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基·柯林斯

更新时间:2019-11-21 20:03

威尔基·柯林斯(1824年1月8日~1889年9月23日,William Wilkie Collins),英国侦探小说作家,主要作品有《月亮宝石》和《白衣女人》等。

人物经历

1824年,威尔基·柯林斯出生于伦敦。12岁时,他随父母迁居意大利,三年后又回到英国,就读于一所私立寄宿学校。17岁时,他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先在茶叶公司工作五年,其间他创作了首部作品《艾奥拉尼》(Iolani),但这部小说在150年后的1999年才得以出版。柯林斯对在茶叶公司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满意。后来他进入伦敦的林肯法学协会学习法律,希望从事律师职业。

1847年,他的父亲去世,柯林斯为父亲写了传记——《威廉·柯林斯传》,在此期间里,他还进行绘画,考虑过以绘画为生,甚至参加过画展。

1850年,他的小说《安东尼娜》发表。这是一部以6世纪罗马生活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虽未引起轰动,但却开启了柯林斯作为真正作家的创作生涯。

1851年,柯林斯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当时的文豪狄更斯。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和合作伙伴。与狄更斯的结识是柯林斯文学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成为狄更斯主编的《家常话》杂志的编辑,同时为狄更斯主办的周刊《一年四季》撰稿。这两本刊物在当时极为风行。柯林斯的多部长篇小说都先在狄更斯主办的周刊上以连载形式发表,然后再出单行本。

从1851年至1859年,柯林斯陆续写出《铁道外的漫游》(Rambles Beyond Railways,1851)、《贝锡尔》(Basil,1852)、《捉迷藏》(Hide and Seek,1854)、《天黑之后》(After Dark,1856)、《一个流浪汉的一生》,1857)等多部小说。

1860年, 《白衣女人》(The Woman in white)的出版使柯林斯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此后10年间,他又创作了《无名氏》(NoName,1862)和《月亮宝石》(The Moonstone,1868)等小说。此外,他还和狄更斯合作创作了《禁止通行》(No Thoroughfare,1867)等作品。柯林斯后来患上一种严重的关节炎,只能靠鸦片来止痛。久而久之,他对鸦片产生了依赖,有时产生幻觉,声称有一位“鬼魂威尔基”与他如影随形。据说在创作《月亮宝石》的过程中,他深受这种幻觉困扰,称自己不记得怎样写出的这部作品。

1889年9月,柯林斯卒于伦敦。

个人生活

威尔基·柯林斯的父亲威廉·柯林斯是当时的风景画家,柯林斯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长大。柯林斯终生未婚,但曾与不同女性交往,并生育了几个子女。

威尔基·柯林斯和加罗琳·格雷夫斯,自相遇后后者便成为柯林斯的终身伴侣。更奇特的是,柯林斯在与加罗琳同居的期间,同时还另有一个非正式家庭。玛莎·路德与柯林斯同居多年,并为他生了3个孩子。在当时的维多利亚社会,这种关系不为社会所容,因此柯林斯自己实际上过着三重生活。一方面他是作家,与社会名流来往频繁,这是他的公开身份;另一方面他同时又分别跟两个情妇过着一种秘密生活。因此,“我是谁?”的自我确认问题始终伴随柯林斯,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影响。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威尔基·柯林斯从青年时期便是反叛者。他在自己的那些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里抨击社会不平;他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揭露当时许多法律条文的不合理,特别是那些涉及妇女、非婚生子女或弱智人权益方面的法律。对妇女地位和权利的关心贯穿他的全部著作。柯林斯笔下的妇女形象,无论是受迫害的“白衣女人”,还是“无名无姓”的复仇女神麦达琳,都从正面或反面强烈地提出了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问题。柯林斯也最早揭开家庭内幕,让其中的性暴力和种种罪恶与丑闻曝光。这还联系到柯林斯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他对一切隐蔽的神秘的东西和反常、病态心理的特殊兴趣。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一个自我确认的问题——“我是谁?”也就是说,他的那些跌宕情节的背后是人心的秘密和人的复杂性。总之,柯林斯在19世纪小说家中,可以说是位超前的人物。

