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钟秀

更新时间:2024-09-12 16:16

孙钟秀(1936年12月22日—2013年5月18日),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浙江余杭(今杭州),计算机科学家。曾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江苏省科技协会主席。

人物生平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2月22日,孙钟秀生于南京,童年时代就经常得到父亲的鼓励。父亲希望他也能成为大学教授,也曾和孙钟秀聊起自己从一个秀才之子奋斗成大学教授的故事,特别是在美国刻苦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

1953年,孙钟秀考入了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数学专业,在暑假他大量阅读参考书,做习题集,逐渐培养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195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考为其父、中国数学家孙光远教授的研究生,研究微分几何。

1958年,协助中国著名数学家莫绍揆教授创建中国第一个数理逻辑专业,并转入该专业任助教。

1965年,国家派孙钟秀远赴英国学习计算机,被安排在当时英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CT(后改名ICL)学习。到ICT公司后,他被安排在一个小组,从事逻辑设计方面的工作。

1953年,孙钟秀考入了南京大学数学系,孙钟秀是校垒球队队员,也是校国乐社团成员。

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并留校工作,先后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教。

1965年,孙钟秀作为教育部重点培养对象,被派往英国国际计算机公司(JCT)学习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孙钟秀是中国第一个被派往国外学习和研究这项新技术的学者。

1967年初,学成回国,然而时值“文革”动乱,孙钟秀为了发展祖国的计算机事业,在国内积极介绍和推广这门新技术,应邀先后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和西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作有关操作系统的学术报告,并为当时国内正在研制的大型计算机配制的操作系统提供咨询和指导。那时国内同行对操作系统比较陌生,孙钟秀的这些工作对中国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74年以后,孙钟秀主持研制了中国国产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的DJS200/XTI。

1979-198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日本北海道信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2013年5月18日上午8点30分,孙钟秀因病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孙钟秀主持研制了国产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的DJS200/XT1和DJS200/XT1P等操作系统。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ZCZ分布式微型计算机系统。研究和开发了多个实用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单板机系统和ZH分布式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农业机械测试数据的实时处理等方面。研制了南京市政府局部网络系统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的企业管理系统。主持研制了多个分布式系统软件,如在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方面提出和实现了CSM等3种语言。在分布式操作系统方面,设计和实现了ZCZOS和ZGL等操作系统。

主要论文

在《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

专著

人才培养

孙钟秀率先在国内开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50余名,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周晓方,南京大学教授张德富

获奖记录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JournalofCompaterScience》《软件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

1986-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委委会。

1988年12月至1998年5月,任江苏省科协第五、六届主席。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8年,任全国科协委员

1989年,江苏省科协主席199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评议组成员。

1990年,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1987-1997年,863高技术智能机专家组成员。

1988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

1990年,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学会副主任。

1996年,国家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孙钟秀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率先在国内开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他是一个睿智的人。(南京大学教授张德富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