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西镇

更新时间:2024-04-14 10:24

吴兴区西部,东邻道场乡,东南接东林镇,南与埭溪镇交界,西连长兴县和平镇,北与杨家埠镇相邻,东北与康山街道接壤,镇人民政府距吴兴城区18.7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06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妙西镇户籍人口为16372人。

历史沿革

明成化八年(1472年),属乌程县三区十都。

民国元年(1912年),属西南乡;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埭溪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吴兴县第九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妙善乡、罗和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妙西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妙善、罗和乡合并设妙和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改设妙和镇。

1950年3月,分设南埠乡;同年5月,妙和镇改为妙和乡。

1956年4月,妙和、南埠2个乡(包括菁山一部分)合并设妙西乡。

1958年10月,妙西、云巢2个乡合并设云巢公社。

1961年5月,分设妙西公社、南埠公社。

1983年7月,改设妙西、南埠乡。

2001年6月,妙西、南埠2个乡合并设妙西镇。

2003年1月,妙西镇隶属吴兴区。

2005年5月,东山村、沙家浜村、基山村划归杨家埠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关山、石山、稍康、妙山、龙山、妙西、渡善、东边、后沈埠、杨湾、王村、楂树坞、肇村、潘村、五星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7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妙西镇辖15个行政村:关山村、石山村、稍康村、妙山村、龙山村、妙西村、渡善村、东边村、后沈埠村、杨湾村、王村村、楂树坞村、肇村村、潘村村、五星村,镇人民政府驻妙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吴兴区西部,东邻道场乡,东南接东林镇,南与埭溪镇交界,西连长兴县和平镇,北与杨家埠镇相邻,东北与康山街道接壤,镇人民政府距吴兴城区18.7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06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妙西镇有耕地面积23052亩,林地面积21500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辖区总人口1618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58人,城镇化率41.8%。另有流动人口860人。总人口中,男性8175人,占50.5%;女性8010人,占49.5%;14岁以下1635人,占10.1%;15~64岁12770人占78.9%;65岁以上1780人,占1.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895人,占98.2%;有苗、布依、回、藏、彝、壮、朝鲜等13个少数民族,共290人,占1.8%。其中苗族17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9.0%;布依族79人,占27.2%。2011年,人口出生率6.55‰,人口死亡率9.39‰,人口自然增长率-2.84‰。

截至2019年末,妙西镇户籍人口为1637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妙西镇财政总收入5988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9万元,比上年增长99.9%。人均财政收入3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0元。

2019年,妙西镇有工业企业5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农业

2011年,妙西镇农业总产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8.8%。2011年,生产粮食988吨,其中水稻8051吨,小麦141吨。蔬菜种植面积3569亩,产量5861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540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422亩;水果种植面积63750亩,产量16.84万吨。2011年,生猪饲养量2.18万头,年末存栏6578头;羊饲养量9824只,年末存栏2893只;兔饲养量7382只,年末存栏32只;家禽饲养量420.5万羽,上市家禽315.3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271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3%。

工业

2011年,妙西镇工业总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72.0%。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商业网点60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1亿元,比上年增长9.2%。2011年,进出口总额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出口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主要产品有木塑新材(木材)、纺织产品等。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各类存款余额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亿元。

邮电业

2011年,妙西镇邮政业务收入89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87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61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1所,在校生706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61人,专任教师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2011年,教育经费达1328万元,比上年增长0.7%;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26.9万元,比上年增长0.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5.5%。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公共图书室1个,藏书15000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病床15张,固定资产总值34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2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6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73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16.6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6万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妙西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户,人数20人,支出5.98万元,比上年增长0.3%,月人均249元,比上年增长15.4%;城市医疗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0人次,共支出0.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5户,人数368人,支出60.49万元,比上年增长21.0%,月人均137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0人,支出20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人,支出0.5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5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12人次,共支出32.2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万元。2011年末,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7433人,比上年末增加159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7.5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4300户,移动电话用户4600户,宽带接入用户800户。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1千米,生产能力1200吨/日,年工业用水13.14万吨、生活用水30.6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6.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项,日污水处理能力120吨,污水处理率40.0%。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有镇区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6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15千米,用电负荷75.4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66亿千瓦时。

