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辉云

更新时间:2023-01-08 08:39

姚辉云(1936年-2021年8月19日),祖籍江西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后埠村,出生于九江。曾任江西省作协理事、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人物生平

在小学快毕业时,当时在九江当中学教师的哥哥姚剑云将他从家乡带到九江读书。1956年高中毕业后,到九江县马回岭当农民。白天,他干农活;晚上,或是阅读书籍,或是从事创作。后调进马回岭中学当教员,教语文、历史。由于在《江西文艺》发表了短诗《晨耕》而被吸收参加九江市文化馆下属的中心文学创作组,从事创作活动,后调至县文化馆工作。1979年他回到了九江市,1980年调入九江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作家协会),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现已退休,但笔耕仍未停止。

个人作品

曾在《人民日报》、《散文》、《词刊》、《文学报》、《诗歌报》、《星火》、《百花洲》、香港《文汇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众多作品。著有歌词集《大海和白云》、《匡庐恋歌》,诗集《匡庐情思》,散文诗集《鄱湖风情(散文诗八章)》、《庐山风景线》,长篇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1937》、《金陵血泪—南京大屠杀全貌大写真》、《世纪大审判·1946 》等多部作品,。

歌词作品《大海和白云》、《无名的枕木》、《工地之夜》、《林业工人之歌》等在全国性大型征歌评选中获奖。《桃花渡口喜事多》获省优秀文艺作品奖,获奖作品还有《江南美》、《江南小唱》》四十余首歌词。《小路弯变》、《月照松林》等十五首歌词谱曲后録成唱片、盒带,《大海和白云》谱曲后分别获“杜鹃杯”全国征歌一等奖、全球华人“中华歌会”征歌大赛银奖。

个人生活

姚辉云在文学道路上坚守了一辈子。小学时代的他就特别喜爱写作文,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偶然一次,老师把他的作文贴在了墙报上,让全班同学欣赏。当时的老师和同学们怎样都不会意识到,一个看似平常的教育动作,却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当时的姚辉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感,他写的作文竟得到老师如此的肯定,从这以后他越发喜爱作文。当然,今天的成功若仅仅依靠老师的引导显然不够,在他学习生涯中哥哥和嫂子的帮助使他后来的成功加大了筹码。在小学快毕业时,哥哥将他带到了九江。哥哥和嫂子不仅是当时的中学教师,更是姚辉云时刻汲取知识的源泉。

临近小学毕业,姚辉云投递了人生中第一份稿件,将自己的作文《月夜》投向当时上海名为《儿童世界》的编辑部。第一次发表的作品就得到了肯定,年幼的姚辉云心中乐开了花,写作带来的快乐胜过了童年的一切。

时光推移,姚辉云成了名初中生,在自己不懈努力和老师的悉心引导下,他经常给《新农村报》(今九江日报)投稿,一次次被肯定,他写作的能力突飞猛进。据姚辉云回忆,他写作真正得到蜕变的时期是在高中时代,当时的任课老师章甘雨先生给了他莫大的关怀与鼓励,这位神奇的老师让他的天赋彻底展现了出来。一次学校作文比赛,姚辉云递交了两篇作品参加评选,两篇作文都获得了全校最高奖项。

但是,这些光环并未能带进大学校门。不幸就这样降临了,高考体检时他因肺病彻底与大学校园无缘。但那时年轻气盛的姚辉云并没有消沉,他放弃了原本可以安排就业的机会和优越的城市生活,随着当时大环境的热潮去了农村,他立志要当一名“农民”。1956年高中毕业的姚辉云,刚到九江县马回岭不久后,他就创作出一组民歌,其中一首名为《晨耕》的短诗,发表后,当年就获得省文化局、省文联的优秀作品奖。那篇被编辑梅长英画上红圈,批上一个“好!”字的手稿,让他至今还有温存。1958年姚辉云的一组诗歌《走进深山》又在《星火》杂志上刊登后,立即引起了小轰动,一位新人的作品引起了江西文学界的关注。

当时九江的高中毕业生非常少,农村更是寥寥无几。姚辉云的作品及学识被公社领导发现,让他当起了老师,主教语文、历史。但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并没有终止他梦想的追求。

创作道路需坚持

姚辉云初到农村时是当农民的,农村的活儿他从未见过,也未曾尝试过。

当时农民们需要评工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底分。农村妇女的工分在3至5分之间,一些劳动力较强的农村妇女甚至达到5分半,而体弱又不会农活的姚辉云只能勉强评上3分,所以他被划分到妇女的队伍中出工劳动。

白天,姚辉云需要干农活,晚上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夏夜里,他置身在昏暗的小阁楼上,或是阅读书籍,或是从事创作。据他回忆,农村的蚊子特别厉害,因为缺乏驱蚊设备,他只能穿着长袖、长裤,头顶一块湿毛巾,度过那些时光。

1958年大跃进时期,每个人都在拼了命的干活,希望早日把国家建设强大起来,而食物却成了一直困扰着全国上下的难题。现已是七旬的姚辉云至今都无法忘怀,饥饿所留下的记忆。收割残留下的谷物秕子、糠皮、南瓜、萝卜和各种白水煮青菜,帮助他度过了难关。

