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09:35

妇(拼音:f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古字形由女和帚构成,表示女子拿着扫帚打扫卫生。承担家务劳动是古代女性的主要工作。“妇”的本义是已婚女子,特指妻子,又泛指女性。

文字源流

会意字。“妇”,繁体作“婦”。从“妇”字的甲骨文(图1-4)和金文(图5-8)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是由“”和“”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左边是一把笤帚,右边是一个女人,意思是一个女人拿着扫帚在扫地。部分字形左边部件为妇女的样子,右边部件为妇女手中所持的扫帚样子。“妇”的本义应该是指从事劳作的女性。古代妇女婚后的主要任务是服侍丈夫和操持家务,而甲骨文的“妇”正好体现了古代妇女的这种身份。《说文解字》里说:“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服”就是服侍;《释名·释亲属》:“妇,服也,服家事也。”古籍中以“服”训“妇”,足见中国古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也显示了夫尊妇卑的地位差异。

金文的形体基于甲骨文,“女”的形象由跪姿变为站姿。小篆(图14)基于甲骨文、金文形体,对文字进行了文饰和拆解,左边部件为“女”,右上部件为手形,右下部件为帚形。隶书的“妇”字,将小篆形体进行了横、撇、折的改造。汉字简化时将“婦”字“彐”以下的部分省去,写作“妇”。《宋元以来俗字谱》中已收录简体“妇”字。

现代汉语在使用“妇”这个概念的时候,通常是指已婚的女性,例如“妇女”“孕妇”“妇人”等等,而年龄偏小的年轻女性一般多用“女”“女孩”等。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下】【女字部】房九切(fù)

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说文解字注

“服也”注:亦以叠韵为训。妇主服事人者也。《大戴礼·本命》曰:“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故谓之妇人。妇人,伏於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曲礼》曰:“士之妃曰妇人。”析言之也。

“从女,持帚洒埽也”注:说会意。房九切,古音在一部。服古音同。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字部】妇;部外笔画:8

古文:𢽰

《唐韵》房九切。《集韵》《韵会》扶缶切。《正韵》房缶切。并音阜。《说文》:服也。《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又女子已嫁曰妇。妇之言服也,服事於夫也。《礼·昏义》:妇人先嫁,三月敎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又《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又冢妇、长妇、介妇,众妇也。见《内则》。

又嫔妇,化治丝枲。见《周礼·天官》。

又世妇,后宫官,所谓二十七世妇也。

又属妇,妇之穷独,当联属者。《书·梓材》:至于属妇。

又嫠妇,寡妇也。苏轼《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

又好貌。《荀子·乐论篇》:其容妇。

又物类之隂者亦曰妇。《埤雅》:鹁鸠隂则屛逐其妇,晴则呼之。

又《韵府》:蟋蟀一名吟蛩,济南呼为嬾妇。

又江中有鱼名白旂,其脂可然,用之照歌舞则明,照纺绩则昏,世谓嬾妇所化。

又鷦鷯名巧妇,赤斑蜘蛛名络丝妇。并见《本草纲目》。

又梵言婆利耶,华言妇。

又《正韵》防父切。音附。陈琳《饮马长城窟》: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又叶芳尾切。音斐。《楚辞·天问》: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𡟒有莘之妇。

通作负。别作媍。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女”3画,㇛(撇点)一笔写成,横笔右端不出头。

【写法】“女”“彐”宽窄相当,顶部“女”高,底部“习”略高。“女”,横笔从横中线起笔。“彐”,㇕(横折)从竖中线起笔,横段与“女”的横笔大致持平,竖段略向左下斜行;下面两横都从竖中线起笔,上横在横中线下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发音有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