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17:03
存货决策指在保证生产和销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选择存货成本低、效率高的最优存货方案。存货决策主要对订货方式和订货批量进行决策。前者是对定期与定量两种订货方式的选择,即在事先确定订货时间,然后确定订货数量或是事先确定订货点,待存货降到订货点再提出订货之间进行选择。后者是对经济订货量、订货批数及订货点进行选择。存货决策的目标, 是存货占用资金得到最经济、合理地利用,并对存货实施有效控制。
存货数量决策决定存货的批量,包括采购批量和生产批量;存货期限决策涉及商品的保本期和保利期问
题。存货的基本性质是在当期内随着提取而降低,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决定在何种剩货水平时就必须发出新的订单,以避免届时完全缺货,这个剩货水平就称为订购点。如果订购点为20,则表明企业所存货物降到20单位时,就必须发出订单,以保持应有的存货量。订购点决定于订购前置时间、使用率、服务水平以及其他因素。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对于存货如何进行控制,往往由于其立场不同而使其观点迥异。例如,就财务部门来说,为了灵活调度流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总是力求存货占用的资金越少越好;销售部门为了能随时满足顾客的需要,增强竞争能力,总是希望存货多多益善;采购部门为了享受大量购买的折扣和优惠的运费,大多希望尽量扩大每次的采购数量;生产部门为了使生产进度尽可能持续不变,总是力图建立较高的库存量,以便应付生产上的急需。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当局对存货的控制,必须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需要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妥善地做出适当的决策。
存货的基本性质是在当期内随着提取而降低,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决定在何种剩货水平时就必须发出新的订单,以避免届时完全缺货,这个剩货水平就称为订购点。如果订购点为20,则表明企业所存货物降到20单位时,就必须发出订单,以保持应有的存货量。订购点决定于订购前置时间、使用率、服务水平以及其他因素。
是指自订购单发出到接到货物所需要的平均时间。这段时间越长,则订购点就越高。譬如,订购后等候20天才取得货物比仅需10天所采用的订货点要高,也就是必须提早订货。
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顾客的平均购买数量。使用率越高,则订购点就应越高。因此,每天销售4单位就比每天销售2单位使用的订购点高。
是指企业希望从存货中直接用来完成顾客订单的百分比。服务水平越高,订购点就应越高。使用率与订购前置时间变动越大,则订购点应越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服务水平。一般把高于订购点的存货叫安全存货,这与补充存货相反。企业安全存货的大小,取决于顾客服务与成本两项因素。
由此可见,“何时订购”这一决策,乃是寻求一个最低的存货水平,当达到这一水平时,就须发出新订单。在使用率越高,订购时间越长以及在使用率及订购前置时间变动的条件下,服务水平越高,则所需的订购点也应越高。换言之,订购点是由平衡缺货的风险和存货过多的成本而决定的。
企业有关订购多少(即订购量)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订购频率。订购量越大,则购买频率越低(即购买次数越少)。每次订购要花费成本费用,但保留大量存货也需要成本费用。企业在决定订购数量时,就要比较订购成本和存货占用成本这两种不同的成本。
订购成本也就是订货处理成本,对于经销商和制造商来讲有所不同。经销商订购成本是指每次从发出订单到收货、验货所发生的成本,如物品费用(邮票、订单表格、信封等项支出)及人工费用等。不同企业对订货处理成本估计数值的差异,有些是真实的,即来自实际经营成本的差异;有些是人为的,即来自会计方法的不同。
制造商订购成本包括装置成本与运转成本。如果装置成本很低,则制造商可以经常生产该产品,该产品的成本将变得非常牢固。然而,如果装置成本过高,制造商只有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才能降低平均单位成本。此时,企业愿采取大量生产但生产次数较少的生产方式。
存货占用成本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存货的保存常常需要热、光、冷冻、安全等专门的服务,有关设备可以租赁,也可以建造,但无论是租赁设备还是自建设备,都是存货越多,空间费用越高。
实际上,存货也是企业投资的一种形式,因此企业会丧失投资于其他方面的机会收益。存货越多,全部存货的资金成本也就越高。
企业的存货通常都须加以保险,并负担税金。在制定购量决策时,必须考虑到这两项费用。
企业的存货须冒损坏、降价、报废等风险。尽管这项成本难以计算,但很显然,存货越多,这项成本越高。
1.挂签制度(hang-label system)。这是一种传统的存货控制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针对库存的商品材料物资的每一项目,均挂上一张带有编号的标签。当存货售出或发给生产单位使用时,即将标签取下,记人“永续盘存记录”上,以便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不至于发生停工待料或临时无货供应,必须在“永续盘存记录”上注明最低储存量(即保险储存量),一旦实际结存余额达到最低水平,应立即提出购货申请。如果企业没有使用“永续盘存记录”,则应将每次取下的存货标签集中存放,到规定的订购日期,再将汇集存放的标签分类统计其发出数量,并据以作为申请订购的依据。
2. ABC分析法。当工商企业的存货品种异常繁杂,单价高低悬殊,存量又多寡不一时,为了对存货控制不平均使用力量,而能突出重点、区别对待,那么采用ABC法较为简便易行。
ABC法的基本思路是:先把各种存货按其全年平均耗用量分别乘以它的单位成本,并根据一定金额标准把他们划分为A‚ B‚ C三类;然后计算各类存货所占耗用总数量、耗用总成本的百分率;再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三类存货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实践证明,凡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经采用ABC分析法以后,对于商品材料物资存货的控制,不仅十分方便,而且效果也非常显著。
