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5 16:43
孙铁珩(1938年3月22日-2013年7月2日),辽宁省海城市人,污染生态学、环境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沈阳大学校长。
1959年9月,孙铁珩进入沈阳农业大学,学习土壤农业化学。1963年8月,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至1981年1月)。
1981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东京大学进修农业环境(至1983年9月)。
1983年9月,回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先后担任污染生态研究室主任(1983年9月-1994年1月)、所长(1994年1月-2000年1月)、博士生导师(1994年1月-)、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年1月-2010年)。
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出任沈阳大学校长、教授(至2012年)。2012年12月卸任后担任沈阳大学名誉校长。
2013年7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孙铁珩最早开展污水灌田环境影响研究,提出土壤污染指标;发展了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及污水地下渗滤与中水回用工程;建立了城郊型污染生态实验场,完成了第一个工业区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主持了中国首次露天矿开发的环境影响与生态区建设研究。
孙铁珩开辟了土壤-植物系统复合污染生态学研究新领域,在建立与发展污水土地处理和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为主体的污染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体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有机、无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生态过程研究,发展了我国土壤复合污染生态学;根据土壤的净化功能和环境同化容量,建立了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体系,为在我国实施污水人工处理与自然处理并行的水处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石油、多环芳烃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清洁与生物修复研究,在土壤生态毒理诊断与建立特异工程菌,生物泥浆反应与预制床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截至2013年,孙铁珩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和(同日本、德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二十余项。获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15项,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部委科技进步奖等15项。
项目承担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3年,孙铁珩出版等学术专著、译著13部(主编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和申报国家专利9项。
孙铁珩在任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和党委书记期间,大胆开创公益型研究所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他着力于调整机构、优化学科、转换机制、强化队伍,做出分类定位、模拟创新、自费改革等重大决策,使研究所成为中国科学院公益型研究所深化改革的先进典型,他所领导的班子亦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领导集体。
孙铁珩在担任沈阳大学校长期间,先后提出“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开放办学”的理念,确立“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他创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和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全面、跨越式地提升了沈阳大学的整体实力与水平。
截至2013年,孙铁珩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50多名博士、10多名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从事环境生态科研和管理的杰出人才,199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
孙铁珩从事污染生态学与环境土壤学研究工作五十余年,是中国污染生态学和环境工程学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将土壤 - 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和环境工程学相结合,开辟了土壤-植物系统复合污染生态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以污水生态处理和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为主体的污染生态环境工程体系,为中国污水处理与土壤污染防治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