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6 18:22
孙承纬,1939年12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39年12月12日,孙承纬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省常州市。
1957年9月,孙承纬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就读。
1963年7月,孙承纬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9月分配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实验部工作(至1982年11月)。
1982年11月,孙承纬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物理系进修两年(至1984年12月)。
1985年1月,孙承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室主任(至1988年5月)。
1990年,孙承纬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10月,孙承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1993年2月,孙承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至2006年8月)。
2003年,孙承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6年1月,孙承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
孙承纬在爆轰物理领域做了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提出激光辐照效应新模式,倡导中国的电磁发射、高电压爆磁发生器和电磁内爆研究,他还从事电磁驱动加载下材料动力学实验研究,探讨超高压力极端条件的产生技术,以及超高压加载下高密度压缩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孙承纬在核武器起爆技术、爆轰和冲击动力学研究、先进常规兵器战斗部设计与试验、高技术武器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
截至2018年6月,孙承纬发表专著二部、译著四部,学术论文和报告500余篇。
截至2018年6月,孙承纬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及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3项,国防发明专利1项。
孙承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有的人实验能力好,样品做得很细,而有的人管仪器管得好。这样的社会才是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不能随便的认为谁比谁高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
截至2018年6月,孙承纬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余名。
孙承纬在爆轰物理方面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为核武器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提出激光辐照效应新模式,为激光应用技术做出重要贡献。倡导中国的电磁发射、高电压爆磁发生器和电磁内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中国工程院评)
孙承纬积极参与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学科建设、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颇有建树。为中国核武器小型化和综合性能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中国强激光技术和国防高科技预研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