截至2011年末,妙西镇有镇区公园3个,公园面积0.01平方千米,园林绿地面积0.236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绿地0.21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25.7%。

交通运输

妙西镇境内有县乡(镇)级公路8条,总长35.74千米。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2.8千米。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49千米,道路铺装面积0.25平方千米。镇区桥梁3座,总长度0.05千米。镇区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里程达47千米,年客运量10.8万人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妙西镇因辖区原妙西乡得名。

民间艺术

妙西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旱船、地方腰鼓等。

文物古迹

妙西镇西南侧宝积山有杼山及三癸亭。宋嘉泰《吴兴志》载:“杼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陆羽旧记云:“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昔夏后杼巡猎之所。今山下有夏王村,西北有夏驾山。”晋吴兴太守张玄之《吴兴山墟名》称:“旧名东张,山形似几地形高爽,山阜四周。因其山胜绝使游者忘归,又名稽留山,寺前二十步跨涧,有黄浦桥,桥南五十步,又有黄浦亭,南朝宋鲍照送盛侍郎赋诗及庾中郎之所。其水自杼山西南五里黄蘖山出,故号黄浦,俗亦名黄蘖涧。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寺东偏有招隐院,其前堂西夏谓之温阁。从草堂东南屈曲有悬岩,径行百步,至吴兴太守何楷钓台。西北五十步至避它城。”唐大历七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次年(癸丑)正月到任。时浙西观察判宫殿中侍御史袁高巡部至州,会于此山,遂立亭于东南。陆羽以癸丑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为三癸亭。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陆羽离故乡湖北天门县到杼山妙喜寺,与僧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时年24岁。陆羽在湖州期间,曾长期住妙喜寺,先后在湖、长和浙西地区,用五六年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在30岁时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历八年(773年)颜真卿在妙喜寺招隐院编纂《韵海镜源》,陆羽、皎然等东南文士50余人参与其事。杼山一时形成儒、释、道合流,诗、茶、禅合一的格局。

据明成化《湖州府志》、崇祯《乌程县志》,郡志以“妙喜”名山,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妙喜寺为宝积寺

夏后南巡,山名是因。梁王东揆,寺榜攸询。形胜天绝,规模鼎新。避它城古,垂钓台堙。棚以桂结,浦由黄申。二庾迢递,三癸嶙峋。径列御史,传纡逸人。纷吾著书,群彦惠臻。 《韵海》《镜源》 ,自秋徂春。编同贯鱼,学比成麟。幸托胜引,亟倍僧珍。庶斯见传,金石不泯。

陆羽墓杼山位于湖州古城西南妙西乡境内。杼山因夏王杼巡狩至此而得名。晋代,为吴兴郡著名风景名胜。杼山又名宝积山,因山南原有宝积寺,山因寺得名。宝积寺即梁代妙喜寺。妙喜寺住持为皎然(字清昼,长兴人)。唐大历七年(772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因陆羽与皎然均是颜真卿的吟友和朋友。故颜真卿、陆羽、皎然等人常在杼山雅聚。唐大历八年(773年)十月二十一日,颜真卿为陆羽建“三癸亭”,因建亭时间是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故称“三癸亭”。唐大历七年(772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对陆羽器重,邀陆羽与众多文人雅士在杼山雅聚,并邀他参与《韵海镜源》的编纂工作。

陆羽一生中在湖州住了三十多年,湖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其间陆羽游历了浙东、苏南、赣东北等地进行茶事活动,但主要均在湖州从事茶事研究和撰写《茶经》工作。

陆羽在湖三十年中,以毕生精力撰写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叶研究专著《茶经》 。《茶经》全面论述了茶的性状、功用、品位、产地、水质、采制、烹饮之法等。全书三卷十章,虽仅七千余字,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这部巨著。陆羽在茶学上的功绩,被后人称为“茶圣”。

陆羽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湖州逝世,亨年七十一岁,安葬在杼山。山上现有陆羽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