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鹤

更新时间:2023-07-11 17:40

孙鹤,字用谦,女,河南开封市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方向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湖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书法艺术方向,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方向博士后。(概述图来源)

人物经历

文以铭心,书以言志。孙鹤是一位笔墨纯熟精粹的书者,更是一位以文人的内在持守自律的严肃学者。孙鹤认为:(文人)书法当中有一些很雅致的东西,通过书卷气息的弥漫,能够毫不费力的把它体现出来,这是人们共同的一个需求,也反映了时代在长时期的喧嚣之后,人们在内心深处有了对另外一种境界的呼唤。

孙鹤幼受庭训,痴爱书法,本科阶段学习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阶段选择了书法艺术,再走进中央美术学院做了书法方向的博士后,之后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书法,走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学习、成长道路——不是从书法到书法,而是从历史、文字到书法。她说:“虽然我学书法起步很早,但我始终没有把书法当做我眼下必须直接达到的目的,基本的思路是‘以学养书、以书促学’。我担心的是以技术求技术,反而远离了书法的人文精神本质。”

从小学三年级师从刘庚三先生学习书法起,孙鹤有缘请益于柳亚子高足李白凤、胡小石弟子高文、文学史家程千帆等大学者,他们的人品修为和精神力量形成一种强大的磁场,让她濡染其中,受益良多。

曾经指导过孙鹤的书法家宗致远说:“孙鹤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和艺术家,在她身上有一种古代以及民国文人的气质和精神,这与她多年来一直浸染国学并受到周围老一代大文人的熏陶有关。这很自然地使她与当代书法界的躁动产生一种隔膜,一直处于板凳十年冷的状态,于是就自然生成一种寻常书家所没有的静寂的心境。”孙鹤的博士后导师邱振中认为,她的书法没有矫饰和炫技的成分,具有迥异于他人的气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说“孙鹤的书法在法度和性情上有了很好的结合”。书法家梁培先称“孙鹤教授的书法在当代的出现完全是个异数”。她从不以书家自诩,而是把书法当做一种文人修为的手段,借书法表达文心,借书法寄托人生。

对于书法教育的模式、书法传承的主脉,孙鹤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考和判断。她认为,民国时期胡小石先生在金陵大学开创的研究生书法教育模式,仍然值得今天借鉴。“从对文字的认识开始,回溯书法之源,理清书体沿革的历史。胡小石先生有着中国文人全面的修养,他的高足高文、游寿、曾昭燏等,或在文献学,或在考古学,或在史学等领域,都是极为出色的大家,同时他们的书法具有独特的文人清雅之气质。他们都没有以书家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形象,而是以学术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他们在书法上的训练是严格按照胡小石先生的引导来做的。我感觉,胡小石先生培养人才的极高成功率,实际上已经说明了进入现当代教育体系之后书法教育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我们看三大书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他们都有社会身份,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的文人素养和高度在那里,在他们的书法里都流露出文人气象,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前人经过千余年的实践,早已经证明了研习书法有一条成熟的路径,就是书法的内质要表现文化,对文化、学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加上个人的性情,书法自然会有不俗的气息。”孙鹤坚信,书法传承应该沿着不脱离传统文化之根脉的方向往前走。

令孙鹤常常尴尬的是,很多大学者表示“看不懂现在的书法”。“你说这是书法的悲剧,还是文人自己的悲剧?书法本身是跟文人不能分割的。我们把书法玩到哪里去了?一部分人愿意把它玩成纯粹的视觉艺术,我不反对这种玩法,但我个人不这么对待书法。在大家都蜂拥而至向视觉冲击力、造型变化不遗余力地努力的时候,书法安安静静的一面被忽略了,这是一种遗憾。”孙鹤为此感到无奈,但她自己一直有坚定的方向,这就是将书法放在学术的基础上,绝不追逐时风。她所主持研究的国家级艺术科学的课题和教育部科研课题均已顺利结项并获好评,已经说明了她在行动上对学术方向的坚持。

古代文人讲究“左琴右书”,其实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传统文化,它们之间相通并互相促进。孙鹤在书写之余,最爱抚琴。她说:“古琴和其他乐器的表现性是不一样的,它更文人化,而且古琴是弹给自己听的。‘琴者,禁也’,一旦坐在古琴前开始弹琴的时候,其实就在规范和约束自己了,这是一个人的自修内省的方式。书法也是如此。”

