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俘

更新时间:2023-07-07 23:31

《女俘》是1982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雷。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革命战士押解一个国民党的机要军官林玲芳的故事

小说

汪雷先生的中篇小说《女俘》被认为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事实上,军人身份,战争环境,其实是作家有意虚托的环境背景,作家真正的用意,是人性的张扬,借助战争的炮火硝烟,敌对双方的阶级仇恨,让“人性”之光,像日暮的黄昏从西天隐射而出的桔红色的光芒一样,透射出作为“人”这个最本质之性的光辉!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两位女性:

一个是国民党的机要军官,敌人,俘虏;

一个是革命战士,是押送女俘的军人。

在这一点上她们是绝对对立,无法通融的。但她们有共同的“人”的身份,且都是有孩子的“母亲”。当“我”把女俘当作一个母亲,看到她的儿子和他们纯粹的母子之情时,逐渐手软心慈,滋生了同情之心,这是一种人性的认同和感化。而且最后,正是女俘及时的通报才使昏倒在途中的“我”得救,当我从昏迷中醒来得知经过时,“热泪涌上我的眼眶,但这不是悲伤的泪,而是骄傲与感激的泪。”在这里,“感激”的是人的良心,“骄傲”的是人性之善最终超越和战胜了一切。

“侧腹淌血的人记忆犹新,侮辱人者常糊里糊涂就忘记了自己的恶行,但受辱者却会顽强地留着被侮的印象,永久地挥之不去。”这是一生与肆虐者战斗的雨果的内心呼叫。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天使和魔鬼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天使和魔鬼可以同用一个身体──也可以说,一个人即使是魔鬼,也是有天使元素,天使意念的;还可以说,一个人既可以不是天使,也可以不是魔鬼……。天使代表人性善的一面,魔鬼代表人性恶的一面。如此说来人性是恶还是善?

人性,实在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答案众多的话题。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

是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善与恶的人性,在两个不同方向的选择中,往往只是因为一念之差,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善变与脆弱。把这种看似很难把握、却又常常处于情理之中的人性通过文字的叙述完美而深刻地剖析给读者,是需要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观察思考与较高的写作构思功力的,即需要作者有一双看透世事人情的眼与一只生花之笔。对于读者来说,能够读到有深刻内涵与意味的作品,也是一种有幸与享受,我们可以从中体味生活,随着作品展开对人性的思索。

小说及历史人物

被俘虏的国民党女机要处长 林玲芳 上校 原型 国民党天津守军第八十六军军部机要通讯处上校副处长李芳菲

李芳菲在天津战役中,为挽救二十多个涉世不深的女通讯兵,主动向东野投诚,并将顽固不化的敌86军副参谋长程子华及保密局女上校林蓉生俘交给东野部队,成功说服她的丈夫八十六军二十六师少将师长张越群和自己一直暗恋的军长刘云瀚投降。后不想和自己的姐妹为敌,婉拒参加解放军。1950年去香港。

李芳菲 上海复旦大学电子通讯工程毕业,生于1916年,1937年毕业,不久参加抗战,中央军校第十三期女生队毕业。湖南省长沙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