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终

更新时间:2023-08-31 01:49

《好事终》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表面写秦可卿为贾府衰亡的源头,实际着眼点却落在整个大家族上,把贾府衰亡和败灭的原因归结于贾敬的荒诞不经和他对子孙的放任自流,导致宁府上下乱伦滥交,纲常败坏。此曲用词香艳,含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作品原文

好事终1

画梁春尽落香尘2。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3。箕裘颓堕皆从敬4,家事消亡首罪宁5。宿孽总因情6!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白话译文

在雕绘着图案的屋梁上把青春结束了,洒落一阵带香的尘土。自恃着风月情多容貌姣好,却不知这就是败家的根本。祖业倾颓子孙堕落都从贾敬始,家事败落家运衰亡首罪当归“宁”。前世的孽障啊,缘起总是一个“情”!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贾府的最后破败,都概括地作了预示。《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而《好事终》是揭露秦可卿命运的一支曲子。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曲子的吟咏对象是秦可卿。曲子首句就扣紧曲名,暗示秦可卿“悬梁自尽”的结局——情事终了。句中用了“画梁春尽”、“香尘”等比较香艳的词语,含蓄地表明,秦可卿是悬梁自尽,死因与“情”、“淫”有关。第二句“擅风情,秉月貌,这便是败家的根本”,在曲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擅风情、秉月貌”,承上肯定了秦可卿之死确与男女风情有关。“便是败家的根本”,则进一层把秦可卿之死与贾府整个家业的衰败联系起来,曲子就此而深入一层,通过秦可卿这个特殊人物来探讨贾府这个封建世族所以衰败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曹雪芹把男女风情看作是与封建家庭的家世利益对立的东西,是败家的根本,虽然在曹雪芹笔下秦可卿花容月貌,擅长于男女之情,但是,曹雪芹并没有把秦可卿看作是败家的主要责任者,他认为,贾府整个大家族的崩溃是从宁国府开始的,封建世族的子孙的堕落腐化,是贾敬带的头。曲子的三、四句说的就是这一层意思。作者认为,这是从贾敬开始的。贾敬及其儿子贾珍、孙子贾蓉,这贾府的长房三代,宁国府的主子们,整日或炼丹修道、游手好闲,或吃喝嫖赌、偷鸡摸狗,无所不为,腐朽、糜烂到了极点,家业必然衰亡败落。“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个“宁”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贾敬等宁国府的主子们。曹雪芹认为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贾府家事的消亡首先要归罪于他们。“箕裘颓堕”了,“家事消亡”了,“好事终”了,因此曲子最后以感慨的语调说,这真是前世积下的孽障啊,而祸根就是那个男女之情。

一首吟咏秦可卿的曲子,着眼点却落在整个大家族上,主要内容用以探讨贾府这个“百年望族”的衰亡和败灭的原因。这说明,作者是把秦可卿之死,当作一个暂时仍维持着鼎盛局面的封建世族败亡的端倪来看待的。作者的这种处理,尤其是作者指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这就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的历史纵深感,使曲子有了更其深广的社会意义。当然,作者在解释贵族社会消亡的根本原因时,又陷入了宿命的因果循环论。他的解释是错误的、不科学的,因而也是无力的。

名家点评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这首曲子把贾府这一“百年望族”衰落和败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贾敬的荒诞不经和他对子孙的放任自流,导致宁府上下乱伦滥交,纲常败坏。曹雪芹的这种处理,大大加深了秦可卿悲剧故事的历史纵深感,使这首曲子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但是,作者由于时代所限,时不时地会陷入宿命的因果循环论,对于这些思想我们应当注意鉴别。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