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2 17:57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军破郢。子期随楚昭王逃亡到随国,吴军穷追不舍。子期与楚王长得相像,就让楚昭王逃走(一说把楚昭王藏起来),让随人把自己假扮的楚昭王交给吴军。随人对交出楚人之事占卜,结果不吉利。于是随人与吴军交涉,拒绝交出楚王,吴军最终退去。楚昭王非常感激随国,用子期胸口的血和随人盟誓。
楚昭王十一年(前505年),秦国救楚,楚国得以在子西带领下击败吴军。同年秋天,子期、子蒲率军灭亡了从吴伐楚的唐国。九月,楚吴继续交战。吴军驻扎在麇,子期想要火攻。子西说:“父老乡亲的尸骨还暴露在那里,不能收殓又要烧掉,不行。”子期说:“国家将要灭亡了!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国家复兴他们就可以享有以往的祭祀了,哪里还怕烧掉尸骨?”于是楚军火攻吴军,又接着进攻,吴军败退,又在公婿之溪作战,吴军大败,吴王就回国了。吴军败退后,楚王就回到了郢都。
楚昭王还都后,和子西、子期一起商议,想招抚伍子胥回楚国,减轻吴国的威胁。但伍子胥没有答应。
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年),吴军多次击败楚军水师,子期所率陆军也在繁扬战败。于是在子西支持下,楚王迁都于鄀地,来安定楚国。
楚昭王二十年(前496年),子期和陈国的公孙佗一起灭亡了顿国。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楚国救援陈国。期间,昭王病重,天空有红霞像鸟一样绕着太阳飞翔。昭王向太史询问吉凶,太史说:“这对大王有害,但能够举行祭祀把灾祸移到令尹子西、司马子期身上。”子西、子期听说后,就向神祷告,请求让自己代替昭王。昭王说:“令尹、司马是我的股肱之臣,把灾祸移到股肱上,难道就能够免除我的病吗?”不同意举行祭祀。
楚昭王临终前,想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先后过问子西、子期、子闾(公子启),三人都推辞不受。最后子闾实在推辞不了,才答应了。后来楚昭王去世,子闾和子西、子期商议,迎立昭王的儿子熊章为王,是为楚惠王。
楚惠王四年(前485年),子期率军攻打陈国。吴国派季札劝子期退兵,子期听从。
楚惠王九年(前480年),子西、子期攻打吴国,至桐汭。
早先,白公胜的父亲太子建被郑人杀害。因此,白公胜极力劝子西攻打郑国,为父报仇。但子西考虑到楚国在吴军破郢的浩劫后国力尚未恢复,就迟迟没有出兵,反而还出于郑国的地缘价值与之结盟。因此白公胜怨恨子西,也迁怒了子期。
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白公胜亲自磨剑,子期的儿子平见到,询问原因。白公胜直言要杀死子期。但子西听说这件事以后,没有在意,认为自己抚养白公胜长大,白公胜不会恩将仇报。白公胜听说子西的反应后再次发誓要杀了子西、子期。
同年七月,白公胜与石乞等人在朝廷上杀害了子西和子期,并且劫持楚惠王。子期临死前说:“我从前凭借武力侍奉君主,不能有始无终。”于是掰下巨大的木头,力战而死。他的遗体被丢弃在江里。随后白公胜又杀害了子闾。后因叶公平叛,白公胜兵败自杀,楚惠王得以恢复王位。
《清华简·良臣》:楚昭王有令尹子西,有司马子期,有叶公子高。
楚昭王想到荆台去游玩,子期劝谏他说:“在荆台游玩,左侧有洞庭湖,右侧有彭蠡湖,南侧可以看到猎山,台下紧挨着方淮。这种游玩的乐趣会让人忽视岁月逝去且忘却死亡,游玩的君王都葬送了自己的国家,希望大王不要去那里游玩。”昭王说:“荆台是我的领地,我自然可以到那里游玩,你凭什么阻止我呢?”生气地打了他一下。
子西驾车到殿下,曲意说愿意陪昭王游玩。昭王很高兴。待走了十里后,子西说:“劝谏您的子期是忠臣,而陪您游玩的我是阿谀奉承之臣。希望大王奖赏忠臣而惩罚阿谀奉承之臣。”昭王说:“就算我今天听从了你的劝谏,这也只能阻止我一个人游玩罢了。如果后世的人要去游玩,怎么办呢?”子西说:“禁止后世人游玩很容易。大王百年之后,将陵墓修建在荆台上,那么子孙必然不忍心在父祖的墓地游览作乐。”
昭王说:“好。”于是就回来了。
子期想把妾立为正妻,去求问于左史倚相,说:“我有个妾谨慎老实,想给她戴上夫人的首饰,可以吗?”倚相回答说:“以前大夫子囊不执行楚恭王遗命要用的谥号;子夕喜欢吃菱角,子木用羊祭祀而不用菱角。君子说:这违反命令却符合道义。谷阳竖心痛子反的辛劳,献给他酒喝,结果子反死在鄢地;芋尹申亥顺从楚灵王的欲望,结果灵王死在乾溪。君子说:这是顺从却违背道理。君子行事,要符合道义,所以进退周旋,只服从道义。子木能够违背子夕的欲望,以符合道义而不用菱角,您经营楚国的政事,却想如同用菱角祭祀那样违犯道义,可以吗?”于是子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父亲:熊弃疾,即楚平王
儿子:公孙平
《左传》
《国语·卷十七·楚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