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6 14:39
《孔子九讲》为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国学院院长郭其勇、世界儒学大会秘书长孔祥林先生在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的演讲稿。演讲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演讲风格,讲述了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为官之道、为师之道、孝亲之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中庸之道、贫富观、公私观及孔子后裔“天下第一家”的历史地位。读者从中可以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并汲取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孔子九讲》是继先后出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论语> 感悟》之后,中华书局推出的又一部由儒学专家解读孔子思想的新书。
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如何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和营养,从而使孔子的言行记载得到新的生命,展现新的力量,带来新的启示,学者和媒体都在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孔子九讲》,就是一座由专家学者架起的引导广大读者步入孔子思想殿堂的桥梁。傅佩荣先生在《孔子九讲》序言中指出:我们今天想经由《论语》来认识孔子的思想,首先要充分了解经典,求其融会贯通;其次要使经典与经验结合,让孔子在21世纪还能栩栩如生,为我们提供生动活泼的教诲。《孔子九讲》作者正是凭借着对经典的深刻认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的风格,将读者带入宛如与孔子直接对话的情景之中,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中感受到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力量。
傅佩荣:祖籍上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范围涵盖哲学、宗教、神话、教育、文化、心理、励志等,著作达九十余部。于深化推广哲学研究、探讨当代重大议题、促进两岸思想交流,贡献甚多。
认识孔子(代序) 傅佩荣
第一讲:孔子的一生 傅佩荣(1-7讲)
第二讲:孔子的为官之道
第三讲:孔子的为师之道
第四讲:孔子的孝亲之道
第五讲:孔子的交友之道
第六讲:孔子的贫富观
第七讲:孔子的修养之道
第八讲:孔子的中庸之道 郭其勇(8-9讲)
第九讲:孔子的公私观
附 讲:天下第一家孔祥林(附讲)
傅佩荣序认识孔子(代序)孔子的一生,验证了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过程。三岁丧父,由母亲带回娘家养大,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这是孔子的青少年阶段,再平凡也不过如此。但是,他从十五岁开始,在别的孩子接受命运摆布、只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之际,他立志求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间接影响了往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孔子的秘诀是:好学、深思与力行。好学使他精通五经、娴熟六艺,掌握了传统所集结的智慧与能力。他由此“温故而知新”,觉察礼坏乐崩之后,需要重新界定道德的基础。于是提出“仁”的理想,作为一个人由真诚所引发的动力,依此要求自己去行善。孔子的志业可以用“承礼启仁”一词来描述。他的深思构建了儒家的哲理。“仁”之一字,包含三个层次: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这是“吾道一以贯之”的简单说明。“善”的定义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唯其如此,孔子的志向才会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亦即他想以一人之力来改善整个天下。只要明白孔子思想,就会接受类似的观点,体认天下一家、天下一人的亲切关怀,进而也会效法孔子,愿意为天下人服务了。他的力行不仅体现于个人的修德与讲学上,也促使他在中年之后从政做官,为鲁国百姓谋福利。孔子为官,政绩卓越,但最后依然无力回天。于是在别人考虑退休之时,他反而周游各国,斗志昂扬,传播自己的理想。有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性格,有人称许他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他则淡然地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能做到这样的“三忘”——忘食、忘忧、忘老,人生必有深刻的乐趣。孔子是一位哲学家。一方面,他要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由此找出人生的应行之道,让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另一方面,他在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中,必须体验快乐的境界。哲学如果不能让人觉得快乐,我们又何苦去费心钻研?孔子本人不论穷困或通达,都能表现“安贫乐道”的情怀。他的杰出弟子颜回也有同样的表现。其他众多弟子在同一条人生之道上,亦步亦趋,分别走出各自的精彩人生。两千多年以来,中国读书人学习儒家,由此获得安身立命的慰藉。他们的学习材料,首推《论语》一书,几乎到了“人人手边有《论语》”、“人人心中有孔子”的盛况。不过,书本只是文字资料,要靠每一代的读书人去“好学、深思、力行”,才可能使孔子的言行记载得到新的生命,展现新的力量,带来新的启示。我们今天处在类似的情况,也想经由《论语》来认识孔子的思想。这是双重的挑战:首先,要充分了解经典,求其融会贯通;其次,要使经典与经验结合,让孔子在21世纪还能栩栩如生,为我们提供生动活泼的教诲。为了回应此一艰巨挑战,传播媒体责无旁贷,学者更是努力配合,由此形成了风起云涌的国学热。这是值得乐观期待的大趋势。学习孔子思想,不是为了增广见闻或附庸风雅,而是为了安顿自己的身心,接上自己的传统,使自己在天地之间可以站得稳、行得正。学者们各尽其能,揭示孔子思想的某一侧面,希望引起共鸣,形成基本共识,重新肯定炎黄子孙独到的智慧,在纷纭的世事中找到一处心灵的乐土。任何这方面的工作都是一个开始。电视中的讲述、书本上的介绍,都是在扮演桥梁的角色,希望读者进而阅读经典,直接与孔子对话。本书原是山东卫视《新杏坛》栏目的演讲记录,经三位演讲者修订而成,再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希望得到大家的喜爱。 2008年3月29日
本书分为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为官之道、孔子的为师之道、孔子的孝亲之道、孔子的交友之道、孔子的贫富观、孔子的修养之道、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公私观九讲,并将讲述孔子和孔子后裔历史地位的“天下第一家”一讲附于书后,读者从中可了解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故里的名胜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