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6 20:54
孙成河,笔名孙铁,1960年出生于山东牟平。1980年毕业于莱阳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90年入中央美院壁画系深造。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代表作有《钢铁汉》、《怀念鲁艺》、《红椅子》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烟台画院院长。有多件作品被中外美术机构收藏。
1978年至1980年山东莱阳师范美术专业中专毕业,1980年至1984年牟平六中美术教师,1984年至1992年牟平文化馆美术辅导员,1992年至1997年牟平画院三级美术师院长,1997年至今烟台画院一级美术师院长,1990年中央美院壁画专业证书班绘画专科毕业。
·1980年毕业于莱阳师范美术专业班。
·1990年进修于中央美院壁画系。
·1991年国画《太极》入选第二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展》。
·1992年国画《黑、白、红之构成》获加拿大首届《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创作展》优秀奖。
·1994年国画《炉火正红》获全国《’94新铸杯国画·油画精品展》铜奖。
·1998年荣获山东省美协颁发的1994-1998年度《山东省美术创作荣誉奖》。
·1998年国画《钢铁汉》获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金彩奖·牡丹杯国画展》三等奖。
·1999年国画《黄土丰碑》获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迎’99澳门回归中国画·摄影作品大展》优秀奖。
·2000年应邀参加中国文联书画家赴云南采风团。
·2001年国画《大河余韵》应邀参加《黄河’2001中国画创作展》。
·2001年于台北举办国画联展。
·2002年国画《怀念鲁艺》入选第五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展》。
·2002年参加烟台之夏《首届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
·2002年国画《童年》被收入香港大元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
·2002年国画《残冬》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六届新人新作展》。
·2003年国画《冬日的乡村》等五件作品发表于《中国美术》。
·2003年国画《桃花源里可耕田》应邀参加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百位知名国画家特邀作品展。”
·2003年国画《尘封的记忆》获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孙成河擅长中国画人物画,兼作花鸟、山水。一般而言,一个优秀的画家会用作品告诉人们,这是ss我心灵中的世界。孙成河是一位具有抒情色彩的画家。当他以诗意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时,他的笔下便流露出他的性情韵致和情绪。他以作品告诉人们:孙成河的内心是纤细的,他已经把诗意融入了他的画作之中。他以适度的夸张和变形,乃至以一种难以体察的淡淡的抑郁从而使得他的抒情融入了诸多的内涵。他的作品掺入了情绪的流动,因此,细心的读者或许会从中品味出某种意味来。较为典型的作品是《翔》和《海角》。前者以交错的乱枝为前景,空中群鸟竞翔时掠过月亮。一种苍凉的色彩笼罩着整个画面,而《翔》的命题,或许仅仅是一个动作的说明,但它给予观者的感觉,恐怕早已不仅是一个“翔”字所能述尽的。而后者则在水与浮鸥强烈的色彩对比中表现出一种音乐的律动,被画家极度夸张了的鸟颈,似乎毋须在此做更多的诠释。此外,还有《残冬》所画的戏荷败叶等,无不流露出画家略带清幽伤逝的情绪。
当然,孙成河会以不同时期的不同面貌的作品,展示他不同情感的表达,但画家所给予作品的抒情性,却是贯穿始终的,这或许就是一种风格的显现。正如他的获奖作品《钢铁汉》所表现出的炽热和力量之感,使人看到孙成河在人物主题性创作方面的优势。其构图之巧妙,人物造型略带变型的舒展,以及面部结构的刻画,皆得益于画家的创作能力和丰富的创作经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怀念鲁艺》、《冬日的村庄》、《大河余韵》等更多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说明。《大河余韵》为2001黄河中国画创作展的命题之作。黄河流经山东,孕育了优秀的齐鲁文化和浓郁的民间艺术,山东吕剧艺术深受人们喜爱,孙成河以吕剧的一些代表剧目和剧中人物形象戏剧性地组合在一起,重组时空,让我们看到大河流经这块土地而唱出的清韵之曲。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孙成河依然保持并延续了他富有诗意抒情的优势,无论是《怀念鲁艺》那老照片式的怀旧情结,还是《大河余韵》的时空交替感,皆可让人生发同感。
作为一个抒情色彩较浓厚的画家,孙成河常常会把情感投注于大海和山野,那里有渔村、礁岩及赶潮的姑娘所组成的诗意景象,有色彩丰富的秋叶和山坡让他动情。因此,孙成河的许多短篇式的小品便应运而生。像《海丫》、《赶山海》、《秋阳》、《山居图》之类的作品,便更灵动地表达出画家诗意的抒情性。在画这类作品时,相信孙成河的心中一片晴朗,无论是山居还是海居,对于画家的思维来说,有一种洞萧横吹的休闲色彩,或许它们只是唯美吧,或许它们只是笔墨趣味的一种闲笔方式呢……时下,人们在把孙成河纳入视野中时首先会注意到他的特性,他的或略带抑郁或心情晴朗或显示其功力的画作,各具内涵池出现于各种展览中,朱乃正
代表作有《钢铁汉》、《怀念鲁艺》、《红椅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