympus和Olympia的英语所有格一样,都是Olympian,这是造成混淆主要原因,事实上在希腊语里,Olympia是Olympus的阴性形容词属格,意为“奥林波斯的”,除作地名外,应当一律译为“奥林波斯的”。
2、直接音译Olympus的阳性形容词属格Olympis,如按此依法宙斯的属格形式就不是“宙斯的”,而是“狄俄斯的”。
关于冥王希腊名ᾍδης的译音,主要有哈得斯、哈迪斯和黑帝斯三种。其中哈得斯多用于学术书籍(如:古希腊语文学/文献的翻译和校笺),哈迪斯多用于ACG音译(日本动漫等),黑帝斯则是港台译音。
日语的读音常把ᾍδης音译为“哈迪斯”,就现代英语(Hades/'heɪdiːz/)的发音而言,黑帝斯的译音则接近英语,而日语的片假名写法来自英语的拼写,但是ハデス中“デ”的发音和国际音标/dɛ/是一样的。ᾍδης在阿提卡地区的古典希腊语(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的重构发音为/'hadɛ:s/或/'hadə:s/,δη的发音介于汉语拼音de和dei之间。因此,罗念生定字为“得”(η发【ɪ】音,是中世纪拜占庭后期,元音音值变短所致)。
宙斯和赫拉的拉丁名Iūppiter和Iūno的译音,是按黄金时代(公元前80年~公元14年) 罗马地区的古典拉丁语的写法和读法,而不是英语里的Juppiter和Juno,因此将宙斯与赫拉的罗马名不被单纯翻译为“朱庇特”和“朱诺”。
十二神的名单存在差异,但依据古代一般的宗教崇拜、诗歌和艺术作品中规范为:宙斯、赫拉、德墨忒尔、波塞冬、雅典娜、阿波罗、阿尔忒弥斯、阿佛洛狄忒、阿瑞斯、赫菲斯托斯、赫尔墨斯,赫斯提亚(或狄俄尼索斯)。虽然哈迪斯的地位神圣性与宙斯和波塞冬相似,在奥林匹斯神系中有相同的影响力,但由于是冥府的统治者,一般被排除在十二神外。
希罗多德的所划定的十二神为:宙斯、赫拉、波塞冬、雅典娜、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尔墨斯、克洛诺斯(Kronos)、瑞亚(Rhea)以及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他还提到赫拉克勒斯(Hercules)位列另一份名单。
在科斯岛,狄俄尼索斯和赫拉克勒斯添加进入了十二神,阿瑞斯和赫菲斯托斯则被去除。
品达,伪阿波罗多洛斯《书藏》和赫洛多洛斯认为赫拉克勒斯不是十二神之一,但有自己的崇拜。
路基阿洛斯认为赫拉克勒斯和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也被列入十二神名单,但他没有解释哪位神让位。
柏拉图则联系了十二神和十二个月的关系,他认为哈迪斯应当和最后一月相联系,代表死者的亡魂。而在《淮德洛斯篇》中,柏拉图将十二神和黄道十二宫对应排序,排除了赫斯提亚。
罗马十二主神被称为Dii Consentes,也被称为Di/Dei Consentes (也被写作Dii Complices),是古罗马宗教中最主要的十二位神,仿照希腊相似职能的十二神创建。在古罗马的万神殿中,他们被描述成六男神六女神,其鎏金像屹立在罗马的集会所,后被迁往神之回廊(Porticus Deorum Consentium)。
罗马十二神的说法来自于罗马诗人对一首公元前2世纪的佚名希腊诗的笺注,具体为:
朱庇特(Jupiter)、朱诺(Juno)、尼普顿(Neptune)、克瑞斯(Ceres)、密涅瓦(Minerva)、阿波罗(Ăpollo)、狄安娜(Diana)、玛尔斯(Mars)、维纳斯(Venus)、伏尔甘(Vulcan)、墨丘利(Mercury)、维斯塔(Vesta)。
里维在《罗马史》中,将他们按男女分为六对:朱皮特-朱诺,尼普顿-密涅瓦,玛尔斯-维纳斯,阿波罗-狄安娜,伏尔甘-维斯塔,墨丘利-克瑞斯。其中朱庇特、朱诺、密涅瓦组成了卡比托利欧三神。
下列众神有时会在奥林波斯十二神中出现:
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赫卡忒(Hecate)、赫柏(Hebe)、厄洛斯(Eros)和其他神有时会组成另外一组十二神祇,厄洛斯常作为其他神的从神,一般不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