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更新时间:2023-08-17 12:08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是2009年2月1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祥龙。本书是在21世纪中西文化会通碰撞之际,中国学者对华夏传统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深入思考与全新开拓。

内容简介

作者揭示出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全然异于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时间性与身体性,探发了这种时间性与身体性的根本源头:亲子之爱,并对此作了极为新颖独到的阐发。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和儒家传统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和远景。

编辑推荐

讲了这么多次课,希望的是能给你们某种提示,看出那个活在“四书五经”中,特别是《论语》和诗、礼、乐中的孔夫子。他不只是一个伟大的“遗迹”,如果我们抖落掉无数蒙在他身上的尘埃,还原掉那些后人强加给他的脱离了人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解释发挥,摘掉那些现代人横加在他头上的各种帽子,包括新文化运动以来被扣上的那个“孔老二”的帽子,以及被扭曲了的“丧家狗”的帽子,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到,孔子那深远动人的仁道智慧,依然能够兴发我们,能够无与伦比地打动我们,它确实能够活在我们今天和未来(尤其是未来)的人生之中。

如果我设想的“儒家的未来”能有某种程度的实现,那么我们就能和孔夫子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相遇(所渭“与古人相会”)。那时候,一定会有“自然的光辉”、“金色的盛况”.“伴着欢快沙沙声响”,一定会有怡然纯真的笑声,一定会有让梅斯金公爵那样的“白痴”不再发疯的笑声,或者说是孔子的思想灵魂又发出的笑声。正如海德格尔讲的:真正过去的东西,一定是在未来与我们相遇。

目录

作者序

开篇辞

第一篇孔子的生平与圣人性

第一讲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

一、孔子的出生与少年面临的问题:父母“野合”之非礼

二、孔子如何“志于学”:“礼”对于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三、中外圣人的诞生及早年情状之比较

第二讲孔子的成立与悟道

一、“三十而立”的含义

二、“问学”之礼一理

三、教学

四、春秋格局

五、闻《韶》大悟

第三讲孔子的从政与晚年

一、孔子“从政”的问题:今古文经学之争

二、渴望从政与承担天命

三、从政经历

四、周游列国

五、晚年

第二篇孔子哲理的源头:乐作与诗兴

第四讲乐与兴:风起云涌时

一、孔子对“乐”的哲理解释

二、原本的“乐”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三、《诗》与乐的关联:兴

第五讲“兴”打开的语言和领会境域

一、孔子所说的两种“言”

二、诗言的功能

三、以诗事君、事父

四、诗一思无邪

五、《关雎》之兴

六、王国维诗论与上博楚竹书《诗论》

第六讲诗乐为什么更可理解:西方哲学家们的有关学说及对诗本性的探讨

一、柏拉图的诗歌观、语音观及其迷狂说

二、与孔子诗乐迷狂观的对比

三、黑格尔的音乐观与诗论

四、叔本华和尼采的音乐观:语音本身的思想性

五、维特根斯坦的音乐观和语言观

第三篇孔子哲理的成立:礼、仁、政

第七讲立于礼乐:儒家的实际生活形态

一、礼与诗乐的关系:正名

二、礼的源头:亲子之爱

第八讲亲子之爱的时间分析

一、亲子关系的原本居中性、不确定性和“克罗马依人”之人性

二、时间性与意义

三、意义机制

四、意义机制中的“死”与“生”

五、亲子关系的时间性

六、结语

第九讲成于天乐:孔子的仁道与仁政

一、仁爱与亲子之仁

二、列维纳斯对“父子”关系的阐述

三、仁的艰难与可能:亲人异于他人

四、破解“黑洞”之“光”

五、君子:从亲子到仁人的艺一术化人生形态

六、仁:亲艺化和艺亲化

七、仁政与政仁

引用文献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