ABC分析法,可以在存货管理中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是分类控制存货数量的有效手段。但是对A类和B类存货究竟应该每次订购多少数量?在什么情况下再订货?这属于存货规划决策的问题。
按照存货管理的目标,使储备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就是经济订货批量。与存货成本有关的因素很多,为了使复杂的问题简化,就需要设立一些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然后再逐一去掉假设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需要设立的假设有:
(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
(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人库。
(3)没有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为零,这是因为良好的存货管理本来就不应该出现缺货成本。
(4)年需求量固定不变,即D为已知常量。
(5)日需求量是固定不变的。
(6)没有数量折扣,即U为已知常量。
(8)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
在上述假设前提条件下,存货总成本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当Fl,K,D,U,F2,Kc为常数时,TC的大小取决于Q。为了求出了℃的极小值,对其进行求导,可得出下列公式:
上式称为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根据这个公式还可以求出与经济订货批量有关的其他指标,即
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是在前述各假设条件下建立的,但现实生活中能够满足这些假设条件的情况十分罕见。为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须逐一放宽假设,同时改进模型。
(1)订货提前期。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光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怠,用R表示,如图5-5所示。其计算公式为:
R=L·d
式中,L—交货时间;
d—每日需用量。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在建立基本模型时,是假设存货一次全部人库,故存货增加时存量变化为一条垂
直的直线。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人库,使存量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人库和在产品的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这种情况下,须要对基本模型做一些修改,如图5-6所示。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为Q/P,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Q/P)·d。由于零件边用边送,所以每批送完时,最高库存量为「Q一(Q/P) -dl,平均库存量为【Q一(Q/P)·d】/2。图5-6中E为最高库存量,E为平均库存量。
这样,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
在订货变动成本与储存变动成本相等时,TC(Q)有最小值,故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
[例5-1]某零件年需用量D为3 600件,每日送货量P为30件,每日耗用量d为10件,单价U为10元,一次订货的变动成本K为25元,单位储备变动成本K‚为2元。则:
(3)保险储备。以前讨论时假定存货的供需稳定且确定,即每日需求量不变,交货时间也固定不变。实际
上,每日需求量可能变化,交货时间也可能变化。按照某一订货批量(如经济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量增大或送货时间延迟,就会发生供货中断。为防止因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保险储备如图5-7所示。
R=交货时间x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
假设保险储备为100,则
R=L×d+b
=10×10+100
=200
由图5-7可看出:在第一个周期里,d等于10,不需要动用保险储备;在第二个周期里,d大于10,需求量大于供应量,需要动用保险储备;在第三个周期里,d小于10,不仅不需要动用保险储备,正常储备未用完,下次存货即已送到。
建立保险储备,固然可以使企业避免缺货或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但是存货平均储备量加大却会使储备成本升高。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和储备成本之和最小。方法上,可先计算出各不同保险储备的总成本,然后再对总成本进行比较,选定其中最低的。
如果设与此有关的总成本为TC(S‚B),缺货成本CS,保险储备成本为CB,则:
CS=Ku·S·N
CB=B·Kc
Tc(S,B)=Ku·S·N+B·Kc
式中,Ku—单位缺货成本;
Kc—单位变动成本;
S—缺货量;
B—保险储备量;
N—每年订货次数。
现实中,缺货量S具有概率性,其概率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得出;保险储备量B可选择而定。
【例5-2】假定某存货的年需要量D为3600件,单位储备存变动成本K。为2元,单位缺货成本K。为4元,交货时间L为10天;交货期的存货需要量及其概率分布详见表5-2.
分析:首先,计算出经济订货量Q为300件,每年订货次数N为12次。其次,计算不同保险储备的总成本。
(1)设保险储备量为0时。
(2)保险储备量为10件时。
(3)保险储备量为20件时。
(4)保险储备量为30件时。
计算结果表明,当B=20件,,总成本为44.8元,是各总成本中最低的,故应确定保险储备量为20件,或者说应确定以120件为再订货点。
以上所举的例子是由于存货耗用量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缺货问题,至于交货期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缺货问题,也可以比照上述建立安全储备的方法来进行,具体是将延迟交货的天数折算为增加的耗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