不难发现,柯林斯的作品是十九世纪文学中的一个“历史中间物”,同时也是一个融合了多种因素的大杂烩。在他一侧,是简·奥斯丁、狄更斯们创造的文学经典,在他另一侧,则是通俗小说继续发展并且越来越“专门化”的产物——二十年后,柯南道尔和他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登上了英国文坛。柯林斯的作品,既涉及到了奥斯丁式的对英国家庭纠纷、财产、感情、婚姻问题的表现,也涉及到了侦探小说中对犯罪现场的描写,和对犯罪细节、动机、过程的推理判断。

艺术特色

作者柯林斯的两部小说《白衣女人》和《月亮宝石》,都曾被称为“重要的维多利亚经典著作”。柯林斯的小说别出心裁、勇于探索,显示了一定的写作功力和技巧,并出色地塑造了福斯科伯爵这样栩栩如生的人物。柯林斯在渲染气氛、设置悬念方面用心颇深,着力为作品在多角度的展开做出努力;同时,柯林斯选择了众多叙述者轮流叙述这样的方式来构建小说,并试图将很多不同因素纳入到一个整体中来。

柯林斯的作品包括27部长篇小说、50多部短篇小说以及至少15部戏剧。他的小说大多以侦破犯罪事件为题材,在当时被称为“惊悚小说”,即今天的侦探小说或悬疑小说。柯林斯的笔调既辛辣又幽默,作品的情节神秘莫测、错综复杂、离奇曲折。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对故事进行层次分明的剖析,逐渐拨开疑云,揭开谜底。读者只有读到最后一页才能了解全部真相,放下悬挂已久的心。柯林斯认为,要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作家必须是讲故事的高手。换句话说,作品需要营造一种使人焦虑、迫不及待的氛围,有“叫他们(读者)等,叫他们笑,叫他们哭”的故事。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数不胜数的悬念。

除了精彩的故事,柯林斯的叙述技巧也令人耳目一新。他采用多角度叙述手法,喜欢让不同人物从各个不同角度叙述同一故事。这一手法使得故事的展开面面俱到,丝丝入扣,生动诱人。这种技巧得益于柯林斯的律师经历。在法庭上,每个案子的审判需要以被告、原告、证人等许多不同方面的陈述和辩解为基础。柯林斯认为,小说的叙述也一样,需要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多方位地展开故事,才能使整部书的层次丰富,情节诱人。柯林斯在与狄更斯的通信中,经常涉及小说创作的技巧问题。

柯林斯的写作计划中包含了很多彼此矛盾的东西,而侦探小说这一容器又不可能包罗万象地装下所有的内容。所以,当小说发展到最后,作者无力兼顾所有因素,只能任由作品变成一个杂揉的拼盘。当然,这些创作中的偏差是可以理解的,如读者所见,正是柯林斯对侦探小说这一文类及其修辞方式的探索,使后人更好地运用技法并规避疏漏。

人物影响

威尔基·柯林斯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他亦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一位不可缺少的作家。是他第一个将短篇侦探小说引向长篇的创作,也是他第一个塑造了机智、勇敢、真挚、善良的官方侦探——克夫探长。

《月亮宝石》长达40万字,在破案过程中,分头叙述不同的故事,然后串联起来,散而不乱,错综复杂,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力。柯林斯的第二个贡献,突出了“文学是人学”的基本创作原则。他在写破案的同时,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并突出了克夫探长的个性以及心理特点,这就大大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

柯林斯在生前极负盛名。有评论家称他为悬疑和侦探小说的先驱。尤其在精心编织故事方面,后世不少推理小说家从柯林斯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柯林斯逐渐失去了围绕在他头上的光环。除掉他的格言式创作原则“叫他们等,叫他们笑,叫他们哭”仍为人们念念不忘之外,他的作品多已成为历史,能流传后世,进入大学课堂的作品只有《白衣女人》和《月亮宝石》。

人物评价

威尔基·柯林斯在技巧方面为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克服小说结构和叙述的凌乱无序、奠定层次精巧的叙事标准方面,柯林斯的作品具有很好的参照价值。(中国南开大学及美国关岛大学教授常耀信《英国文学通史》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