孙鹤书作中浓郁的书卷气,及其所蕴含的深心毫素的兴寄之意和于寂寞处求音的旷远清淑之美,如屈子泽畔孤吟,仲宣登楼作赋,风人之旨皆有深寄,这在当今喧嚣浮躁的社会现实中,显得尤为稀缺和珍贵。

孙鹤以书法为专业,却又游离于书法圈之外,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生活。程千帆先生弟子、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这样形容孙鹤:“于举世奔竞,熙来攘往之时,一位天寒翠袖,自倚修竹者。”这并非孙鹤刻意追求的状态,而是她天性志趣的真实表现。书如其人,她的书法墨迹可以说明一切。

研究领域

着重在书法艺术和文字学方面。研究领域:1,汉字 2,中国书法。

出版专著

秦简牍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百家档案》(山东画报出版社)《书圣王羲之》(湖北人民出版社)《艺术史——人类情感的表达》(湖北人民出版社)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法》、《中国文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报纸及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并担任国家级全国艺术科学科研项目和部级文字学科研项目负责人。《中国书法》、《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等均做过专题介绍和人物报道。

2010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艺术馆举办了孙鹤个人书法展:《孙鹤书沈祖棻先生诗词书法作品展》。作品以清新典雅的格调,获得业界学人的高度评价:称其书法具有古代、民国时期的文人书法风范,书作中浓浓的书卷气和用笔的精到表达,使其作品充满超绝尘俗的高贵清雅,成为这一时代极为缺乏的书法气息;而她将对古文字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表现的很好结合,更使其成为当今我国书法队伍中十分缺乏的一类书家。中央电视台书画频播道出了这次展览、新华社、新浪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书法导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次展览。

2012年3月,孙鹤先生应邀赴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展览以孙鹤先生的斋室号“清心玉映”定名,清新雅致,透露着书者的性情和志向。主办方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孙鹤教授是一位笔墨纯熟精粹的书家,更是一位以文人之内在持守自律的严肃学者。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深心毫素的兴寄之意和于寂寞处求音的旷远清淑之美,如屈子泽畔孤吟,仲宣登楼作赋,风人之旨皆有深寄焉。明乎此,我们才可以进入她的书法世界。”

2012年6月19日至24日,她的作品应邀在河南省博物院展出。

中国政法大学讯:我校孙鹤教授应邀为天安门城楼创作书法作品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向我校孙鹤教授颁发了对她的书法作品的收藏证书。

天安门城楼对于中国乃至于世界而言,均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城楼之上的贵宾厅悬挂有代表我国传统艺术的书法和国画作品。这里不是美术馆,却有着比普通美术馆对待艺术更严谨的要求;这里不是拍行展会,却有着超越商业意义的社会价值。据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由于其单位的特殊性,天安门城楼所悬挂作品从来不公开向社会征集,而是凭借专家委员会对全国艺术领域的考察和评审,选定艺术家及其作品,用于天安门城楼的张挂之用,要求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显然,孙鹤老师书法作品的被征用,是对其在全国同行业领域所达高度的一种衡量和肯定。

孙鹤老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她的书法作品在同行专家中获得很高赞誉,她一贯坚持“以学养书,以书促学”的习书观念,认为严谨的法度和深厚的学养是书法艺术必备的两个支撑点,而良好的学养则是保证书法艺术品位的首要前提,因此,她一直真诚地潜心于自己的学术与艺术世界,其笔墨间所流露出的浓郁的书卷气和沉静典雅的艺术风格,自然而大气,毫无雕琢之感,散溢于作品中的不落尘俗的艺术气质,被同行专家多有赞誉,称她的书法为“当今书坛一种罕见的品种”。

中央美院博士后姚宇亮先生这样评价孙鹤老师书法:

