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2 11:18
媒体融合与媒介融合的区别
媒体和媒介是有区别的:媒介是信息传播所需要的载体、介质或通道。媒体是媒介+内容体系的组合,拥有后端内容架构、生产流程、编读互动等系统支撑。因此,需要在掌握多种媒介的处理技术之外,必须要有一个内容体系来支撑处理工艺,最终实现内容和通道的良好结合。
由于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成本大大降低,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传输系统兼容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传统媒体传播手段,超强的加载能力使旧媒体越来越不具有优势,当前旧媒体之所以还存在,主要是因为旧媒体发展时间长,发展出了很多利益团体,还有部分人习惯使用旧媒体,从实用角度讲,旧媒介形式已经没有生命力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旧的传媒利益集团一定要尽快寻找发展的新思路,与网络对接,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相互整合的过程,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与其说它是一种跨媒介的扩张,还不如说是行业联合的试探。横跨广电和电信两种业务的融合繁衍,开始结出媒体融合的果实。
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的多元化,重要的是,媒体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多媒体的原始素材,综合整理提炼、加工,通过不同媒介传播的特点,迅捷传达信息,表现事件背后的真实,还原新闻的全貌。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用户最多、传播影响力最大的新媒体总的来看,就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它包含手机媒体,平板媒体,网络电视媒体,电脑媒体)。新媒体造就了信息开放的新局面,造就了全时空传播的新局面,造就了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新局面,造就了信息爆炸和信息迅速更替的新局面。尤其是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动,不断使传播形态更加丰富,推动了自媒体、私媒体、草根媒体、公民媒体、独立媒体、参与式媒体、社会化媒体等传播形态的形成。
媒体融合不仅仅是给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提供了众多新途经,实际上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在管理机制上,全媒体是为制度创新预设了可能性,为向现代企业转型提供了空间;在新闻生产上,全媒体是信息整合的具体方式、报道形态,以多媒体素材集成报道;在传播渠道上,全媒体是向各种平台终端强力渗透的产品,汇聚新一代受众群;在商业模式上,全媒体是完善对传统媒体广告之外的市场布局。全媒体平台提供多媒体产品,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户外电子公告牌等等多渠道分销这些产品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用户价值。
媒体融合的进展不断促进着新闻从业者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促进着采访报道方式的改变,促进着新闻发布方式的改变,促进着新闻理念的改变,甚至促进着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向新媒体领域的转行。年轻新闻工作者具备的信息结构是开放的,视野是国际化的。
在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催逼下,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促成了国内多媒体融合的步伐。然而,国内大规模的媒体融合还在起步阶段,媒体之间的融合主要还是报纸与网络之间,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传统媒体大都只在内部妊娠并发育出电子版媒体模块。在这种融合过程中,电视媒体特别注重对自身网络媒介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省级电视台乃至计划单列市电视台都陆续申请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网络电视操作模式已日渐成熟。国内媒体就是在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中逐渐融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十周年。2023年3月5日,“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网研究院课题组结合2023年以来各级媒体在内容、技术、渠道、运营、体制机制、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研判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形成此研究报告。
“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整合作业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
随着新旧媒体的不断冲撞整合,网络媒体连续上演着媒体传奇,大有主传统媒体沉浮之势。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说:未来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这一观点显然是带有激进色彩的媒体进化论。
媒体共存造成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分众化传播现状。报纸的受众分布以城市为中心,广播处在被报纸和电视双重挤压的尴尬境地,电视在农村受欢迎,却渐渐被城市人们遗忘,网络媒体虽然以其在线传播的方式,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日千里的态势,但是新闻传播角度的先天缺陷和技术的不够成熟使其在短时间内还很难一统当今的媒体。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存情况看,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打造市场的合力,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
市场化运作使媒体融合成为可能。现有的几种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的前期投入最大。美国学者布雷德利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电视采访成本高于报纸三倍还要多,电视采访所需要的高附加成本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是投入高产出也高,绝对性价比不大。前期投入产生的传播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如果同一个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使媒体资源用途同样化,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既扩大了市场,以相对节省的成本获取大的收益,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在具体地域内强化交互媒体的品牌效应。
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融合是推动媒体事业发展的最好选择。未来主流的传播形态将必定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
“媒体融合”势必成为未来传媒业的主流,培养新一代的“媒体融合”人才便是重中之重了,而高校自然得肩负起培养这种人才的责任。国内的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便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Convergence 学院合作,成立了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 3月19日,全国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在长江新闻学院揭牌。这成了学院一“怪”:文科学生像工科学生一样走进实验室。媒体融合是指平面、影像、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在数码技术平台上融合到一起,形成多元化互动式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是媒体未来发展趋势。融合媒体实验室是长江新闻学院和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合作项目,揭牌当天,密苏里大学的Mike McKean教授来到实验室讲解融合媒体运用文字、视频、声音等要素讲新闻故事的全新方法,学院师生还现场连线密苏里。融合媒体实验室的成立正是学院培养实践型新闻人才的又一尝试”------摘自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主页“只做不说的目标打造中国‘密苏里’”一文.)。此实验室引进了30台苹果电脑,利用数码平台兼容了图文、音频、视频等不同手段进行传播,主要用于学习与教学科研。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获批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并于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这是国内高校首次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据了解,佛山传媒集团已经成立了广东省第二家“数字报”,还在第一代“数字报”的免费试行阶段。可见传媒集团正逐步向融合媒体方向靠拢,很多媒体渐渐开始走向多元化,融合媒体符合了当今传媒发展。汕头大学成立这样的融合媒体实验室,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培养新型的、多元化人才,也顺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走在融合媒体的前端。
“媒体融合”的成功范例
新加坡报纸和电视是华文媒体中率先实现媒体融合的典型。新加坡作为只有330万定居人口的岛国,主要媒体集团有两个,一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掌握着四家日报和以此为基础的商业网站;一是新加坡传媒公司,经营着电视台和网站。2000年6月,新加坡政府决定让这两家公司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彼此加强竞争。报业传媒进军电视事业后,开通了华语台“优频道”和英语台“电视通”。经过不到半年的运作,报业股份公司的“优频道”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二位,报业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整合。
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密苏里大学以及美国其他一些大学都在积极推进名为“媒体融合”的教学。从2005年开始,密苏里新闻学院就增设了“媒体融合”的本科专业。
该专业的设置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当今时代,由于各种新媒介涌现及新闻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各类传统媒体的界限正在被纷纷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已经形成当今媒体格局变动的大趋势。所以,记者在采写编、摄录制作新闻的时候,应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能同时适应不同媒体(无论是报刊媒体、广电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的需要。
“媒体融合”专业实际是培养“全能记者”之意,使学生能具有适应多种媒体需要的能力,也可称为“媒体融合型新闻教育”。美国各新闻院系在具体做法上还有些差异:有的比较平均用力,各种媒体的实务技能培养都设置了相当份量的课程;有的则先让学生有一个主攻的媒体方向,然后再选修其他媒体课程作为呼应。在研究生教育、乃至博士生教育中,也对“媒体融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开设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