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16:02
孙钧(1926年10月23日—2024年3月1日),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26年10月23日,孙钧出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
1938年—1944年,就读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高中工科毕业。
1944年—1949年,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转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士学位。
1949年—1951年,先后在上海华东航空处和公共房屋管理处任技术工作。
1951年—1952年,担任交通大学助教。
1952年—1980年,担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地下工程系副主任、同济大学教务处处长。
1954年—1956年,随前苏联专家斯尼特柯教授攻读钢桥结构副博士学位。
1980年—1981年,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土木工程系访问教授。
1980年担任同济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系主任、地下建筑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1年被聘为中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成为特聘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同年被聘为中国首批博士后导师。
1991年11月选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7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名人录。
2024年3月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孙钧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3—1965年)在国际学界建立了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在岩土材料工程流变学、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地下工程施工变形的智能预测与控制,以及城市环境土工学和地下结构防腐耐久性研究等领域均有深厚学术造诣。许多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建设与生产实践。
根据2021年8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网站显示,孙钧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1978年起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参编3部,合共1680万字。
根据2021年8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网站显示,孙钧自20世纪80年代初叶起,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各个五年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和面上基金课题20余项;负责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科研、试验、勘察与设计任务约40项。
根据2021年8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网站显示,孙钧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市)级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4项,连同其它各种奖励共合26项。
孙钧于1960年起在同济大学主持兴办了中国国内首所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学专业。
1976年,孙钧在中国国内率先为进修人员和青年教师开设了《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问题有限元法解析》《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及《地下结构抗爆动力学》等一批新课程和专题讲座。
孙钧说:机遇、环境和才干是事业成功的三要素。愿莘莘学子把握机遇、创造好的工作环境,牡蛎增长才干,一步一个脚印,为争取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之路而不懈驰骋。
孙钧是中国创办地下建筑工程业界的先驱,地下结构工程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国内外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专家,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他以无私之情怀,为祖国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他以广博精深的学识、虚怀若谷的胸襟、严谨勤奋的敬业精神与德泽育人的品德,赢得了学生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尊重和爱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评)
孙钧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为了弘扬孙钧先生的学术思想,学习先生的治学精神,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传承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优良品质与道德风范,激励后代学子,推动中国土木工程事业的继续发展,在先生八十寿辰之际(2006年),在同济大学建立了“孙钧讲座”平台。“孙钧讲座”邀请中国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创立了“孙钧讲座基金”,以支持“孙钧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