“任何一点装饰都是多余的,正如孙鹤先生身上所散发的独特魅力。米芾说:‘书贵天真平淡’。简单的几个字,而要真正去实践何其难也,米芾尤不免为后人病诟为‘激励矫夸’。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有法而无法,绚烂之极,复归平淡。自然,求好求美是任何于艺术有所抱负的人的追求,而求美求好一旦有任何的为获得他人的赞许之意,便即刻会生出几分谀媚之态。这是从艺者必须时刻警醒自己的,赵(孟頫)、董(其昌)等古代大家尤不能免。而面对孙鹤先生的作品,我们看不到一丝的俗媚之气,孙鹤先生所书,字里行间均激荡着孙先生为人的磅礴之气。正是其平淡,才使之蕴涵着无穷的力量。《老子》之‘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于孙先生之书法信矣。”

此外,孙鹤老师的书法作品还被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院收藏。央视四套正在播出的大型文献性纪录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作为央视重点原创片目、中文国际频道开年力作,也对孙鹤老师做了专家采访。

人物评价

宗致远(书法导报资深编辑):“孙鹤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和艺术家,在她身上有一种古代以及民国文人的气质和精神,这既与她多年来一直浸染的国学有关,也与她受到周围的老一代大文人的熏陶有关;这很自然地使她与当代书法界的躁动产生一种隔膜,一直处于板凳十年冷的状态,于是就自然生成一种寻常书家所没有的静寂的心境。

她虽然阅读了大量的碑帖,但最终或者说是现在从魏晋风度与怀素尚性情的书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法语言,我以为,她找到了书法作为艺术的本源。她把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以及对艺术的感受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她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文化的角度,而不是当代书法所流行强调的艺术构成,变形和夸张,这正是表现出她在当代书法界的极度的个性——雅致、静寂、自然,而又表现出十足的性情的文人书法。

以我对她的了解认为,他的书法如今的风格完全是自然的生成,或者说是突然出现,而非是她对这种风格的追求。这是一种以情入书的自然流露,是她艺术的升华,也是她多年厚积薄发的结果。我对她后来的这种书法风格好像有一种化蝶的感觉,是其丰厚学养滋润下的才情的不经意绽放,正如唐代张怀瓘所言:“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举世奔竞,熙来攘往之时,一位天寒翠袖,自倚修竹者。”

梁培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几乎接触过孙鹤的人都有一个突出的感觉,觉得她不像是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她的朋友说她身上有种民国时期知识女性的风范,安静、自信、典雅,甚至被认为颇有贵族气,当然不是说她物质上的富有,而是说她精神气质中的尊严感和脱俗的气象。我们面对的现实中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所表现的浮躁,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什么明显的印记。她的书法中透出一种当代极为稀缺沉静和雅致的气息,这一气息跟她本人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举办了孙鹤书法个人展。这个展览让很多人享受到了当代书坛难得一见的清新与典雅,获得同行的高度赞誉:正如古人所说“书如其人”,孙鹤书法的境界跟她的为人为学为艺的追求是分不开的,正如中国教育报援引的肖鑫先生的评论:“孙鹤不事张扬·····”她的生活内容很简单:写字、弹琴、读书,除了学术的交流之外她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尽管她自幼习书,并最终获得书法博士的学位,甚至做了中央美院的书法博士后,但她从来没有把书法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认为书法最终的艺术价值和品位,是要靠技法以外的修养来确立的,取决于一个人天赋悟性和学养积淀双方面的结合,这中间尤其包括做人的品格。她认为一个人的墨迹必然是内在性情的外化。求学多年,经历过许多的困惑,但是孙鹤内心的向往和追求始终没有动摇过和改变过,她坚信书法的内质需要深厚学养的支撑,因此当别人都在追求当下之需时,她却一直韬光养晦,2008年,她的专著《秦简牍书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专家学者的积极肯定,被称为此领域第一部专著。而她2010年出版的《中国书法百家档案》,又获得读者高度赞扬,材料翔实,见解独到。2012年3月,她所主持的国家级艺术科学课题《秦简牍书艺术研究》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而结项,相信她这一新的科研成果的出版面世,将会在文字学和书法的研究方法上起到开拓性作用。”

田凯(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从孙鹤(作品)及其笔下韵律当中,我们读到了书法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格调与精神,孙鹤有着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这些学养是他艺术气质的根本,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根本所在,而对先学养后艺术的提倡。孙鹤表达了中华传统中,悠扬沉静的一面,这种气息在当今社会就像一阵清风,我想我们大家都需要。”

