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17:31
始中国羽龙是一种发现于中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其体长大约只有30厘米。该属下目前仅有一种,即短羽始中国羽龙。始中国羽龙与近鸟龙非常相似,其主要的区别主要在于尾椎序列的长度。由于始中国羽龙的标本没有保存完整的尾椎序列,因此也有一些研究对该种的有效性表示质疑。
始中国羽龙的属名带有“破晓”,“黎明”的含义,种名则是描述其不发达的羽毛。
目前为止仅报道了一件始中国羽龙的标本,即正型标本YFGP T5197,是一件关联的未成年的个体,保存了大多数的骨骼,但是尾椎序列不完整。
始中国羽龙具有以下鉴定特征:具有较短的吻部,其前后向长度约为眼眶前后向长度的82%。泪骨具有较为狭长的后突,构成了眼眶背边缘长度的一半。泪骨的前突非常不发达。尾部较短估计约有股骨长度的2.7倍。从大约近端的第8或9节尾椎开始,脉弧退化呈弱小的棒状结构。肠骨的后髋臼突相对较长,且在向远端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变细。脚爪的长度短于倒数第二枚趾节骨的长度。尾部没有舵羽,跖骨和脚趾骨部分也没有羽毛附着。
始中国羽龙的定种文献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它与近鸟龙构成了一个姐妹群,它们与晓廷龙共同构成了近鸟龙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文章的系统发育分析中,始祖鸟依然位于恐爪龙类的基部。在史蒂夫·布鲁萨特等人2014年的分析中,近鸟龙类内部的亲缘关系没有解析开。
始中国羽龙前肢上最长的飞羽约为肱骨长度的1.5倍,且为对称的飞羽,这一特征与近鸟龙相似。同很多具有“四翼”的副鸟类相似的是,始中国羽龙的股骨和胫骨附近也紧密排列着很多对称的正羽,然而它的跖骨和脚部没有保存任何羽毛。身体其它部位的羽毛(头,颈部,胸骨,背部,尾部)均为绒羽,且几乎没有羽轴状的结构。尾部的羽毛比较短,长度小于20毫米,不发育大型的正羽。所有的绒羽都由数条纤维构成,向远端延伸的过程中保持平行。
研究者认为,跖骨和脚部具有大型的正羽是恐爪龙类的一个共近裔特征,而这一结构的缺失则是始中国羽龙的一个自近裔特征。而这一特征的缺失反映了始中国羽龙与其它四翼副鸟类生活模式的不同:由于肱骨较短,始中国羽龙的翼展要小于小盗龙和早期鸟类,同时由于后肢的跖骨和脚部不发育羽毛,始中国羽龙可能比其它四翼副鸟类更擅长在地面上奔跑。其尾部不发育大型正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在地面上的奔跑效率。
始中国羽龙的发现暗示了早期副鸟类的羽毛具有较大的功能多样性,除了用于飞行功能以外可能还具有展示功能。而正式因为存在这样的功能多样性,才促进了在同一地区多种早期副鸟类的繁盛。
2017年的一项关于近鸟龙的详细形态学研究显示始中国羽龙与近鸟龙的主要区别仅存在于尾部的长短,而始中国羽龙的尾部保存的不完整。因此,始中国羽龙可能是近鸟龙的同物异名,而且是个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