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1 04:53
《她们》是阎连科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20年5月。
该书包含阎连科的母辈——母亲、姑姑们,同辈——姐姐、嫂子们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与孙女辈相处的生活故事,描绘了一方土地上不同女性的命运,窥见东方女性在上百年的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过活,也展示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乡土女性命运发展的诸种可能性。
《她们》将目光投向了被文学、被社会所遗忘的乡土中国的女性世界,阎连科以看似模糊泛化的第三人称复数代词“她们”来指代,实则颇为清晰地指向和定义了这一乡村女性群体,试图为她们寻找到一个共名。他以这样的指称来饱含深情地书写自己生命中遇到过的若干位女性,相亲对象、妻子、姐姐、嫂子、母亲、婶婶和姑姑们、消失了背影的表姐妹们……这些女性都曾与他的某段生命历程产生过某种联系,有的只是匆匆过客,有的却彼此依存,从未分离,但缘起缘灭,他也未必就在有限的观察和接触中全然了解她们的悲欢好恶,所思所想。出于某种对于缘分的珍惜和不可解,他开始忠实地追忆和悬想这些自己生命中女性的故事,并将之一一诉诸笔端。
某种意义上,正是“她们”才承担起了乡土中国、血缘中国的延续与传承,将乡村的婚姻、道德、权力、人性等等,以真实的方式完整地呈现出来。她们的命运看似偶然,实为必然,从一出生就被这片土地所限定。她们毕生的努力和挣扎,都以土地为基础,最后又还诸土地。她们具有地母一般宽厚的胸怀、坚忍的性格、善良的心地与任劳任怨的强大生命力,同时她们又是土地的女儿,依此而生,最终归于土地。这些“她们”才是鲜活也无名、卑下也伟大的群体,但在当代文学典型人物叙事的机制下,“她们”完全被文学叙事所忽略和遗忘了。“她们”群体之中那些容貌、性情和言行迥异的个体,“她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悲欢、艰辛与无奈,通过《她们》得到了一定的弥补和呈现。当然,《她们》只是写阎连科家族中或身边的女性,但近取诸身,从“她们”的身世经历之中,当然折射出了乡土中国庞大的底层的女性群体,所以阎连科才说,“写她们哭,写她们笑,写她们的沉默和疯狂,写她们的隐忍和醒悟。写她们在这一端哭哭笑笑时,另一端的哪儿会有哭笑、颤抖和舞蹈”。
阎连科在乡村女性故事之外,特别设计了具有补充诠释性质的“聊言”加以穿插。这种有效的内部“亚文类”区隔写法,使得叙事性回忆和议论性段落两下分明,既易于读者辨认,又帮助读者理解,较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立场与理论反思。对于阎连科来说,这些家族女性的命运,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须,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从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其实就已经确定。“人们所有的活着、行走与努力,都不是在偶然中去寻找必然的,而是为了在必然中去相遇偶然的。当相信偶然决定必然、并是决定人生与命运的关键之键后,那么许多事情我们都可以释然了,放下了,去坦然面对了。”这是“她们”的人生,也是阎连科自己的无奈叹息。
入选榜单
该书入选2020年6月文艺联合书单。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