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1:50
季(拼音:j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古字形由禾与子两部分组成,子禾即幼禾。“季”的基本义指幼小,引申为对年少者的称呼,又引申指兄弟中排行最小的,还引申指朝代的末了。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季”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从子,从稚省,稚亦声”。历代学者大抵遵从此说,一直到近代,林义光才提出不同的意见。《文源》卷十云:“禾为稚省,不显。《说文》云稚亦声,是季与稚同音,当为释之古文,幼禾也,从子禾。”林义光不接受《说文》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说文》释“季”为“少偁(即对年纪最小者的称呼)”,所以从“子”是合理的。但是从“禾”就不好讲,《说文》因此提出从“稚”省,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就是一个形声字,然后省掉“形声字”的“声符”,只剩不表音的“意符”。不表音的“意符”并不能发挥形声字“声符”的功能。汉字中尽管有极少量的“省声”字,这种特例往往还有人们所不知道的特别因素。能有其它合理解释时,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不合文字造字常理的特例。
按照林义光先生的观点,“季”为会意字,上面是禾苗的象形,下面是小孩子即“子”的象形,两个部件合在一起表示小的禾苗,即幼小禾苗。
“季”则由幼禾引申指兄弟姊妹排行最小的。古代以伯、仲、叔、季指兄弟之间的排行,其中以“伯仲”指排行在前的,“叔季”指排行在后的,而“季”又是指排行第四或年纪最小的、最年轻的。《诗经·魏风·陟站》:“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毛传:“季,少子也。”又如《诗经·召南·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其意思是:祭祀由谁来主持,有个美丽的少女。
“季”又由排行在末的意思引申指一个朝代、一个时期的末了。如“季末”就是末世、衰世;“季世”就是末代、衰败时期;“季代”就是末世;“季年”就是晚年、末年;“季俗”是指末世颓败的风俗。
“季”又引申指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如“季月”是指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季冬”是指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十二月;“季春”是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季秋”是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季夏”是指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农作物从幼小到成熟,大约需要三个月,所以“季”字又引申为一年四季的季。“季”字的这一引申义到了当代成了常用义,以致其本义“幼禾”反而消失不用了。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卷十四】【子部】居悸切(jì)
少偁也。从子,从稚省,稚亦聲。
“少偁也”注:叔季皆謂少者,而季又少於叔。
“从子、稚省。稚亦聲”注:居悸切,十五部。
居悸切,去至見 ‖ 季聲至1部(jì)
季,昆季也。又少也,小稱也。亦姓,《左傳》魯有季友。又漢複姓,四氏。晉有唐邑大夫季連齊,有鬼方氏第六子名季連,其後氏焉。晉有祁邑大夫季瓜忽,宋有季隨逢。《世本》云:“周有八士,季隨、季騧之後。”騧,或作瓜。又有魯大夫齊季窺,昔齊公子季奔于楚,楚遂号爲齊季氏。居悸切。二。
【寅集上】【子部】 季;部外笔画:5
古文:𡥞、𡦠、𩐄、𩐖
《唐韻》《集韻》《韻會》並居悸切,音記。《説文》:少稱也。《玉篇》:稚也。《左傳·文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以伯仲叔季爲序。
又物之稚者亦曰季。《周禮·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疏:服與耜宜用穉材,尚柔忍也。
又細也,小稱也。《管子·乘馬篇》:季絹三十三。
又《儀禮·特牲饋食》:掛於季指。註:季指,小指也。
又《廣韻》:末也,凡四時之末月曰季月。末世曰季世。《左傳·昭三年》:叔向問晏子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亦季世也。
又姓。魯大夫季友,漢季布。
《説文》:从子从稚省,稚亦聲。
“禾”窄“子”宽。“禾”,居上半格,竖笔在竖中线。“子”,居下半格;㇖(横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亅(竖钩)在竖中线;末笔横长,两端超出上部。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