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西报大楼

更新时间:2024-10-04 17:45

字林西报大楼,又名桂林大楼,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7号,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建筑群”,也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由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使用。

历史背景

字林西报大楼于1923年竣工(1951年改名为桂林大楼),曾是当年外滩最高的大楼。《字林西报》的前身是创刊于1850年8月30日的英文《北华捷报》,为中国境内第一份新闻报纸,创办人是英国来沪的拍卖商奚尔门。1864年正式出版《字林西报》,英文名认为《北华日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而原来的《北华捷报》则成了附属于《字林西报》的周刊。1870年1月,两报合并。《字林西报》早期的报社在新开河,后迁到花园弄(今南京东路江西中东路)在迁汉口路,一度至九江路。1901年报社才在外滩17号址建房办公。这块地皮为上海大地产商马立师所有。马立师以低价折为字林西报的股金,站报社全部股份的47%,从而担任了报社拥有管理权的董事长,全面控制了报社。1921年马立师又动脑筋建造房屋,建立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美商茂生洋行承建,1923年6月完工。1924年2月16日举行竣工大典时,英国驻沪公使也特地来沪参加。

大楼建成后,字林西报社只用1,5,6层,其余都出租给几家保险公司,如1920年英国商人史丹开办的美亚保险公司、1930年英商史密斯开办的四海保险公司等,但大楼最主要的租户则是1921年开业的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它当时的规模已经较大。1930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储蓄部改组为友邦银行,也设在大楼里。太平洋战争后,《字林西报》为日军报道部接受。抗战胜利后,《字林西报》复刊。大楼的大部分楼层仍租给友邦等保险公司。

上海解放后,由于对人民政府管理下的新上海有不少不真实的报道和谣传,受到军管会警告,于1951年3月31日停刊。大楼被接管后,为内河航运局等单位使用,改名桂林大楼。1957年交由市房地局管理后,租给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香港中国旅行社驻沪办事处等单位。各单位在使用中,对内部有所改动。1996年外滩房屋置换中,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半个世纪以后又重返中山东路17号,1998年正式开张,大楼也因此易名为友邦大楼。

建筑特点

1923年 ,字林西报大楼竣工时,高8层,连地下室、夹层和顶上的两个亭子,可算是11层,曾是当年外滩最高的大楼。大楼占地面积为1043平方米,建筑面积9043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前部8层,总高40.2米。一大门为主线,两面堆成,正立面中部(即3至7层)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进门曾有两座石雕女神像,系意大利雕塑家所作,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毁。底层外墙面用花岗石砌筑,1200吨花岗石料系专程从日本东京附近的产地运来。内部地坪大部分铺白色大理石,内墙面则多为黑色大理石镶金色马赛克,平顶用石膏拓花。上面各层则为水泥粉刷。3至7层的窗为排列齐整的长方形窗格。8层两面窗洞为券式,中间为双柱,有内阳台。屋檐下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支撑檐口。顶部南北亭子(亦称塔楼)为巴洛克式。大门入口处有多立克式柱及大理石门额。

所获荣誉

2023年2月,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