无论当时物质条件是何种艰苦,姚辉云都从未有丝毫抱怨和恐惧,他的文学脚步也未曾终止。然而,“出身问题”让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委屈。

姚辉云的父亲——姚纯,是国民党36军中将军长的身世被传开知晓后,一些公社干部开始排挤他。平日里给他关怀并支持写作的大队书记也顿时无可奈何。公社里某领导一句“你们是犯阶级路线错误”的话语,也让他失去了当生产队保管员的资格。文革开始后,就连《扬鞭钓起红太阳》这首曾获奖的民歌都成为被批斗的“罪证”之一。据姚辉云回忆,当时文革工作组要求他上交作品及手稿,随后就召开了批斗大会。文革主任问:“毛主席是不是红太阳?”姚辉云仅回答一个“是”字,便换回了台下的一片口号呼声。文革主任大呼,“你这是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

随后,文革主任开始分析姚辉云为何“反动”,原因归结为他继承“反动”父亲的衣钵,“我父亲是抗日死的”,姚辉云的压抑终于爆发了。但这句话又换回了更多批斗和苦难。

“国民党哪有抗日的,毛主席曾说过,国民党是从峨眉山下来摘桃子的,”文革主任说。“你这是公然对抗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从此,姚辉云经历了一场至今无法忘怀的“牛鬼蛇神生活”。

自“牛棚”出来以后,姚辉云的身后总是有那么一双双眼睛盯着他,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不能更改的“出身”令他感觉到痛苦和无奈,妻子开始意识到出身问题的“厉害”,亲朋好友也劝他放弃写作,不少作品也不知了去向。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梦想,当他再次创作出作品《白云寄深情》,上海《文汇报》准备发表时,“他父亲是国民党反动军长”,某位领导的一句话再次剥夺了他发表作品的权利,对作品的“死刑”判决使姚辉云痛苦之至,精神受到极大打击。

姚辉云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最终没有倒下,反而更加激进去读书、写作。直到“四人帮”粉碎后,1979年他回到了九江,1980年调到九江市文联工作,他创作的《大海和白云》(吴崇生曲)在全国7000多首歌中胜出,也是全国唯一一首全票获胜作品,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其中这首歌也成为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推荐曲目。作品被海政歌舞团改编成舞蹈列为歌舞团保留节目,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之后的时光里,姚辉云创作才华喷如泉涌,共有15首歌曲被制作成唱片,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和省人民政府奖等,共计60余次。出版多部诗歌专集,获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等多项头衔。

历史不能被遗忘

九江市文联的工作让他再次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次工作之余的聊天,更激发了他长达20年之久的创作热情。

从一位朋友那得知,九江市有一位老人曾是审判日本战犯的军法官,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姚辉云的兴趣。当时是1990年,这位名为叶在增的前军法官已经70多岁了。叶老人也很想把他经历的故事告诉后人,姚辉云回忆起自己被日本人扫荡过的家乡(老家萍乡),被杀害的亲人及村民,还有被掠夺的财产,国恨家仇使他创作产生无限动力,决心要将日本法西斯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全部彻底揭露,经过数次采访和整理,他获得了很多重要史料,但是还不够丰富。姚辉云决定前往南京进行实地采访,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

姚辉云常想起父亲临死前高呼的那句“抗日救国”口号,更坚定了创作“南京大屠杀”史书的信念。“四人帮”粉碎后在老家萍乡,父亲姚纯被确认为抗日殉职的爱国将领,获得平反,他再也没有因为“出身不好”而受到歧视。

在九江市文联的支持和南京市一位秘书长的帮助下,姚辉云前往南京采访获得了很多珍贵有力的素材。当时,日本右翼势力的翻案活动日益嚣张,日本首相大肆参拜靖国神社,右翼作家频频出书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幻象,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等。作为中国人,姚辉云的使命感越来越强烈,他时刻提醒着自己,这段苦难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必须把它写出来告诉后人,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不会有美好前途的。

虽然历经了20年的艰辛磨砺,但很多出版社担心经济效益而不愿意出版此书。经过长时间联络,后来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但条件是不支付稿费。姚辉云的《南京大屠杀·1937》于2010年由百花州出版社推出,终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新浪网率先连载,随后网易网、中华网、当当网、读书宝书库、网络小说精选、蔚蓝网及香港凤凰网纷纷连载,引发媒体连锁强势反应,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中华文化传媒网、华夏记者网、雅虎网、东北网、上海古漪网、广东金羊网、湖南华声网、贵州金黔网、重庆人脉网以及《绍兴晚报》、《巢湖日报》、《三峡晚报》、新疆《克拉玛依日报》、内蒙《呼伦贝尔日报》等50家以上网络、报刊选载、介绍或评论这部书稿,形成评介该书的一股热潮。

当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媒体转载或摘选时,姚辉云的朋友建议他向这些媒体去打官司索取稿费,而姚辉云每次都淡然说:“写书目的就是想在有生之年能给社会做出一点奉献,稿费有没有,已经无所谓了,今年我已经76岁,最宝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我现在还有别的素材,只要我身体好,我还要用余下的时光去创作,因为奉献是我们这代人的人生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