莫砺锋《清心玉映·孙鹤书法作品集》作序

书者,六艺之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则书固为君子游憩之所在,其品最尊。然时移势异,古学微茫,君子道消,书亦衰微。今日之书法界,以书为进身之阶者有之,以书为谋利之具者有之。或争名于理事之会,或夺利于商家之铺。腹有千虑,安能澡雪精神。胸无点墨,仅知描红涂鸦。连篇累牍,惟见白日依山尽之句。积案盈箱,无非当代领袖者之篇。更有甚者,则常书身居高位者之语录以事谄媚,不知人间有羞耻事矣。若偶书自作诗词或自撰联语,则文句不通,错字连篇。玉轴银笺,皆有铜臭。秋蛇春蚓,绝无书香。如此之书法,仅为一堆杂乱线条,意味竟安在哉!然世固不乏特立独行之士,书坛岂尽随波逐流之人?于举世奔竞、熙来攘往之时,予见一天寒翠袖,自倚修竹者,则孙鹤女史是也。孙鹤者,古都汴梁人也。幼即嗜书,长而尤笃。曾四入上庠,先攻史学与汉语言文字学,然后负笈北上,学书于诸名师之门。因其出入文史,故学植深厚,观所著《秦简牍书研究》等书,可睹一斑。孙鹤既非时下书坛枵腹之流,且素抱“以学养书,以书促学”之宗旨,其书乃学有根柢,故字里行间充溢书卷之气。尝遍书沈祖棻之诗词,格调清新,笔墨雅洁,可谓秀外慧中,相得益彰,观者无不赞叹。清人刘熙载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诚哉斯言!观兰亭帖,可睹一倜傥风流之王逸少。展祭侄文稿,可见一志烈秋霜之颜鲁公。读黄州寒食帖,则恍于荒江之滨得遇跼天蹐地之东坡居士焉。世称三者为天下三大行书,其故或在斯乎。孙鹤之书,其性情之自然流露也。其人恬静安闲,有谢道韫林下之风气。其书秀丽清雅,有晋唐名家之远韵。书为心学,岂虚言哉。予与孙鹤之夫曾广开君,昔同为千帆先生帐下之博士弟子,立雪数载,相交甚笃。孙鹤亦曾数度前来问学于千帆师,亦谊属同门。顷奉孙鹤来书,云其书法集即将付梓,且索序焉。我自义不容辞。或曰:汝既为人之书法集作序,而无一语评其书艺,可乎?予曰:唯唯。予于书法,实无所知。辨别淄渑,非吾所能。且孙鹤之行草出于晋唐,小楷取法于汉代钟繇,论者已有定评,岂劳拾人牙慧。虽然,予于孙鹤之书,亦非欲缄口不语。一言以蔽之,则东坡所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是也。是为序。

壬辰惊蛰莫砺锋撰于南京大学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大事记

展览

2011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举办《孙鹤书沈祖棻诗词书法作品展》。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做了新闻报道;新浪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做了介绍,《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等刊登相关人物介绍及展览消息。

2012年3月,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清心玉映·孙鹤书法作品展》。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做了新闻报道;《中国文化报》做了个人专访《书法安安静静的一面被忽略了》。

2012年6月,河南博物院举办《清心玉映·孙鹤书法作品展》,新华社电视台做了新闻报道。

2012年9月10日,英国班戈大学文化节,《汉字·书法·中国文化》个人书画展,获中国驻英大使馆公参及各国嘉宾称奇称赞。

并接受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雷恩大学、英国班戈大学讲座邀请和大英博物馆个人展览,时间定于2013年3月——6月。

2012年9月21日,开封博物馆《庆河南大学百年华诞·孙鹤书法作品展》

作品收藏

天安门地区管理中心收藏

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人物报道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鹤在央视网“书画频道”讲解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她在视频中说,颜真卿将“蒲州刺史”的“刺”写成“刾”,是写了个错别字,反映出当时颜真卿的情绪失控:“颜真卿将‘刺’字写成‘刾’(她读作jia),本身就是个错字,但是颜真卿自己也不知道。”她还说,在唐代职官制度中,只有“刺史”,没有“刾(她读作jia)史”。这其实不是一段最新的视频,在网上被转了出来,顿时遭到不少网友质疑。不少网友指出,“刺”和“刾”同属一个字,今天规范写法统一为“刺”,古代有异体字,“刾”是其中一种写法,其他还有多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