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优134

更新时间:2023-10-29 00:10

威优134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三系籼爪交亚种高产中熟晚稻组合。亲本来源为野败型不育系V20A与自选恢复系Y134配组而成。2000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比较试验结果

1995年参加省联合鉴定,平均产量495.4公斤/667平方米,比对照V64增产13.44%,增产极显著。居12个参试组合第一名。1997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产量504.7公斤/亩,比对照V64(453.5公斤/亩)增产11.0%,增产极显著。日产量4.3公斤,比对照高0.3公斤。1998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产量469.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3.6%,居晚稻中熟1组的第一名(在区试12个点中有5个点第一名,3个点第二名)。

2001年参加全国区试初试平均亩产518.93公斤,比对照汕优64(ck)增产5.5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五位。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469.8公斤,比对照汕优 64(ck)增产 6.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五位。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14.3天,比对照汕优64迟熟0.8天。

特征特性

主要农艺性状两年全国区试平均表现;植株较矮、株叶形态中等、分蘖稍弱、成穗率较高、易感纹枯病、易倒伏,每亩有效穗数20.3万,株高92.9厘米,穗长 21.3厘米,每穗总粒数118.8粒,结实率 78.9%,千粒重28.7克。抗性两年平均表现:叶瘟6.8级(变幅5-8),穗瘟8级(变幅7-9),穗瘟损失率53.4%,自叶枯病6级(变幅5-7),褐飞虱6级(变幅5-7)。米质主要指标两年平均表现:整精米率47.9%,长宽比2.7,垩白率90%,垩白度18.3%,胶稠度48mm,直链淀粉含量24.4%。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秧,V134一般在6月22—28日播种,每亩用种量1.2—1.5kg,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kg,分厢过称播种,2叶期移密补稀。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35天内,插植密度16.6×20cm或16.6×20cm,每蔸2粒谷,插足10万苗。

(3)搞好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国审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流域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3天,比对照汕优64迟熟0.8天。株高92.9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叶色淡绿,分蘖稍弱,成穗率较高,易感纹枯病,易倒伏。每亩有效穗数20.3万穗,穗长21.3厘米,每穗总粒数118.8粒,结实率78.9%,千粒重28.7克。抗性:叶瘟8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率53.4%,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7.9%,长宽比2.7,垩白米率90%,垩白度18.3%,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4%。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南方稻区晚籼早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9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5.52%(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469.8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6.60%(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4.2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5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在6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内;2、合理密植:插植规格16.6×20厘米或16.6×23厘米,每穴2粒谷苗,每亩10万株基本苗;3、肥水管理:注意后期水肥管理,防止倒伏;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及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中等,外观品质差。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双季稻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